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亦真亦幻说张果
亦真亦幻说张果诗云:多少世间人,不如个老汉;非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
这四句诗是题在一幅古画上的,画中一白发老翁倒骑毛驴,禹禹前行。此老翁就是世称“八仙”之一的张果先生。
张果,或因其年长称张果老。一列仙班,则似神话,其实不然,张果实有其人,据说还是交城人。
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太原府志·杂志》载:“张果老者,字园林,交城县小南巷人也,世称‘八洞仙’,尝骑白驴至阿苏山,以铁锥指石为穴,引驴入焉,今崖中驴尚存,祁县有果老饮驴处。”同上书《山川志》云:“大阿苏山,在交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其南数里有小阿苏山,其山石崖中有洞穴,世传张果老乘白驴至此”。史书上讲的阿苏山,即位于我县中庄乡与惠家庄乡之间的界山。当地人俗名“长山”。这是现存方志文献中最早的有关张果为交城人的记载。清代康熙、光绪年间出版的两部《交城县志》均沿袭了这种说法。
翻阅历代史书、札记,最早记载张果先生的文献或溯至李唐,唐元和二年刘肃的《大唐新语》,稍后李德裕的《次柳氏旧闻》,郑处海的《明皇杂录》,李亢的《独异志》,张续的《宣室志》,沈汾的《续仙传》等书均有记载,直至宋代的《太平广记》集其大成。
值得一提的是,被视为正史的《旧唐书》、《新唐书》均为张果立传,“八仙”之中,果老先生是唯一“名留青史”的。正史记载,此老存在的真实性就大多了。
关于果老先生的籍贯,两部《唐书》一说其“晦乡里”,一说其“不知何许人”。可见,此老隐瞒了他的出生里籍,一开始就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神幻的迷罩。他也去过晋南中条山。顺便一提,宋代诗人潘阆(生卒年不详)狂逸之士,亦喜倒骑毛驴行世。此人先为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因事受牵得罪,遁入晋南中条山,隐姓埋名,后人或将他二人事迹,沿传为一,亦为可知。因此,晋南中条山中亦传有果老遗迹。
令人扑朔迷离的是张果先生的年龄。《旧唐书》载:“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载矣”。《新唐书》云:“世传数百岁人”。流传在我县民间传说中的张果,呱呱坠地之时,就是一个幼小之老翁。此老天赋异禀,神隐深山,习长寿仙术,道行日长,这是事实,然也不免人为渲染。数百岁还不算夸张,唐代著名诗人李颀曾亲自讨教于果老,并赋《谒张果先生》诗一首,后人收入《全唐诗》。这首诗是佐证张果实有其人,并在当时颇负盛名的第一手史料。诗云:“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年龄太大了,连自己的生辰甲子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曾做过轩辕黄帝的老师,至今已几千岁了。“二仪齐寿考,六合随休息,尝闻穆天子,更忆汉皇帝”--------借古自重,神吹天外。
吹归吹,侃归侃,到了见真个儿的时候,此老犹疑了,则天武后当政之时,风闻此老神术,派人召其朝见,入京途中,此老瞒天过海,佯死得脱。开元二十一年,唐明皇李隆基治政,歌舞升平之余,崇道的明皇也想到了张果。先是,明皇令通事舍人裴晤邀请此老回朝,果老故技重演,厥仆气绝于地。有了先朝的经验,裴公也不相逼,密令快马还朝述于明皇,盖有大唐国家官方文印的诏请文书随即来到,然后,将次老“肩舆入宫”。字面上文绉绉,弃驴入轿,荡荡悠悠。细细揣摩,此番力邀,多少有点绑架的味道。
来到东都洛阳,果老先生仍不脱其一贯之神幻本色。“帝亲问治道神仙事,语秘不传”,并尝云:“我生尧丙子岁,位侍中”。面对这个神秘老人云山雾海的调侃,唐明皇虽将信将疑,却唬住了两个负责考察身份的道士,终于没有搞清果老年龄大小,是神是人。唐明皇并未罢休,使出毒招---命果老当众“饮堇计”。堇,何物也?考《国语·晋语》:“献公田,骊姬受福,乃置鸠于酒,置堇于肉,公至,召申生献。”韦昭注:“堇,乌头也”。查《本草纲目》:“乌头苗,亦名堇,有毒”。原来是用毒酒来试张果是否“奇士”。金口玉牙,皇令既下,不喝是不行的。“果三进,颓然曰:‘非佳酒也’乃寝。倾视,齿焦缩,顾左右铁如意堕之,藏带中,更出药傅其断,良久,齿已生,灿然骈洁”。这乌头,是中药中大热有毒之药,以其汁当酒服之三次,常人岂能耐得?果老先生身手不凡,撑住了局面,并顺其自然,鼎新革故,一排白花花新齿灿然而生。涂敷在断牙伤口之处的药是其关键所在,惜其失传,直令后人感叹。
仅上述一番表演,足以载入中医史册。世有伯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中医研究医史文献研究所编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人物辞典》中,张果大名,赫然在编。书中并扼要记载了上述一段史实。步出险境,张果声望大增,当朝君臣敬之若神,中唐诗人顾况曾在诗中回忆当时盛景,诗云:
率土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
梨园弟子传法曲,张果先生进仙药。
俗话云:伴君如伴虎。久隐深山,自甘淡泊的果老先生无缘享受开元盛世之豪华。当时,唐明皇曾想把玉真公主许配张果,张果只付之一笑,婉言谢绝,一个劲儿恳辞还山。去意难挽留,明皇准奏,且赐皇制诏文一篇,算是官方鉴定,此文收入后人汇编的《全唐文》。文中称张果“迹先高尚,深入窈冥……问以道枢,尽会宗极”。并赐虚衔‘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至此,张果先生又开始了他的神隐名山,云游四海生涯。后人有诗叹曰:五岳均留果老踪,何年委峦看恒峰。骑驴合与八仙伍,闲身自是白云亲。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2/29 14:14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