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国学隐士长衫李浬而感动
http://www.bskk.com/dispbbs.asp?boardID=1&ID=35903&page=2腹有诗书气自华---为国学隐士长衫李浬而感动章提交者:笔落惊风雨
前两天就看到央视《面对面》的预告,说是今晚要采访居于成都,喜穿长袍的国学隐士李浬,不禁深感兴趣,尤其他才区区二十九岁,竟能淡泊名利沉浸国学之中,实在难得啊!
随着王志的采访和电视的镜头,看到了好一幅“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到南山”农家小院世外书斋,更见到了一个堪称“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若无求品自高”的谦谦君子文弱书生,顿时间,时光宛如倒流,回到了民国初年,那个风云激荡英才辈出的年代。对于这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年青人,实在是赞叹和羡慕得很啊,忍不住狂搜关于他的资料,愿有心的朋友共同欣赏。
可惜的是,李浬据说从来不用电脑上网,恐怕看不到这个帖子也,憾矣。
央视《面对面》12月25日预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8:26 面对面
本周日,12月25日,将播出《李里:国学隐士》;
李里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老师,他虽然生活在现代却有一副古典心肠。最著名的就是一年四季穿着布鞋长衫,住在租来的农家院里,安贫乐道,研究国学,设立私塾,传授《四书五经》。还有一段按儒家礼节,提着十块腊肉去求教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结为忘年交的佳话,在国学热潮兴起的背景下,李里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主帖发表意见放在主帖内容后面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3:06:35编辑过]
金山活fo 说:‘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网上放生池,点击进入
放生快活林2005-12-26 13:02:00举报帖子
lcwde
等级:善戒同修
文章:507
积分:6803
注册:2003年12月19日第 2 楼
--------------------------------------------------------------------------------
2穿长衫的李浬和他的国学理想
http://news.qq.com 2005年11月04日15:06中国青年
资料图:身着长衫的国学青年李里 重庆晨报记者李斌摄
文-田璐
2005年8月31日上午9时,成都市首家国学公立学校——文翁书院举行开学典礼。嘉宾席上,除了主管领导外,还有五六位当地的国学大儒。白须飘飘的老先生中间,一位衣着青色长衫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刚刚被文翁书院聘为“形象大使”的李浬。
典礼结束后,李浬一手撩起长衫后襟,方步迈向新落成的国学讲堂,他将为一年级的新生讲授国学入门的第一堂课——“人”。让人们惊异的是,这个28岁、气质儒雅的青年刚走上讲台,那些白须飘飘的国学老先生们也纷纷到场,像小学生一样坐在礼堂内,听起这位后生的课来。这年轻人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13岁的长衫少年
出生在重庆的李浬,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三级警监,其外婆的祖父、父亲和叔父曾被誉为“小三苏”,家学渊源相当深厚。李浬从小就对外祖父的线装古书特别感兴趣,经常背着父母偷偷翻阅古书。
13岁时,李浬翻到《论语·先进》篇,看到其中写曾皙学成后的愿望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曾皙得到了孔子的赞赏。虽然只能大体上了解这句话的意思,李浬仍兴奋不已。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对现有的教育制度不满了。在学校里,老师每天强调的不是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而是给大家灌输“学习好才能考大学,考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这种功利性的教学方法,是阅读了大量古文的李浬内心深处所排斥的。
“我不想去学校了。”一天在吃晚饭时,李浬突兀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父母都吃了一惊。
“我不喜欢学校的教育方式。”
父亲沉默半晌,开始劝解儿子:“如果不去学校念书,你就会逐渐与这个社会脱节,也不会有同学一起玩儿,你会很孤独的。”
“我才不会孤单呢,我能静下心来看书。我已经拟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了。”说着,李浬一溜烟跑到卧室里拿出了读书计划表来。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天阅读多少古文,背诵多少,理解多少。父母望着固执的儿子,一时半会儿不知该说些什么。
为了给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喜爱找个妥帖的载体,也为了在父母面前表现出自己自学古文的决心,李浬将省了三个月的零花钱25元去裁缝店做了件长衫。取回长衫的第二天,李浬就迫不及待地配以一双圆口布鞋穿上了。他这身装束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迫于街头百分百的回头率,父母规定李浬与他们出门时不能穿长衫。
早料到人们会质疑,李浬准备了着长衫的三条理由给大家解释:“一是我从小就爱国,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中国文化讲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穿长衫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二,我觉得长衫很飘逸,玉树临风,很符合中国读书人的气质。其三,长衫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天人合一。西装都是两截,上下结构,表现西方文化崇尚分析。而长衫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正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和’的内涵!”因为感觉到了儿子身上与众不同的气息,父母默许了儿子长衫加身。
学习、工作、游历,一个也不能少
初中毕业后,李浬坚决要求不进学校念书,父母坚决反对。要适应这个社会,一张初中毕业证怎么能找到工作呢?儿子身体瘦弱,也不可能去干建筑工地上的体力活儿,父母不可能养他一生,他今后靠什么生存呢?夫妻俩彻夜未眠,谁知第二天一早,李浬就拿出了自己的人生计划书来。
李浬给父母看的计划书前,有一段《孟子》里的经典语录“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他在自己的计划书中写道:“先请家中资助两年生活费,以便我潜心读书,等到17岁,我就自己找一份工作,赚到一定数量的钱后,我会像孔子周游列国一样去游历天下,以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果花光了钱,便去打工,然后周而复始……”
还没看完,父亲马上说:“你这是典型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里怎么行得通?”
