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龙元阳 发表于 2008/6/19 13:27:09

李可老先生对这个“权”深有体会,他老人家的方中君药量基本以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方中用量为准,所以效果显著。

棠村 发表于 2008/6/19 14:26:50

好乱啊。我现在知道了,经方中的一两,是15。6克,那么,是不是以后我看到方子里的一两就用15。6克,那碰到一钱我又该用多少?一分一厘呢?
我什么都不懂,大家别拍我啊,拍我我更迷糊,更不敢再出声求助了。

叶子清 发表于 2008/6/19 16:44:02

15.625克

屠刀 发表于 2008/6/23 01:14:51

就是因为国家用管理西医的方式来管理中医,所以中医的发展才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日本、韩国。

踏歌子 发表于 2008/7/8 19:27:57

此文非常有见地---------中医明哲保身剂量过轻,导致临症效果不佳的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应该引起重视!

静洁行芳 发表于 2008/7/13 18:35:16

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问题。谢谢。

qz3026001 发表于 2008/7/14 11:25:35

平常拟方药量以少取胜为上策,病药对症一般无需大量就能见功。如病情危急医者用某药大剂量急投可行。学者可参考<医宗金鉴>用药量很有新得。

asdf1426978 发表于 2008/7/15 12:34:11

回复 #12 棠村 的帖子

汉代;   1升=201.8ml
1 石①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②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 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 约40 克
厚朴1 尺 约30 克
竹叶一握 约12 克

唐代;   1小升=201.8ml
宋、元、明、清;   1盏=200 ml
清代;   1升=1.0355ml
清代;   1方寸匕=2.74 ml
清代;   1钱匕=1.82 ml
清代;   1药升=6.5 ml
清代;   1鸡子大=40.56 ml
清代;   1鸡子黄大=10.6 ml
清代;   1枣大=6.00 ml
清代;   1枣核大=0.65 ml
清代;   1桐子大=0.25 ml10桐子=2g
清代;   1大豆大=0.22 ml
清代;   1小豆大=0.07 ml
清代;   1粟大=0.025 ml
清代;   1黍大=0.015 ml
汉代;   1两=13.19-16g
唐代 小制;   1两=37.61g
宋、元、明代;1两=37.301g
清代;----    1两=37.301g

现代;----   1市斤=16两=500g
现代;----   1市两=31.25g
现代;----   1市钱=3.125g
现代;----   1市分=0.3125g
现代;----   1市厘=0.03125g

yeqin 发表于 2008/7/16 10:40:18

有空请光临寒舍,无茶招待,但会煎好45克麻黄水,然后提着你的耳朵灌下去!

旋吉 发表于 2008/7/16 22:28:33

"伤寒"古方即用量是有特殊的信息能量在其中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转)从李时珍一直错到中国药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