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药材为何无缘上海
作者:陈青 来源:文汇报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廉价,有关部门难寻两全之策
“一张同样的中药方子,为啥吃下去的效果大不如前?”一位名中医告诉记者,门诊时常听到老病人这样抱怨。
上海的中药饮片质量到底怎么了?一位从事中药经营管理近40年的业内人士坦言:“目前能做到的,是确保患者服用的中药饮片都是真的,没有假药,但不能保证患者吃到的是质量上乘的好药。”
“吃得到真药,吃不到好药”,问题出在哪里?
盲目种植——道地药材难寻觅
据专家介绍,所谓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它常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因而在药名前常冠以产地名,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
但这些年来,部分地区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开展中药材的种植,有的甚至将“短、平、快”的中药材项目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仓促上马,又求立竿见影。换来的只能是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残留超标。一些白术、元胡、丹参等好种的药材盲目扩大种植规模,而生长周期在三年以上的药材却少有人问津。有资料显示,“浙八味”之一、质实沉重、有效成分高的杭白芍种植面积萎缩到不足2000亩,且种植面积仍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价格劣势——道地药材落地难
“在优质药材争夺战中,先天不足的上海却又因定价偏低缺乏竞争优势,导致质量上乘的药材难以进入。”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会长许锦柏对此颇感无奈。
许锦柏说,上海没有自己的中药原材料生产基地,来源必须靠外省市。目前,我国将中药材划入农副产品进行归类管理。“这样一来,中药材定价的随行就市也就不足为奇。”问题是,上海对中药饮片的定价却明显偏低,眼下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中药饮片的价格盆地。所谓筑巢引凤,价格低,自然引不来客商,更不要说引来优质药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海饮片生产企业陷入了发展史上的“寒冬”——近3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年产值仅30亿,在全国同行业的竞争中,优势正逐步丧失。
对于生产企业、医疗机构来说,提价,似乎是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可是,中药材的定价问题,却让有关部门十分头疼:随着中医中药进社区,“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已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所接受,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提价,得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不提价,药材质量根本不可能提高——要么便宜没好药,要么涨价求好药,在价格和质量之间,中药陷入两难境地。 为何抗癌的天价西药会让老百姓去争相购买?而面对质量上乘的中药确不能接受提价?
老百姓的观念是什么?
上海是个崇洋媚外的重灾区
无良商人指染中医药材,当然会如此人说上海发达,我说上海沉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