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浅思杂录八:客家中药之八———客家龟苓膏
见闻浅思杂录八:客家中药之八———客家龟苓膏作者:黎小裕 邮箱:lichongyu103@163.com
对于龟苓膏的发明,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是龟苓膏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后来从宫廷流传至民间。一说是龟苓膏是百年草本调养专家——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研发的。还有一说是龟苓膏是梧州的民间传统药膳。龟苓膏原产地在梧州,梧州古称苍梧郡,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新丧,南方诸郡的土著趁机起兵判变,诸葛亮亲自出马平乱,当诸葛亮南征时驻军于苍梧郡,当时兵将多为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大多数将士上吐下泻,严重影响战斗力,诸葛亮很焦急,急忙找来当地人问个究竟。当地人说,梧州气候湿热、多雾(古称瘴气),于是便献上妙方,以当地特产乌龟、土茯熬汤饮用,诸葛亮令军士一试,果然功效如神,大部分将士均痊愈。
不管那种说法是假,龟苓膏曾经作为药品,在药店中出售却是真的。不过,现在按食品卫生标准生产的龟苓膏,由于生产厂家,及调制口味的不同,其药物成分也与原始组方有所差别。比如,有些龟苓膏由龟板、土茯苓、金银花、生地等组成;有些由龟板、土茯苓、凉粉草、槐花、金银花、蒲公英、菊花、苦瓜等组成;还有些则由龟、茯苓、凉粉草、蜂蜜、金银花、蒲公英等组成。有些则由龟板、土茯苓、苍术、苦参、女贞子、荆芥穗、北芪、生地、鸡骨草等组成,尽管具体方子不同,但它们都无一例外,都含有龟板(或龟)、土茯苓(或茯苓)两味药材,因此被称为龟苓膏。对于这个龟,一说是指鹰嘴龟,鹰嘴龟是名贵的中药,可清热解毒。一说是真正的龟苓膏应以金钱龟做,只采用龟胸腹部之前腹甲板,因为那里比较柔软,含胶质多,容易熬成膏状。金钱龟板以陈年旧板为最好,能滋阴潜阳、消除虚火引起的骨热、眩晕、耳鸣等。不知哪种说法正宗。
龟苓膏的功用是滋阴补肾、润燥护肤、消除暗疮、调理脏腑、清热解毒、防止肤质老化及便秘,能促进新陈谢,提升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龟苓膏中含有多种活性多糖和氨基酸,其中七种为人体不能自制但必须的氨基酸,这些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百分比相当高,约百分之二十。 它还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能够调节血脂和血糖。
而客家的龟苓膏,却是没有龟板(或龟)和土茯苓(或茯苓)这两味药材,只有仙人草这一味药材,但是做出来的形状、色泽、口感等和市售的龟苓膏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客家称此为仙人粄。先解释一下这个“粄”字,客家人喜欢把米粉做成的休闲食物称之为“粄”,如灰水粄、粗叶粄等。这个“粄”字和饭字看起来很像,很多人会混淆。而之所以把这些东西称“粄”,那是因为做这些食物的主要材料就是平时吃的稻谷,只不过是磨成粉以后和别的东西混合做成后或油炸或蒸或炒或煮。因为它和平时所吃的米饭有密切的联系,故称为“粄”。而说之所以说仙人粄,那是因为里面还加了仙人草,所以叫仙人粄。这个客家人称之为仙人草的草药实际上就是凉粉草,由于没有找到相关图片,所以没有办法给网友们看,哪位有相关图片的希望提供一下,小裕在此先谢过拉。不过有一段话可以让大家知道一个大概: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二十七中提到:有曰凉粉草者,茎叶秀丽,香犹藿檀,以汁和米粉煮之止饥,名仙人冻。山人种之连苗,当暑售之。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0128.htm
http://www.tj.xinhuanet.com/shkj/2006-07/20/content_7568308.htm
仙人板【转自校内网】
仙人板夏天特有的
“仙人板”虽被称为“板”,实属凉粉凝胶一类的食品。是用盛产于粤东山区的一种“仙人草”熬制而成。由于只需用少量的“仙人草”就可以做出比“仙人草”重量多十几倍的板来,有如仙术般的神奇,因此,人们便将用这种“仙草”制成的食品称作“仙人板”,制成的“仙人板”呈黑色凝胶状,食用时可盛于碗中,用小刀搞碎,配以蜂蜜(或白糖)和香露,甘、香、韧、滑而又带有“仙人草”特有的香味。既能解饥渴,又有清热驱暑、助消化、降血脂、治糖尿病等多种功效。
我国民间很久以前就用凉粉草加水煎汁,用作暑天清凉饮料;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中暑、黄疸、急性胃炎、糖尿病等。对于凉粉草的化学成份的详细文献报道比较少,报道中描述凉粉草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酚类、鞣类及多糖等成份,[也有报道说]凉粉草中含有抗缺氧活性化合物。
