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太溪穴治療外傷衙痙攣性斜頸15例
針刺太溪穴治療外傷衙痙攣性斜頸15例資料來源: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 所屬地區:中國大陸
李崢,朱蜀雲,李翔(北京市東城區鼓樓中醫醫院,北京 100009)
1999—2004年,筆者採用針刺雙側太溪穴治療外傷後痙攣性斜頸15例,均治癒,有效率100%,現報導如下。
1一般資料
15例均為我院門診患者。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齡13~23歲;病程最短者1h,最長者3周。患者均攝有頸椎開口位X片,12例兩側寰齒側間隙不等距,但是兩側差值在2mm以內。患者均有頸部肌群陣發性不自主收縮引起的頭部向一側扭轉或陣發性傾斜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且均有近期頸部外傷史。
2治療方法
取雙側太溪穴(內踝之後,跟骨之上的凹陷處),常規消毒,用32號1寸不銹鋼毫針,按天、地、人三部直刺進針,重而疾入直插至地部,提、插、拈、轉,待出現“如魚吞鈎鉺之沈浮”的得氣徵象後,立即出針。兩側同樣。
3結果
頸部肌群陣發性不自主收縮引起的頭部向一側扭轉或陣發性傾斜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完全消失,隨訪1個月無復發者為治癒;症狀沒有消失,或者加重者為無效。結果15例均治癒。
4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23歲,美容師,2004年7月9日13點來診。患者3周前下樓時不慎摔倒,當時未感身體異常。 3h後突感頸痛,頭向左前下方傾斜時疼痛減輕。患者立即到某醫院就診,經X片診斷認為是寰樞椎半脫位,給予手法治療後,頸托固定。之後,患者病情時好時壞,每於精神緊張時痙攣發作。今日來診時,查其左側胸鎖乳突肌痙攣緊張。3周前在某醫院所拍X光片顯示,兩側寰齒側間隙有差距,但差距小於2mm,屬於正常解剖變異範圍之內。故覺“寰樞椎半脫位”之診斷欠妥。應診斷為外傷後痙攣性斜頸。立即給予針刺雙側太溪穴治療,雙側均很快得氣,出針後患者左側胸鎖乳突肌痙攣緊張消失,頭旋轉活動自由。翌日再針1次,痊癒。隨訪1個月無復發。
5體會
痙攣性斜頸是由頸部肌群陣發性不自主收縮引起的頭部向一側扭轉或陣發性傾斜為主要症狀的症候群。該病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確,但部分患者發病于頸部外傷之後的數周或數月。有很多患者被誤診為“寰樞椎半脫位”,因為有的病例在頸椎開口像上兩側寰齒側間隙不等距,但是兩側差值在2mm以內。這樣的差值在很多時候是屬於正常的解剖學變異。如因為“寰樞椎半脫位”而造成的斜頸應為持續性而非陣發性。筆者觀察的15例中有10例曾被誤診為“寰樞椎半脫位”並且按照該診斷治療無效。
外傷後痙攣性斜頸為頸部筋之攣縮,屬傷筋範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藏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鹹,在志為恐。”通過這段話可以看出,腎通過髓可以與肝取得聯繫,而肝可以生筋,故取腎經原穴太溪,最終可以治療傷筋。另外,《靈樞·經筋》中記載:“足少陰之筋,起於小趾之下,並足太陰之筋,斜走內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于陰器,循脊內挾膂,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由此可見從經別及經筋循行的角度來看足少陰經之穴可以治療頸項部疾患。
太溪穴的取穴位置並非是按照《針灸大成》之“足內踝後五分”以及《針灸學》教材所描述的“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所取。因為《靈樞·經脈》雲:“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穴位在每個單獨的個體上均有稍許差異,按照《靈樞·本輸》“太溪,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中者也”所描述的定位雖貌似模糊,但實際上更為精確。因為內踝之後,跟骨之上的凹陷常常高於內踝高點,而且刺之則可獲得有如魚吞鈎餌之得氣反應。本病屬於骨傷科較難治疾病,僅取太溪一穴即能奏效正所謂“先得其道,稀而疏之”(《靈樞·官能》),而且這種上病下治的方法屬於遠道刺法,該病的有效治療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遠道刺法的科學性。
外傷後痙攣性斜頸容易被誤診為寰樞椎半脫位。一旦誤診,按照寰樞椎半脫位治療往往療效不理想,而且貽誤治療時間,造成長期斜頸,所以必須準確診斷。
(收稿日期:2004—08—22)
來源:《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5年2月第12卷第2期 不知道远期效果如何,象痉挛性斜颈,我治疗效果很差,一般都推荐病人注射肉毒素。 也许效果可以。 我认为,文章写得很辛苦,但说理牵强,疗效难信其实。
太溪穴--胸锁乳突肌? 此法可治落枕吗? 我治颈椎病非常简单,病人可以自疗. 有机会试试就知。 以阴治阳
文章可靠??
一个小中医医院根本就没什么病人 外傷衙痙攣性斜頸大医院都极少 小医院就更少了 那个李大夫是个吹牛大王 疗效100% 一般小医院都可以治大病啊 难病什么的 一般什么类风湿 癌症什么的大医院治不了的 到小医院一般都能治 凭的就是一张嘴 “今日來診時,查其左側胸鎖乳突肌痙攣緊張。3周前在某醫院所拍X光片顯示,兩側寰齒側間隙有差距,但差距小於2mm,屬於正常解剖變異範圍之內。故覺“寰樞椎半脫位”之診斷欠妥。應診斷為外傷後痙攣性斜頸” 只凭肌肉紧张就可以诊断?3周前在某醫院所拍X光片顯示,兩側寰齒側間隙有差距,但差距小於2mm,屬於正常解剖變異範圍之內,为什么来你处看病不复查片子呢 ? “外傷後痙攣性斜頸容易被誤診為寰樞椎半脫位。一旦誤診,按照寰樞椎半脫位治療往往療效不理想,而且貽誤治療時間,造成長期斜頸” 什么叫误诊 我看他连外傷後痙攣性斜頸的概念都搞不清楚 怎么对症治疗啊? 按照《靈樞·本輸》“太溪,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中者也”所描述的定位雖貌似模糊,但實際上更為精確。因為內踝之後,跟骨之上的凹陷常常高於內踝高點,而且刺之則可獲得有如魚吞鈎餌之得氣反應。本病屬於骨傷科較難治疾病,僅取太溪一穴即能奏效正所謂“先得其道,稀而疏之” 太溪穴内层有胫后神经走形 内踝后应该很好取穴 刺入后马上出针 疗效不佳 按照他的方法别说治疗此病 就是落枕 此法都没效果 而且最后一个挂名人 好像是他们的院长 挂个名字就发文章 治没治过 还是垃圾文章 值得怀疑 鼓楼医院有位张士杰先生善用太溪。但看刺法又不像是张氏心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