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8 fwifwi777 的帖子
仲景应该是从临床症状来归纳总结辩证,也就是说通过实践得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系列症状在疾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关行和代表性,从而归纳总结,在结合当时已有的医学理论,改良加工而以“太阳病”概括之,“太阳病”只是某种程度上的代称,其实质还应从“脉浮,头像强痛而恶寒”这一组症状探求,可结合感邪途径及传变情况来分析,经络可以用于解释,但不应局限于十二正经,应该涵盖广义的经络系统,也不妨借助现代医学的一些解释加以参考! 其实现在还是不能贸然就用现代医学的观点去解释中医,那样只能是和现在一样,研究中医用西医的办法,只能是中医,我们不能盲目的认为中医不行,好多名家治疗疾病确实很独到,而且效果也很好,但是用西医的方法感觉好多中医的问题都是不严谨,所以我觉得中医是中医的一套治疗体系,西医是西医,有时可以合作,但是不能在看病用中医还是西医的指导思想上搞错,我觉得我们应该探究中医认识世界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方法,只有找到这个,中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可以把西医发现的纳入中医,古代的中医就是兼容并蓄的,波斯的医学等等都是拿了过来 楼主穷追不舍的精神可嘉,就以上问题我谈谈个人的学习认识,供大家批评指正。1. 太阳病头项强痛,恶寒。
太阳病既然是表症,外邪(风、寒)侵犯人体,最先受到的抵抗当然是人体之阳--背,(督脉循行线路),而颈项和头又是阳经循行线路中一直暴露在外面的部分(也就是说薄弱环节),所以该部位是正邪首先发生冲突、抗争的地方;那最初的症状就会表现为“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体征了。若身体其它部分都痛(腰痛、关节痛等),恶寒重,那就是伤寒了(寒邪为主、为重了)。
2. 脉浮,应该主要是指表症。刚看到一个帖子 “......《伤寒论》中共记载浮脉64次。提示表证者43次,占百分之67(其中6次不是典型的表证,但有外邪)。”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7786&extra=page%3D1
所以浮脉作为表症的代表脉象,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 缓则卫气实......卫气和,则脉缓....",太阳中风,外邪首先犯卫,但卫气尚能与邪相争,所以表现为脉缓。至于出汗,还是因卫气受到一定制约而不能与营气谐和故汗出,即表虚。
3. 呕逆:恶心呕吐了;鼻鸣干呕:轻微的鼻塞而鼻鸣;呕吐,正气抗邪与表,不能顾护于里,导致气机升降失调所致。
以上仅是个人一点粗浅认识。 我们在讨论中也有楼上这样的观点,还有从穴位的命名上探讨为什么是头项强痛,在我们背部的风池风府风门,而有风为百病之长,而且好多病都均有风邪先伤人而兼加它邪,我们讨论其中就有从这样立论的,也是楼上所说的背部为阳,而头为阳中之阳,不易受邪,背之下有衣服护体,且为脏腑所在也为正气所集之地,而头项强痛是不是处于阳气不是很盛的地方呢?刘力红也说过,冬天为什么全身都冷而就头不怕。这只是个暂时的思考,仲景的脉诊好多时候不是现在所分的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而是关前关后,所以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在伤寒条上,强调脉阴阳俱紧,是不是强调的是寸关尺全部紧?关于呕逆干呕,我们讨论一种说法是伤寒而是表气闭郁比较重,所以出现呕逆,而中风则有汗出,汗出则气闭郁轻所以呕逆也轻,谢谢楼上的解释,学习了,希望能一起研究,中医只有在不断的质疑重才能去解决,去发展,希望有更多的同道给出各自的理解 在下也是初学,谈谈个人的看法: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太阳病的大纲,有这样证状的病为太阳病,但太阳病绝不仅限于这三种症状,所谓太阳病是仲景对于病邪在表,人体正气尚足以抵抗的病邪的一种疾病状态的表述,同时给出了一组用于用于这种证状治疗的方法和方药。对于太阳病祝味菊先生认为是正气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也,我本人比较比较倾向于祝先生的说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