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 发表于 2007/10/30 21:40:48

续藏象

本篇仍需续完,例如肾主骨生髓,云肾为先天之本,其实肾非先天之本,乃其所主者是先天之本,又云肾开窍于耳,此亦非,乃是所主者开窍于耳,肾之开窍,通入其府,以其府所开之窍为窍。以其有类,故混言为一,然实为2类,不可不别,则条类清晰,无混乱之厄。肝脏文法亦如是,云肝开窍于目者,乃因物质精华上注于目,肝主合,凡所精华莫不自此而生,岂不得上注于目?若识大黄硝石散火硝之妙,可知肝功之用。肝之本窍,仍归胆府。考人体之物,五脏以外,维遗诸内分泌腺未叙述,雷公黄帝问答中有言:此无益于治耳,不足论之。此本言它事,然亦可推著述之心。凡此精华腺体,尽皆深居,外不当邪,不当有病,此一,其2,或者此精华腺体,皆注血路,或者当是五脏所生精华,注于此处,而后此地代脏化生而已,既赖他处融养,所用皆从脏得,故当各自归附五脏,凡有所病,恐因他处先病之故,恐其治在脏,故经以此无益,遂隐其事耳。浅陋揣测,尚望指正。诸腺所归,我略归之,此事易为,大家自归。内经之中,尚有2处所述甚略,一处是神经系统疾患吾皆以为或是古人以为病入髓无治,或是因病虽在此,治从他处之故,故隐之?此皆当我等今时补足之处也。复明三焦水道,太阴大论,及皮肉筋骨脉之数,则一身上下,藏功之事,或可完备矣。
凡以上藏功,乃中医之精华,凡为医者,自当熟记于心,了无疑惑。为中医者,不知出入之路,诚为笑谈,此是西医不懂不完备的地方。凡膀胱府,少阴之窍,可为厥阴、少阴通出之路。腠理有开泄,太阴接于外,上为涌吐,下为便泄。
凡以上藏功,皆是宏观大象。宏微之变,阴阳两仪,欲得精准,知变存化,当察其微。诸人以为古人不知微乎?经有骨度脉度肠度胃阔,不识解剖,妄谈医事。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精微入极。今西医所得,吾等取来用。五脏虽皆由五体混合,然因功用不同,盛衰有别。肺中皮胜,光色现白,心为肌脏,赤红为色,肺中功用,1肺泡2弹性纤维3毛细血管4当有淋巴循环贯穿,此为太阴。肺主病为喘咳,病入肺泡为在脏为喘,病在气管支气管为在府为咳,培土生金,麦门冬汤主之,有方药详解,力自肝膈之位始,荣养上达,方色白色,以合肺中光华。若咳,辩痰观寒热,今以黄为热,黄者,当因血细胞之色(当察成份)恐伤肺壁,则必聚热以化之,见热从心论火,青赤之色现。又见金之病,法当实木,故先实肝,肝主生发,可托肺气,使不下陷。
若再细论,当合入病法、治法、方法。凡五脏藏功,皆有主方,皆有病候,吾力不及,略示其路,有力者补之。尚有少许余论,下次补之。

正法眼藏 发表于 2007/10/30 23:07:42

正邪有别,以分内外,若明识藏功,则内事比,可以准确判断大体病位,及病情复杂之时,明晰主次,及所关联,与其成因。故解剖亦不可不识,物理亦不可不识。若不明白半透膜渗透差之理,如何能懂得下焦蓄水之成因?此类者,即所谓比类从容,观道变化所得也,非可以一云阴阳既明者也。中医之道,有多少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而需通道之变化使能所得,今有术在侧,而可以弃之不用,而云我是中医乎?

正法眼藏 发表于 2007/10/30 23:08:53

渗透差为渗透压。

黎小裕 发表于 2007/11/4 14:42:37

原帖由 正法眼藏 于 2007/10/30 22:07 发表
正邪有别,以分内外,若明识藏功,则内事比,可以准确判断大体病位,及病情复杂之时,明晰主次,及所关联,与其成因。故解剖亦不可不识,物理亦不可不识。若不明白半透膜渗透差之理,如何能懂得下焦蓄水之成因? ...
古人不知半透膜渗透压之理可他们就是懂得下焦蓄水之成因。这不知又和解?古人不识微生物却又知晓风为百病之长。这知晓又和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续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