“怎么就行不通?我跟别人不一样,我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为了传承国学的,我要在这条路上走到底。为什么现代人那么浮躁?为什么我们那么功利?就是因为我们抛弃了老祖先种种精妙的人生哲学,没有好好地修身养性……”
看到两父子剑拔弩张的场景,母亲马上出来打圆场说:“好了好了,反正他已经厌恶去学校了,强拉他去只能是浪费学费。不如依他的话,养他到17岁吧。到时候他不能自立,再来向他兴师问罪。”
就这样,母亲的一句话,成全了李浬。
这之后,李浬索性与传统教育“断绝”了关系,每天清晨,他就到父亲任教的大学图书馆借阅国学书籍,不懂的便向专门研究训诂学的老师请教。同时,他也按计划背诵了大量诸子百家的经典论著。
1995年,新成立的重庆晨报高薪招聘校对,17岁的李浬怀揣一张初中毕业证去应聘,面试时他自如的谈吐,儒雅的气质给招聘者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试后,他竟然打败了好多本科生、研究生,顺利被报社录取,得到了1500元的月薪。
半年之后,已经小有积蓄的李浬决定像古代圣贤教诲的那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时,因为在报社工作,他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农村现状的报道,农民们的质朴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到农村去体验生活,用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贫穷的生活环境来磨砺自己,使自己更能体会“劳其筋骨”的真实意味。
告别家人,李浬到了四川安岳县农村,借住在一个贫穷的老乡家中。当这个身着长衫,一身书卷气的小伙子站在老乡面前,说只管他吃住,插秧种菜养猪担粪他都会学着去做,而且是为他们家里免费劳动时,老乡的第一个反应是李浬是个疯子,坚决不收留他。
李浬一言不发,跑到猪圈旁挑起粪桶问老乡:“请问大叔,粪由何来?又往何去?”文绉绉的一句话,让老乡哭笑不得,只好收留了他。老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体质虚弱的年轻人,竟然在他家一待就是一年,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在此期间,由于水土不服,李浬身上长满了脓疮,一沾衣服就钻心地痛,可他还是咬紧牙关下地干活儿。老乡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让他下地,李浬反问:“你们身体稍有不适,就不下地干活儿吗?”憨厚的老乡摇头说:“怎么可能呢?错过了播种的时节,就可能一年都挨饿啊。”李浬笑着扛起锄头说:“那就对了,我现在是个农民,我也不能错过时节等着挨饿啊。”就这样,18岁的李浬在乡村里品尝着农民劳作的艰辛,也享受到了田园生活的意趣。
修佛、为师,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之后两年,李浬先后卖过报纸,做过文书,相继辗转重庆、西安、成都,分别到小学、初中、私立高中、大学教书。同时,他还五拜黄河,参拜黄帝陵、周公庙、晋祠等名胜古迹。
1998年初,李浬在罗汉寺帮助藏经阁整理经书时,读了大量的古典书籍和佛家经典,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重庆,他在华严寺挑灯夜读,读遍了寺中所藏经书。在应天寺(成都双流),李浬看到一位80多岁的老尼姑给病人看病,一两服药就药到病除,而且每次用药都用手抓,从不用秤,又激起了他学习中医的兴趣。在古寺里,80岁的尼姑给90岁的尼姑修指甲,70岁的尼姑给80岁的尼姑洗脸。她们坐在那儿安详、朴素,却让李浬感动不已。
学习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后,李浬开始在“佛教传习所”为和尚们授学。期间,他再次与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林木先生相遇。李浬读初中时,巴蜀中学的周代远老师以惜才之心,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林木。当时醉心于国画的李浬,时常捧着自己的画去拜访林木,深得林木赏识。从此,他开始关注起李浬来。但后来李浬辍学后四处云游,师生一度失去了联系。
2000年6月,林木调到四川音乐学院任教,偶然邂逅了已成青年才俊的李浬,新奇之余,感到相当的欣慰和高兴。林老师自幼喜爱国学,到如今都没有放弃对国学经典文论的研究和注释。为人师表多年,他从来没有发现一个学生有着李浬这样对国学的执著和痴狂。
师生见面,彼此间的问候透着浓浓的情谊。
林老师问:“还是穿着长衫啊?”
