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zyzy 发表于 2008/6/8 13:17:22

端午、中医与申遗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在2005年11月24日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之后,国人又过了第三个“端午节”,而且是首次以公共假日过的。

韩国申遗捷足先登,刺激了国人。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然是自我安慰地)介绍,“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唯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其实,不管是韩国人,还是我们的高教授,都不了解“端午”的真实意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这一天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戴香包、喝雄黄酒也不是为了“压邪”,而是为了预防疾病。因为夏日多暑湿之邪气,而芳香药可以燥湿。这个节日的真实意义就是宣传预防医学知识,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吃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仅仅是这个节日后来填充进来的内容。纪念的人也不仅仅只是屈原,尚有伍子胥和《后汉书·列女传》中的曹娥。“江陵端午祭”也没有注入什么现代的元素、实现什么现代转型,既没有搞什么航天科技展、也没有跳什么芭蕾舞。

中医与端午的命运何其相似,一方面,上至泰斗、院士、博导,下至学士、医师,当然韩国日本欧美人也是,几乎没有人了解中医的本来面目;二方面,被西方强势文化洗脑的国人很少对其价值认同;三方面,很多灭“国学大师”,不遗余力地借口迷信对其加以屠杀;四方面,某些毫无科学素养的地方官员,千方百计地以科学的名义对其进行剿灭;五方面,为了得到国际认同,对其“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实现了现代转型”。

丢下自己的宝贝,捡别人的垃圾。当自己的“垃圾”变成人家的宝贝的时候,又向人家学习,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学习精神。不以为然淡然一笑的时候,可曾想到了,失去了“端午”,文化背后的经济;失去了中医,医学背后的知识产权?靠廉价劳动力赚得小钱,何时能让我们挺起腰杆?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黎小裕 发表于 2008/6/8 22:08:32

回复 #1 yszyzy 的帖子

说的好。切中要害

vivienqsun 发表于 2008/6/8 22:29:21

中国人没有对“端午”“申遗”就是“失去了‘端午’”?

事实上在中国任何地方到了端午都吃粽子、买五黄、划龙舟,也许形式稍有不同

这样的传统需要通过“申遗”来获得外国对我们的关注吗?

至于端午节的来历,那是真的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事实上韩国人就和他们爱整容一样,对节日的定义也仅仅停留在表面

何必要和高丽棒子一般计较,去看看他们的历史书,“得诺贝尔奖”的黄禹锡、2002世足赛、撕咬中国国旗的韩国人,就会知道这样的国家和我们中华民族没有任何可比性,和他们比较简直太羞耻

同意“中医与端午的命运何其相似”,尽管不管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中医都有误解,但是对中国人来说中医和端午一样,是客观存在在每个中国人生活中的,往大了说得了慢性病中国人总是会去找中医看,往小了说平时的吃喝讲究也和中医有关

也许有点扯远了,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用意似乎是说韩国人把中国不以为意的事拿去大做文章,中国人自己却对自己的文化不当一回事,甚至还排斥、批判,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韩国人只能靠抢、造假、耍赖来获得荣誉的原因吧

yszyzy 发表于 2008/6/12 12:42:16

原帖由 vivienqsun 于 2008/6/8 21:29 发表
中国人没有对“端午”“申遗”就是“失去了‘端午’”?

看来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失去,形式中不再有原本的内涵,这个形式的意义何在?找“中医”看病,而这个中医生用的却不是中医理论或不是中医固有的理论,这算不算中医呢?

深入浅出 发表于 2008/6/13 19:37:31

樓主切中了要害。我也贊同一樓的,我們要的是民間深深蘊含著這樣的文化,表面的形式倒是其次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中医与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