传说凉粉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做“大只威”的人发明的,“大只威”在西关开凉茶铺,也常卖一种叫凉粉草的药,并教人用凉粉草煲粉葛,医治咽干咽痛、暑天烦渴。
后来又因为小孩都不太喜欢喝药,于是他就用凉粉草合葛粉调煮,再冷冻成糕,吃时再拌上糖胶,取其名曰“凉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欢吃此凉粉糕,这样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两全其美。凉粉糕就这样流传开来,不仅小孩爱吃,大人也爱吃;不仅在街边摆摊,还上到茶楼做美食。
“仙人板”是仙人草熬成的,农历入伏吃“仙人板”(仙人冻)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板”,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板”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板”中调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现在,凉粉产品仍然有很大的市场。
这个帖子转过来对客家龟苓膏的描述就比较完全了
[ 本帖最后由 黎小裕 于 2008/11/8 17:53 编辑 ] 十分支持你!希望你继续写下去,我对于客家医药感兴趣.
回复 #4 keivin41 的帖子
谢谢您的鼓励,对于客家中药的研究可能要告一段落了,资料太少,研究已经无重谈起了,但是有机缘得到资料的话还是会继续研究的 照片中的不是仙人板啦,不能用于参考。仙人板看起来跟龟苓膏是一样的,只是里面的成分不同而已。
回复 #6 Terrylq 的帖子
呵呵,照片里面的是粗叶粄,不要弄错了哦,新年快乐毛主席在《寻乌调查》中提到的粄子总类
毛主席在《寻乌调查》中提到的粄子有软板子、铁练板、铁勺板、豆子板、油果、糖板子、鱼子板、苎叶板、番薯板、印子板各种。转自:http://tieba.baidu.com/f?z=170083355&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0%B2%D4%B6&pn=0
客家人夏天的饮料“仙人粄”
客家人夏天的饮料“仙人粄”梁德新 林作尧
刚入初夏,闽粤赣客家地区从城市到乡镇,大街小巷,村头路口,到处都有卖仙人粄的小摊、挑担。大热天时则日夜经营,秋天以后仙人粄的生产仍旺。客家仙人粄,已载入一些著述中,光绪《嘉应州志》就有详细记载。
在客家地区流传下“仙人草”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天空熊熊燃烧着十颗太阳,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庄稼和草木日渐枯焦。恃勇善射的后羿箭无虚发,一下子射灭了九颗太阳。西天王母娘娘为表彰英雄后羿赐其不死之药,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药,奔入月中。留在人间的后羿仰天长叹。备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搜罗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岛采摘“仙人草”。为此,老百姓心人人惊肉跳,士卒离心离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抑郁而终。不久,后羿的坟头上萌生出一种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这种草能降温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称之为“仙人草”。原来,后羿生前备受心火的焚烧之苦,其灵魂在离形之后恍然大悟,洞察到生命必须仰仗一种将酷烈环境置之度外的清凉的养护,于是,他心中寻找仙人草的愿望便由虚幻变成现实,以自己的献身平息世人对他的怨愤,以自己的灵悟渡化置身于生命火海的世人。
“仙人粄”是一种清凉饮料,它还可以临时充饥。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农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仙人草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据专家研究,常吃仙人粄有止渴、解暑、生津功效,对高血压、风湿关节炎、中暑、感冒、糖尿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仙人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高1米上下,整株拔起,晒干呈黑色。山区群众中有人工种植,作为山货出售。仙人草可长期保存,时间越久,效用越好。
