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力 发表于 2007/10/27 00:35:53

调整心理能健康

调整心理能健康
王中平

  应用心平健康学对疾病进行调节和调治,效果明显,没有痛苦,没有负作用,真正解决了治病治根的问题。对于一些已经有实质性的病变、病情较重的患者,再配合中医或西医的调治,效果更好。调治的过程是通过定向的反思来完成的,这就要求反思必须到位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如何对症进行反思呢?首先要能够辩证的看待世界,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打破我们原有的思维逻辑,平时认为不好的人与事,学了心平健康学以后,要辩证的重新看待他们,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平时认为好的人与事,要反思自己把他们看得太过太重的一面。这样便于纠正错觉,把握事物的全面,缓和自己的亢奋心态,才不容易出病,对于调治大有益处。比如说检查出有病了,你准会说不好,我们就说这是好事,有病早知道,就可以早调治,当然是好事。这实际上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如说坏人,也有其有用的一面,因为他成全了好人,没有坏人,当然好人也不存在了。


  在用心理对疾病进行调治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反思不到位的问题,通常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角度不对,没有找到想开的那一点;事没想准;理没想开;状态没有改变。实际上就是没有切中要害、找到存信息的最根本的那一点。你怨恨某个人,仔细分析一下,这种心理是由于你的立场、观点、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与这个人相悖而引发的。怨恨是个大的概念,你恨他到底是在哪一点上,如恨他太不诚实;恨他骗过自己;恨他打人;恨他太笨……归根到底,你的怨恨要落实到某一个具体方面,乃至某一点上,这就是我们说的想开的点。只有角度找准,才能彻底想对、想开。

  所以当调治效果不好时,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仔细查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经常实践。

  为了能想准、想对,一个好方法就是要追根问底。比如胃疼,根据规律知道曾经有怨恨的不平心态,那么就要问:恨谁?恨什么?为什么恨?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正常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才能找到自己的毛病所在,才能找到病根,也才有利于想准、想对。

  反思角度是我们寻找“心结”的关键,犹如一张纸撕成两片,只有对准角度、不错位,才能恢复原样。实践中许多信息找得很准,效果却很差,大多与角度没有找准相关联。

  人们从存信息开始,就存在着一个根本点的问题,也就是说存信息是由根本点决定的。

  如:怨恨某个人,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怨恨的心理呢?这是由立场、观点和角度与这个人相悖、对立而导致的结果。怨恨是泛泛的,你到底恨他哪一点呢?我恨他太不诚实、恨他阳奉阴违、恨他太奸滑……归根到底,你的怨恨要落实到某一具体方面,乃至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存信息的根本点,就是存信息时的角度。找准了角度,也就找到了开启“心结”的钥匙,就能对存留信息进行有效的祛除。

  所以若想找准角度,应从存信息时的具体事物、心理想法、观点等多方面去查找。从最细微处着眼,用不同的角度、方位、立场进行逐一分析对照,就能找到疾病的症结所在。角度的准确,是在全面的分析、大量实践的总结和细心斟酌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有的人采用心平健康学方法调治疾病,并不去分析和理解它的道理,一旦没有疗效,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出效果差的结局。这些人往往从特别着迷,变成特别不相信。就拿心平健康学的反思法来讲,把曾有过的生气的事进行反思,而那些对心平健康学理论不理解的人,他们把过去的事情想起来,越想越生气,病症不但没好,反而会加重。他们并不明白原因是什么。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是通过思维观点的转变和存留信息的消除来完成的。首先要静下心来,理解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的原理,在理解的同时,运用它的方法,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学员调治疾病过分依赖老师,好像只有老师才能调治好他的病。殊不知,心平健康学调治疾病最根本的是用自己的“心”,解自己的“结”。所以学员应该懂得,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教给你方法,病还得靠自己慢慢地调解。心平健康学病因理论告诉我们,疾病是心理不平衡的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只有把信息想开,病才能够祛除。这一反思信息的方法,需要老师教授给你,但这一反思信息的过程,老师代替不了你。比如你和晚辈存信息导致腿患病,老师反思开了,你的腿能好吗?老师想开了,救的是他自己,而不是你。

  每个人的点不一样,像调电台频率一样一点一点地慢慢调,今天这件事重,可能明天那件事重。反思时要与自己结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这个人是什么特点,你的身体就有什么表现。如你是个急性子的人办事总想快点,那么你的心率就比慢性子的人快。比如你总认为自己正确,那么你的胆就会出毛病。自认为我什么都好,什么都想管,就会得糖尿病,调整时不仅要调使你得病的心理,还要调整你的状态,把觉得自己好,想当好人,觉着自己对的不平静心理,调整后糖尿病就好了。
  反思的目的是把自己不平静、不平衡的心态平静下来,这样才会有可能达到成功。

  许多人受着家庭、工作及环境等具体条件的约束,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心平健康学。但是心平健康学源于生活,和我们每个人各方面的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寓心平健康学于生活之中是非常有益的。调治疾病,不必刻意去做,每天闲暇时,对自己的所想所做常回忆、常反省、善思索,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治方法。

  心平健康学在调治疾病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心态。良好的心态会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进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的安定团结。只要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祥和之气就会溢满人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调整心理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