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针经:癌症发病的物质基础是“瘅”
一位朋友告诉我,有六千名华人都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了美国,美国人研究中国医药的单方和复方不怕花钱,不存在研究经费困难的问题,研究机构按照西方的思维方式进行测试,一个方剂接着一个方剂地进行试验,还鼓励他们报专利。中医的思维方法和西方的思维方法完全不同,西方人思维单一讲究实证和逻辑,东方人讲整体性,思维讲技巧,灵活性极强。西方人搞研究讲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重证据,在外在的形质上下功夫多;东方人则从内在的脏腑和本质上下功夫。西方人永远难以学会中医的思维方式,所以始终研究不出象样的成果来,在中医药面前,西方人像是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
当今美国人经过反思,正在走回头路,他们终于明白了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危害,研究方向正在逐步地转变,开始抛弃化学药品,但它不能一下子全部抛弃,只能逐渐地过渡,搞中西医药结合的制剂。
美国人只是在悄悄地干,从不喊也不声张,而我们到现在还没明白过来,至今还没有睡醒,我们正在毁弃自己的传统,抛弃自己几千年来形成的基础。
如今遗传基因研究成了热门话题,幼稚的人将未来医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方面,实际上即使基因遗传密码完全搞清楚了,也解决不了疑难病的问题,因为从基因遗传密码到疾病的发生成为即成事实,这中间还存在着巨大的空白,而这恰是疾病演变的关键,对这一过程的研究这正是东方人的专长。
我们东方人也有不足之处,不识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许多科技成果出自汉人,发明出来以后问题也就到此为止了,认识不到它们的巨大价值,而接下来对这些成果发扬光大这正是西方人的特长。
研究医学是汉人所擅长的项目,过去搞中医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拼死命地去研究。古时的中医都是游医,上山采药,行百步问百句,博采众家之长,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再从实践中使之升华。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语)
由于癌症充当着无数条生命的无情杀手,并且由于癌症本身充满了许许多多令人捉摸不透的迷,所以对癌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医学研究的焦点。尽管如此,现代医学仍然对进入死亡程序的癌症一筹莫展,人们采用各种办法也丝毫不能阻止癌症患者的死亡速度。当今世界只有《太乙针经》能够让癌症患者超越死亡,这绝不是由于意外和偶然。
任何对癌症研究感兴趣的人都会对癌症演变发展的源头感兴趣,因为只有找到了源头,弄清了癌的本质,才能想出办法来对癌症加以预防。根据前文的论述,我们知道癌症的背后是火,而火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一、火不是癌症致死原因
火虽然能致癌,而癌又能致死,那么为什么古人没有把火列为致死原因呢?因为火与人的正气相辅相成,人没有火不能生存,人的正气与火相比较,正气显得渺小,微乎其微。火炎则焚,对人体是致命的,但火焚的后面是什么呢?本质又是什么呢?
在根除癌症的治疗程序中,经常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即大腿根急脉穴处出现两侧肿胀,起疖子,阴茎、阴囊、会阴穴起疖子,龟头及包皮红肿胀痛,不敢触碰。
从左耳根处经下巴底下的颈部一直连到右耳根突起了一道20mm直径的环,胀痛的不敢左右转头,只能抬头,不能低头。几天之内,这条环从天突穴上一寸处起向上扩展变粗至约30mm直径。
中焦处,腹胀如鼓。头屑特别多,必须两天一洗,洗后发现头屑厚,头皮内长疖子。
有心人面对这些症状的演变,会引起深思。它必然是出自发生的源头,必然是某种物质作为坚实的基础。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这种物质就是瘅。
二、瘅是癌症的实质
那么瘅是怎么产生的呢?当相忌的饮食产生毒素进入人体,经肝脏解毒之后,总还是有微量的毒素进入血液之中,血液的成份是一样的,可血液中的杂质却是不一样的。经体循环进入各脏器内,逐渐积蓄起来,经数十年的时间,释放出来,致人于死地。这些毒素就是瘅。瘅是致死毒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生于口,而死于口”。现代的癌症则明显表明,是污染毒素增加所致,这就是癌症为什么激增的原因。
大自然经过若干万年形成了江河湖泊,要顺应它的自然规律,应以开渠疏河,泄洪为乐。如果违犯了大自然的法则,势必将泛滥成灾,给你颜色看。解决瘅的毒素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瘅的毒素蓄积在脏器之内,像诸侯各居一方,一环套一环,充塞在脏器内,药物也难以进去,从解剖上根本找不着。这些毒素在脏器内是实的,可以释放出毒气,能量巨大,毒大火大。
