梁知行 发表于 2006/1/8 21:27:58

鹤年堂南下广州 巨资建鹤年堂养生城

“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拥有600年历史的京城中药老字号鹤年堂日前挂起了由北京老字号协会授予的“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金字招牌,同时还与广州白云区签署了合作在广州建立鹤年堂养生城的协议。

    据鹤年堂董事长臧东坡介绍,鹤年堂养生城将于明年建成,占地1000亩,一期投资达2亿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臧东坡表示,公司将通过特许经营模式,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建立起全国销售网络。

梁知行 发表于 2006/1/8 21:32:02

鹤年堂与菜市口刑场

位于菜市口大街路北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原址为广安门内大街七号。相传始创于明代嘉靖年间,即1525年,是老北京很有名气的老字号,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早于同仁堂一百四十年,是北京商业史上最悠久的老字号之一。
    有关鹤年堂的传说很多,其店门外悬挂的“西鹤年堂”匾额,相传由明代宰相严嵩之子严世藩所书。厅堂内正中悬挂的金匾黑字:“鹤年堂”笔锋端正,字体苍劲有力,传说为严嵩所题。其中“鹤”字笔画太多,不易写好,而严嵩却把这三个字写得很匀称,几百年来一直为人称道,也有的说“鹤年堂”原为严嵩花园厅堂之匾,随严嵩败落而流失在外,而后成为药店字号。
    在“鹤年堂”匾的两侧悬挂白地黑字配匾,左为“调元气”,右为“养太和”,字体雄正饱满,相传为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所书,柜堂内左右抱柱上悬竖匾为:“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相传为明嘉靖进士杨继盛所题。
    鹤年堂之所以有名,也与菜市口有密切关系。菜市口曾是明清两代京都著名的法定刑场,每年秋后处决,皆于此地。古代执行死刑后,将尸体暴露街头,“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故称“弃市”。明朝忠臣杨继盛,袁崇焕等人,清代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之辈,以及清臣肃顺等名人均在此“归天”。
    清代许承尧曾写诗《过菜市口》颇具声色:薄暮过西市,踽踽涕泪归,市人竟言笑,谁知我心悲!此地复何地?头颅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气生伊戚。愁云泣不散,六严闻霜飞。疑有万怨魂,逐影争啸啼。左侧横短垣,茅茨复离离。此为陈尸所,剥落墙无皮。右侧竖长竿,其下红淋漓。微闻决囚日,两役舁囚驰。高台夹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辨颜辅,乱发参霉泥。砍刀厚以寸,锋钝断腕迟。一役指囚颈,一役持刀锋。中肩或中颅,刃下难邃知。当囚受刃时,痛极无声噫。其旁有亲属,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踊摧心脾。
    老北京流传着一句骂人的话“到鹤年堂去讨刀伤药,”言外之意,“你这个人要杀头的”。据说事出有因,当年某日菜市口行刑,此夜鹤年堂就有鬼打门,要买刀伤药。
    据传,鹤年堂开业时曾在今菜市口商场中部,后移至商场迤西的,刑场杀头处在今过街铁桥下的警察亭子处。听老人们讲,这里杀人后,在地上洒上炉灰,盖住血迹就卖菜,故叫菜市口。清代时的鹤年堂还要担负设宴招待执刑刽子手和监斩官,每逢此时,该店在头天就被告之,“明日有差事,准备酒菜,日后付款”。次日,监斩官、刽子手们先集中在鹤年堂大吃大喝之后便开刀。只见监斩官的高座设于店堂门口,高塔的席棚内放长桌、椅子、钩笔架、朱笔等。只要监斩官入座,朱笔一点,一分钟后刽子手的鬼头刀就砍到囚犯的脖子上。此时死者亲属便以厚礼贿赂刽子手,侍人头落地时,将一个馒头塞入脖颈,止住鲜血外喷,难怪有人传闻,此店卖过人血馒头,或以此制药。事实上实属无稽之谈。
    那年头杀人也可发财,刽子手凡杀一人,遂提头来见,监斩官照例用朱笔在犯人头上点一点。那支笔就会有人出高价买去,以压邪驱魔。一个犯人一支笔,积少成多,可发大财,平时人们说的吃点心,“点心”二字是犯忌的,有点人心之意,即杀人之举。
    据说当年监斩官坐在药堂的门道里,门道外的木门上挂一把铁算盘,约有写字台桌面大小。原来死囚在赴刑前,总在店铺门口要吃喝,老板便让伙计摇算盘,压住囚犯的叫骂声,而后这一招也被监斩官采用了,每当犯人喊冤叫骂时,监斩官就令人摇算盘,以压民愤,这把巨型铁算盘很重,四个人才能将它摇动,民国以后刑场改在天桥,这把铁算盘也就无踪影了。
    几百年来,鹤年堂数易其主,1927年浙江鄞县人刘一峰以五万银元从他人之手买下。刘家世代行医。刘一峰曾为药行学徒,后考入京师大学堂,曾在京汉铁路局供职,其祖父系清室太医院御医,其父曾任同仁堂经理,刘家曾先后自办药堂,其配方有独到之处,且货真价实,其精制的北京锯角曾获巴拿马赛会奖章。
    鹤年堂的药品炮制精心,刀工精细。尤其是饮片切得匀称美观,且利于煎服。新制的几种药酒均系家传遗方,还将苦涩药品制成丸剂,并加外衣,以减轻服药之苦,将有的药物改为小袋包装,深受顾客好评,故有“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之说,上至王宫贵胄下迄平民百姓都愿到此购药。
    旧时曾有“东、西、南、北、中,五鹤朝天”的传说,不过在东安市场、西单商场开设分号确有其事。刘一峰也曾请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开办两期国药会馆讲习班,培养子一代新人,1949年刘一峰参加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后来还被选为政协委员,于1974年病逝,享年九十。
    目前西鹤年堂已不复存在,但有一处仍可作为历史的见证:前门外延寿寺街刘家大门,现为刘家胡同1号大院,这里曾是西鹤年堂的堆房。解放后公私合营,辟为新华书店总店宿舍,至今“新华书店”四字在墙上依稀可见。

梁知行 发表于 2006/1/8 21:33:23

在清末,发生这样一件故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金石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偶患疟疾病,病得很厉害。请来大夫开的处方,其中有味药叫“龙骨”。这味药到处找都没有。有人说,到宣武门外菜市口鹤年堂药铺,一定能找到。家里人从鹤年堂将药抓回来后,王懿荣打开药包查看,无意中发现“龙骨”上刻着类似篆文的文字,他惊喜非常。因为王懿荣对中国古文字很有研究,他认为“龙骨”上的道道划划都有一定的规律,很像一种古文字。他为弄个究竟,就派人去鹤年堂将这种“龙骨”全买了回来。经他一块“龙骨”一块“龙骨”地仔细对比,他断定这不是什么“龙骨”,而是古人在龟甲兽骨上刻的一种文字。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原来这些“龙骨”是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耕地时,从地里耕出来的。一些商人收了去当“龙骨”卖给了药铺。如果王懿荣的“龙骨”真是从鹤年堂买去的,这也应算鹤年堂的一大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鹤年堂南下广州 巨资建鹤年堂养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