李浬答:“是呀,穿上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脱下。”
“这些年有什么收获呢?”
“国学是个大范畴,以前我理解得太狭隘了,国学不只是《四书》《五经》。田间劳动是国学,读佛经也是国学,学中医也是国学啊。”
“以后有什么打算呢?”
“书也读了,路也走了,该是传承文化的时候了。”
“有把握吗?”
“有信心,不过有老师帮忙的话,把握更大。”
师生俩促膝谈心一整晚,林木老师欣喜不已,决定以己之力,好好地帮助这个爱徒。当年8月底,李浬收到了四川音乐学院的讲师聘书,9月便成为学院里的中文教师。
但是在一个艺术类的院校里,中文并没有被提升到必须重视的地位。一开始李浬上课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主动,打量着身着长衫的老师,嘻嘻哈哈把课堂当成了摄影棚。因为长衫的原因,其他系的学生也赶来“看热闹”,大家在下面交头接耳,根本听不进李浬的圣贤之道。甚至还有学生捣乱,一开始就叫李浬“坦白”自己的婚恋史。到后来,学生们对李浬的新鲜感一过,便开始逃课或者闹堂,这是李浬始料不及的,他开始苦闷起来。林木得知后,专程找到他问:“你当初教过书,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不是说想把传承传统文化的路坚持走下去吗?”
“是呀,可是没想到在正规大学,传承起来却这么艰难。”
“你熟读《四书》《五经》,难道不知道当初孔子周游列国,向君王们传播儒家思想时有多艰难?受过多少侮辱吗?”
“当然清楚,我都能背下来呢。”
“圣贤尚且如此,你一个小毛孩艰辛一点儿,又算什么呢?”
一句话点醒了李浬,他从此明白,传承传统文化的路艰难漫长,绝不可以急功近利。现在没有人听不要紧,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讲下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国学的魅力所吸引。从此后,不管学生有多少,哪怕只有两三人,李浬仍然在讲台上忘我地阐述着国学的重要性。渐渐地,一些热爱文学的学生自发地来听李浬讲课。到了2002年夏天,课堂里的人数陡增,一度达到了增座的热闹场面。
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
2002年,林木任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后,聘请李浬担任视觉艺术学院的教员。李浬在离校一里多外的乡村租下一个农家四合院,收了11位拜师弟子,潜心研习国学。与此同时,学院还免费提供了一个阶梯教室,作为李浬每周日上国学课的场地。
一步步向着理想踏近的李浬,已经28岁,仍然一身长衫,不急不缓地生活着。
为什么非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沉迷于古老的国学,并力争将其传播发扬呢?李浬如是说:“古老的不一定就是过时的。随着世界越来越进步,第一,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包容;第二,在众多文化的竞争当中,西方东方、诸子百家之学,哪个是指引人类光明的,哪个就是经典。中国文化有一个特点:不离日用行藏外,直到先天未化前。这种人生境界,是所有人类都追求的境界,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经典里早已经很明确地谈到这个问题,而且谈得非常之深透。”
中国古典文化是永远不会断代的,先秦百家,即便经历了焚书坑儒的大浩劫,仍得以基本保存下来,以后历代,无论是战火纷纷,还是暴政钳制,始终都会有人站出来,虽九死犹未悔,为传承古典文化尽一己之力。李浬认为他就是为了这个任务而生。
责任编辑:蒋晔
金山活fo 说:‘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网上放生池,点击进入
放生快活林2005-12-26 13:02:00举报帖子
lcwde
等级:善戒同修
文章:507
积分:6803
注册:2003年12月19日第 3 楼
--------------------------------------------------------------------------------
3李里:国学隐士
采访 [周旭] 文章来源:时尚 更新时间:2005-9-29
李里,四川师范大学老师,一名读书人。虽然生活在现代却有一副古典心肠。最著名的就是一年四季的布鞋长衫,住在租来的农家院,安贫乐道,研究国学,设立私塾,传授《四书五经》。当然还有一段按儒家礼节,提着十块腊肉去求教国学大师季羡林并结为忘年交的佳话。
CG!关注国学的理由是什么?
A:爱国。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有这种“家·国·天下”的情结。这是与生俱来的。
CG!什么时候开始对国学感兴趣?如何进行和坚持的?
A:我从小就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长大后就从自发到自觉,研究、学习、弘扬、捍卫……
CG!周围人如何看待你学国学?
A:老一辈的亲人当初有一些反对意见,主要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国学遭受“批判”的年代。然而现在整个国家都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整个社会也有这样一个复兴中华文化的趋势,所以我是得其时,也逢其时了。
CG!在国学中获得的乐趣是什么?