仙人粄制法颇讲究手艺,做得好的,软滑到要用手捧才拿得起,柔韧到要用刀(或竹片刀)来割碎,入口有嚼头。(鲜草也可熬制,制成的仙人粄为草绿色。)
在客家地区,许多家庭都喜欢自己做仙人粄来吃。而今梅州市内有几家仙人粄批发店。现在,特别是人们知道仙人粄有药效后,喜吃者更多。近年已有“仙人粄罐头”、“仙人粄粉”销往海内外。
2005年5月26日
通讯处:广东梅州市梅县松口镇建设路81号邮码:514755
电话:0753—2764422 手机:13549141204
电子信箱:liangdexin2004@mail.china.com
林作尧 原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梅县客家研究会副会长
通信处 梅州市五里亭148号(龙吟北苑)林作尧收邮码 514089
电话0753—23527401353670511
作 者 简 介
梁德新,男,1954年生,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广东梅县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肄业。经历坎坷,当过农民,电器修理工,在福建等地做过工。曾在梅县松南中学等学校任教任教学科主要是语文、历史。2000年聘为《侨声》杂志社编辑、记者。喜欢看书写作,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的《印华之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团结报》、《家庭》、《客家风华》、《梅州日报》、《梅州文史》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有数篇文章获奖。编著书4本,是《客家乡情》作者、《仙口风情录》、《客家松口山歌》编著人,《松口古镇风情》副主编,丘菊贤教授主编香港天马图书公司出版的《韩素音研究文集》书中4个主要撰稿人之一,参与丘菊贤教授主编《世界客家名人谱》(第二卷)的编辑工作。对客家历史文化和华侨历史有研究。为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撰写了4万字“客家民俗田野调查”文章,曾与5个教授,1个博士研究生,1个硕士研究生合写论文。发表了《风水在客家地区的流传和影响》(该文与李春泰教授、江金波博士合写)、《漫谈“水客”》、《东路北伐军松口大捷》、《松口为何姓氏多》等反映客家文化的文章达20万字。参加编写《族谱》,为人写过《家史》,为翰林王利亨,林文诤教授、李启欣教授等人写过简传。曾应邀出席第6、7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主办)、99嘉应大学客家学研讨会、“文化梅州”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梅州市委宣传部、嘉应学院中文系主办)等学术研讨会10次次,有8篇论文入选会议论文集。先后吸收市作家协会会员、市客家研究会会员、政协梅县第10届文史委员,个人事迹入载《梅州客家研究大观》、《客家新姿》等书中。
林作尧,男,汉族,1944年生,大学文化,广东梅县人。原梅州市岭东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先后当选为梅州市1、2、3届人大代表,现是梅州市梅江区(县级编制)台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梅县客家研究会副会长。喜欢文史,对客家文化有研究,曾在、《客家研究》、《梅州文史》、《客家风情》及政协、人大、古诗词等刊物发表文章,且有作品获奖。曾参加编写族谱,编过校刊。是《客家文献荟萃》副主编、《岭东10年》一书的编著人。应邀出席北京2001年中华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国庆座谈会、广州岭南客家文化研讨会(2004年1月12日由华南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主办)、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3月18日由嘉应学院中文系主办)。个人事迹载人江泽民题签的《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李鹏总理题词的《成功之路》等书中。
通信处 梅州市五里亭148号(龙吟北苑)林作尧收邮码 514089
电话0753—23527401353670511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php?tid=28167&thread28167.html 我老家就是广东梅县的,楼主说的“粄”我吃过不少。现在江西赣州,也有很多类似的小吃,比如“杯子粄”(原料用大米粉,用碗或杯子做成类似形状的小吃),艾米果等等,很好吃的,只是之前不知道还有药用效果,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