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在首届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高研班上的讲稿(节选)
首期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急危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已圆满结束,此次参会者达330余人,学员不仅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同道,更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会上李可、朱良春老分别做了《思路与方法》、《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的精彩讲演,著名中华文化学者刘明武工程师做了《黄帝内经》中的认识论的报告,刘力红博士做了《如何成就大医》的演讲——与会反响热烈,学员称赞不虚此行。由于会议论文集及录像版权已不属于个人和会务组,所以讲稿内容,不能全文在网上发布,为回馈热情关心和支持此次会议的网友同道,也为使李可老、朱老的学术思想能进一步发扬广大,特摘录部分内容(陆续),与大家分享,在此再一次向莅临此次会议的专家和会议交流的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不妥之处,请及时告知,以便纠正。关于录像,现尚未发布,以后可在古中医网站(www.tcmcons.com)在线观看。欢迎大家评论!思路与方法(节选)
李可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怎样使我们的国魂与医魂归来,重整雄风,再创辉煌,实现伟人毛泽东“中国的中医要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首先做出贡献”的遗愿。只有一条道路,那就是彭子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彭子遗书,要彻底洗脑,鉴别古中今医家之是非,逐渐走出误区与迷阵,只有脱胎换骨,才能回归经典——从两千年之前,从头学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解剖自己,告别过去,重在实践!
以下谈我52年的医路历程,重点是学习伤寒的一些体会。
一、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观点:
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久病,难症痼疾,重危急症,先救胃气,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见病治病,不顾两本,妄用苦寒攻伐,医之罪也!胃气一伤,非但不能运化饮食亦且不能运载药力。凡治病,以顾护胃气为第一要义!
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
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叫作“阳根”。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速温养命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
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生机。破格救心汤。
(二)、伤寒心悟
1、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太阳病条文最多。洖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学伤寒要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我便不能用方矣!”
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要循序渐进,万不可跳跃式的浅尝辄止,务需清楚明白方好。然后反复实践、领悟,必可成功!
2、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
3、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阴虚者百难见一,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
4、引伸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
5、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
6、“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
7、近两个世纪,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圆运动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使古中医学无敌于天下。
(选自《首届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急难重症经验高级研修班学术论文集》 中国·东莞·塘厦) 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彭子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彭子遗书,要彻底洗脑,鉴别古中今医家之是非,逐渐走出误区与迷阵,只有脱胎换骨,才能回归经典——从两千年之前,从头学起。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解剖自己,告别过去,重在实践!
好。
基本上是大力弘扬彭子之书。
然“开门逐盗”之说怕是已悖于“凡病皆本气自病。”
“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彭子反复强调,”伏邪“之说乃王叔和的误说,流毒甚深。
彻底洗脑,仍要深行啊。
一点陋见。错误之处,大家斧正,浅薄之处,望请见谅。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5/12 11:08 编辑 ] 温病本气篇
导言
自来治温病,以新感与伏邪为两大原则。吴鞠通温病条辨、谓风寒伤人由皮毛而入,温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个的气化圆运动,即以形质而论,亦曲折重迭,并无直的中道可行。所谓新感温病如虚。王孟英着《温热经纬》,称仲景有伏气温病之文。仲景伏气之文,乃谓伏有何脉,即现何病,乃泛言各病如此,非专言温病,非谓冬月伏有寒气,至春变温,只因王叔和于伤寒论首,妄加序例曰:冬日伤寒,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云云。后人遂认为伏气温病,此王叔和误解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寒字之贻祸也。内经云:风寒中人,使人毫毛毕直,岂有寒气伏藏于肌肤三月之人,安然无恙,至春变为温病之理。所谓伏气温病如此。一唱百和,不求甚解。原则既差,理路遂乱。因就经过事实,根据原理,作温病本气篇。言温病乃人身本身之气自病,非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年的寒,变成今年的温。认为温邪由口鼻直入中道,认为伏邪变温,于是以去邪为主义,遂用去邪之药。去邪之药,最伤本气,本气受伤,病必加重。及至病加,犹以为邪难去,比比然矣。认为本气自病,自知用调和本气之药。病去身安,乃无遗误。抱本气自病的原则,以研求《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所载证状与其方法,自能得着适当的妙处,而不为其所持原理的错处所误。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5/12 11:11 编辑 ] 金匮原文要略所载: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云云一条,与上条“惟治肝也”以下各
句,笔法俚俗不类西汉文字。又其议论浅陋,恐系王叔和所加,读者注意。其文曰: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则肝气盛,
则肝自愈。岂有金不生水水不生木,病能自愈者。后之人不闻有以正之,且认为仲圣之法,
怪哉!王叔和于伤寒论篇首妄加序列,将寒字捣个大乱。使后人治温病,治麻疹认错原理。
又欲于金匮篇首捣风字的乱,遗祸后世,不可不辨。王叔和收集仲圣伤寒杂病全文,其功大
矣。愚妄多事,以误后人,其罪亦不小。
金匮方解篇终。
--------------------------------------------------------
圆运动上编中,类似的文字有24处之多。啰嗦至极,可见彭老先生的态度之坚决,深恶之痛绝: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5/12 11:28 编辑 ]
一部伤寒论,397法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汤。
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
本人粗看《圆运动》3-- 4遍,似乎没有发现如此豪放之言。但见作者小心谨慎,遣方用药,似有”胆小怕事“之感。对待附子,更是“如履薄冰”:
附子性热,乃补阳温水寒之药。非补肾之药。巴戟从容等、才是补肾之药。非将伤寒金匮有附子各方,研究清楚,不可使用。如非阳气虚少水气又寒之病,而误用之,且有将中下阳气引出之患,与拔动木气煽动心气之患,其患大矣。 理不辩不明--------开卷有益, ------"无动于中 "与李可都有学习的地方,
谢谢 我应该算是李老的铁杆粉丝了。
虽然指出了其中可能矛盾的地方或者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但更记住了其中精华内容,有些话,若不是李老点出,自己一辈子也未必能悟出来。
建议梁版主公开全文,一睹为快。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5/13 12:40 编辑 ]
我是一叶障目?
“引伸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可怕至极!
十年前,我在江沿镇,有朋友送我生石膏百余斤,有两块完整的还被凿成坐垫,三伏天里坐一坐,去去火,其它的用来配药,几年下来也用的不到一半,碎末盛了不少。可就在去年和今年,连同两块石膏坐垫,都砸成粉末,配药了。 仲景若明此理,何需多此一举!善哉善哉! 真理不具唯一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像一个轮子不转了,想让恢复转动,方法很多:
减轻负载
加点润滑油
转轴
推轮
单单是转轴和推轮这个方法就有无穷多的实现方法,在360度的圆周上,任何一点加力都可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