A:中国文化本来就是教人一个“乐”字——生活的快乐。学国学让我能够和谐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同时也使我的生活越发从容。它让我不会郁闷,不会功利,也没有动荡。生活安宁、安详,自得、自在。
CG!你觉得中国文化未来会如何?
A:我觉得中国文化是一种成熟得比较早的文化。我们的古人对人生的真谛认识得很透彻,也很深远。古人的智慧可以教现代人和谐地处理三大关系,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心灵的关系。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会给全人类提供一种很好的范例。
CG!描绘一下你的生活状态?
A:吃——很简单,一汤一饭,加一碟小菜,也能让我得到满足。
穿——就是这身布鞋长衫,从13岁起一直穿到了现在。
住——就是这样一个农家院落,简陋,但是它的格局、情调都是纯正的中国式的。但我并不排斥电视、手机、洗衣机、热水器等等一切能给我生活带来方便的东西,我最近甚至打算买一部DV。儒家思想它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而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
CG!你觉得中国在世界未来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A: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核心的几个大国之一,而且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的文明从上古时代就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了。
CG!如何让其他年轻人也和你一样关注国学?
A:这是一个漫长的教化过程,需要从小就在教学当中潜移默化。现在正式向我拜师的弟子已经有11个,外围的一些有兴趣的学生更多,我会带他们一起去听戏、到一起文化古迹去游览……等等。要让他们首先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通过了解产生情感,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然后再让他们重新认识我们的文化,进而对它进行反思和建设。
金山活fo 说:‘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网上放生池,点击进入
放生快活林2005-12-26 13:02:00举报帖子
zgt
等级:善指正同修
文章:199
积分:1500
注册:2003年11月22日第 4 楼
--------------------------------------------------------------------------------
这里有视频:http://cctv.sina.com.cn/news/2005-12-25/8093.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6 14:02:23编辑过]2005-12-26 13:20:00举报帖子
随缘随喜
等级:善定同修
文章:752
积分:707
注册:2005年2月11日第 5 楼
--------------------------------------------------------------------------------
一般这样的人都是乘愿再来之人。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2005-12-26 13:38:00举报帖子
烦恼神仙
等级:常亲近同修
文章:23
积分:295
注册:2005年11月15日第 6 楼
--------------------------------------------------------------------------------
我需要认识他----李悝2005-12-26 13:44:00举报帖子
明珠
等级:亲近同修
文章:10
积分:274
注册:2005年12月14日第 7 楼
--------------------------------------------------------------------------------
我昨天看了,就是新闻台的面对面节目,真是感动,我觉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呀,有这样的人,我才会觉得我们中国是了不起的国家。
我是半拉开看的,才看了几句,我就放下其它事坐下来,一句不拉的看完,真是腹有读书气自华呀!
都是年青人,别人是怎样生活的呀,居然还会给人看病,实在是佩服佩服。
将来必定是一代国学大师,而且才二十八九,论坛的小师妹们,加油呀,这样的人不嫁嫁谁呀!
2005-12-26 15:05:00举报帖子
黑夜彩虹
等级:亲近同修
文章:16
积分:336
注册:2005年11月28日第 8 楼
-------------------------------------------------------------------------------- 电源文件
http://cctv.sina.com.cn/news/2005-12-25/8093.html 文质彬彬,翩翩君子。 我也有幸看到了这档节目,为李里的儒雅气质所折服。而且感觉在12月25这天于一片“圣诞快乐”的喧嚣中播出传承国学这样的节目非常有意义。
seemly兄,这周去听李里讲座时,我会带你向他问好!
可惜的是,李浬据说从来不用电脑上网,恐怕看不到这个帖子也,憾矣。seemly兄,我一定把这两句话带给李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人若无求品自高。
并带你向他问好!这样,你就无憾了,呵呵! 实乃吾辈之楷模! 这篇网站是从地藏论坛中转贴来的,题目也是转贴。
他必定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到这个世界的。
李里05年的最后一课
31号,这一课,是05年最后一讲,今天听李先生的讲座,先生少了几许往日的神彩,听毕,来到李先生旁,看看他微汗在额头,坐在台前休息,身围已是不少的人.他仍然是微笑地听着大家说话,他的学生说,先生病了,已病了一周,大家便也不象平常般向他请教,我本准备了字与笔,请李先生题个新年的祝词,看此情景便作罢了!我向先生行礼,说"先生不用回我,听我说几句"我便把网上的朋友们的意思转达于他,他点头微笑.表达了这样的话意:谢谢网上的人们的鼓励,这将作为他努力的动力. 善哉,善哉,中国有希望了. 長衫?? 胡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