瘅在肝脏内,每点的成份各不相同,排出的瘅毒其形态令人诧异,其数量也及其客观,现将瘅已知的八种形态归纳如下:
1. 像是块沥青,表面像水银一样锃亮发光,刮去上面的一层,露出的一层也像水银一样锃亮发光。
2. 像是一层油,表面上闪烁着金属样耀眼的光泽,我想,这可能就是辐射。
3. 黄色浓液,颜色特别正。
4. 表面带有油性的烟油子。
5. 褐色,形态像糖稀。
6. 灰色液体。
7. 黑色液体。
8.同时即有黑色又有黄色。
因为没有条件,所以就没办法去分离化验瘅的化学成份,无法统计究竟在脏器内能有多大的蓄积量。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新陈代谢会产生代谢废料,胃肠道里也会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废物,在体内侵蚀血管壁,使血管内膜发生变化,造成血压升高,给血脂、胆固醇沉积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动脉硬化。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是动脉硬化,是由脂质代谢失调,在动脉壁内膜形成分散的粥样斑块,发展形成动脉受损的环行狭窄,又造成血流障碍,有关器官发生缺血,终至坏死。
冠心病是心脏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堵塞,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甚至完全断绝,致使心肌营养阙如,乃至坏死。高血脂症是引起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聚,形成了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血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发生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饮食因素是造成高血脂症的重要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人体自身的气质和脏器的病灶引起的疾病,由血液中血脂、血糖、胆固醇高而产生粘稠度高,使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中的脂质物敷粘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管腔窄小,产生高血压、冠心病或心肌供血不足、脑缺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脑血栓(中风)、脑溢血或心肌梗塞死亡。
中风可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出血性中风包括脑溢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中风的病因与动脉硬化有关。高血脂症使血流速减慢,使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进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及各种继发病变,引发脑血栓。
到目前为止心脑血管疾病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尚未知晓,实际上高血脂本身没有那么强的伤害,使血管管壁被腐蚀,使脂质类敷粘的背后元凶就是“瘅”。
瘅毒的治疗必须进入内脏才行,在世界医学史上,无论采用什么手段、方法,其治疗的着眼点始终没有进入脏器之内,只有进入脏器之内的治疗,才算是真正实质意义上的治疗,现代人只有极少数智商高的人明白疾病的症结就在这里,遗憾的是不知该怎样去做。《太乙针经》是这种治疗的世界首例,开了进入脏器内实施治疗的先河。
古人治疗时,制成的中药丸,外面裹有蜡质,带一个触角的,这是告诉你用药要慎重,带两个触角的,事关生命,带三个触角的,谁也不能动,必须是掌握真传的医者才有权打开。
古人将凡是有用的东西都隐瞒起来,防范措施严密。
举个例子,晋陶渊明,诗人,书法家,著名的《桃花源记》是东方人梦想的伊甸园。
陈墨是浙江老陶家制造的天下第一墨,能吃也能药用,若有病可用此敷于患处,也能用于书写。
陶家弟兄四个各掌握陈墨的一部分,谁也不知道全部的配方,谁也不可能掌握全面,而且传男不传女,就是失传了也不传女。只有哥四个各把一道工序,才能将墨制成。
老二研究配方,老三掌握基本配方,将小麦、灵芝、麦饭石、麝香等原料买回凑齐后,老大将原料中的某一味,拿出半钱,其他的几味,再添上几钱,再增加几种。将药合好后交给老四,经老四将药料打好之后,老大再加上一味药,这付药料就算合成了。
陶家的墨经老大这一味药一点,墨的性质变了,墨永远不裂,永远保持原样,不然就容易裂,或是写不出来,不能用。
老四从胎模中拿出墨时,墨就制成了,一面是诗,另一面是山水图,墨块上用金粉篆书“金不换”三字,另一边缘写着制作者的名字。现在能看到的陈墨,上有“陶顺义处制”这是陶渊明的嫡孙,以后经若干代,陶家繁衍成大家族,谁也不知道陈墨是多少味药,谁也模仿不了,即使用现代化的方法也分析不出成份来。来源太乙针经网 http://taiyizhenjing.cn/
[ 本帖最后由 tyzhj 于 2007/12/5 22:10 编辑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