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话养生(不断更新)(转自开门论坛)
原贴地址:http://www.kaimen.net/viewthread.php?tid=4504336&extra=page%3D1
引子
看到这个大标题,熟悉金沙的人可能都会先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然后不屑地问道:你小子成天病殃殃的,还敢给我们奢谈养生?你小子自己先养好再说吧。
呵呵,正因为小子我以前年少轻狂,不懂养生,导致未老先衰、病体缠绵,不得不痛定思痛。想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才闭门思过,翻习养生之书。
在此,愿冒班门弄斧之嫌,将自己的一些养生心得体会,包括前人的许多经验,与开门的诸位一起分享。放在开门SHOW才版块,非夸耀也,乃借此版之人气耳。
第1话养生和养病
养生,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不知道大家喜欢看武侠小说吗。小子我比较喜欢金庸和古龙,在他们的书中,提到武功最高的境界时,常常讲到“无招胜有招”,或者是“手中无刀,心中有刀”。这些说法,其实并不是金庸和古龙的首创,早在2000多年前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就有类似的说法。特别是道家的著作《道德经》,《庄子》,《列子》等书中。
有一个著名的纪昌学射的故事,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看过,我再赘述一下。纪昌跟飞卫学箭,后来认为自己的箭术超越了师傅,就向师傅挑战,挑战失败后,继续跟飞卫学习,直到真正超越了飞卫。于是,飞卫将纪昌推荐给自己的老师。纪昌学成下山后,便从此不再用箭。而附近的鸟雀竟然不敢停在他家的房子上。据说远看他的房子,就是一把蓄势待发的弓。
武功如此,箭术如此,养生亦如此。
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为了不生病!看看以下这些名人的名字,我们就知道疾病对人类来说有多么恐怖了。辛弃疾,霍去病,范无病(海灯法师的俗家名字)……无病无灾是古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追求。
与其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病养病,不如在未病之前先养生!
在前面提到的古代养生医疗的经典——《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话:“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什么是“治未病”?养生就是治未病!什么是“治已病”?养病就是治已病!
现在有许多人,没病的时候,肆意挥霍健康,生活无规律,饮食无休止,甚则日日豪饮,夜夜笙歌,等到大病至而急病乱求医。就象《黄帝内经》描述的“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到渴了才去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晚了。
所以,与其已病的时候去养病,不如在未病阶段来养生。
曹操有一首名为《龟虽寿》的诗,和我今天讲的主题很吻合,我就全文引用一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庄子》里说有个神龟活了三千年,曹操说,三千年又怎么样,不还得死吗?《韩非子》里说螣蛇(许多书本将螣蛇写作腾蛇,误人子弟啊)能腾云驾雾,曹操说,腾云驾雾又怎么样,不还得死吗?
呵呵,曹操这个人很有意思,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本人也年过半百了,虽然“壮心不已”,但还是提出了“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观点。
好一个“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虽然上天注定你的生死,但养生却还是能延年益寿!这句话在千年之后被恒寿堂做了广告语大肆宣传,并将“怡”字改作“颐”字。
我最近MSN的名字就是“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结果无数人问我怎么帮恒寿堂做广告了?可怜的曹操啊,在地下一定伤心得大哭不已。
第1话就讲这么长,估计大家都没耐心看了,呵呵。想看看大家的反馈意见,不受欢迎的话,我就不继续了。 好贴,方法可能不同,但目标相同,支持。 原贴地址:
http://www.kaimen.net/viewthread.php?tid=4504336&extra=page%3D1
第1话大家反响不热烈,我闭门思过了一回,发现问题在我。谁让我的文字这么枯燥呢?当今社会,流行的可都是快餐文学,通俗文化,加点情色字眼可能更能吸引眼球。(笑)
有人说了,你的文字半文半白的,看起来累的慌,我要是喜欢看文言,还要你金沙小子做什么?我直接去读《黄帝内经》得了。
说得也是,我尽量将文字处理得更通俗些吧。
第2话 养生和养长
看到这个标题,许多人会奇怪,养生么就养生,怎么又冒出个养长来?其实不用奇怪,因为不但有养生、养长,还有养收和养藏呢。
现代人只知养生而不知养长,谬矣!
解释养长之前,我想先说下人和自然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过这一系列的推论,归根到底,人是要法自然的。
什么叫人法自然?举个例子,大自然白天欣欣向荣,晚上归于沉寂。人也是如此,白天精神充沛的工作,晚上沉寂于梦乡。大自然夏天草木茂盛,万物都尽情展示出来,冬天则积雪皑皑,万物都裹在积雪中。人也如此,夏天脱得光光的,能展示的都展示出来(不能展示的千万别展示),冬天则裹得严严实实的。
也就是,人只有顺应了自然,才能健康,才能做到“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黄帝内经》把大自然春夏秋冬的这一转换过程说成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是生和长的过程,属于阳,是发散,是向上向外,是积极,秋冬是收和藏的过程,属于阴,是收缩,是向下向内,是消极。
关于阴和阳这两个字,包涵了宇宙间的一切。《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里的两仪,指的就是阴和阳。可以这么说,阴和阳是一切东西的基础。大自然就是由阴和阳组成的,人也是由阴和阳组成的。
大自然为什么会有灾难出现?因为阴和阳有问题了。人为什么会生病?因为阴和阳有问题了。
阴阳平衡是最佳的状态,但阴阳是动态的平衡,在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一旦某一方遭到破坏,就会有暂时的不平衡,就会有灾难,就会有疾病。
《黄帝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怎么养阳?和大自然一样,春天养生,夏天养长,就是养阳。因为生和长属于阳。我们在言行,饮食,作息等各方面,都要往阳的方向发展,要早点起床,不要睡懒觉(特别是夏天,大自然起得早,白天时间长,你也要早起),要多运动,不要吃冷饮(冷饮属于阴)。
秋冬怎么养阴?当然也要人法自然,要养收,要养藏。特别是冬天,要点睡觉,晚点起床(因为冬天夜长,大自然如此,我们当然也要如此)。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一书中,幽默地提到许多女孩子为了漂亮,冬天也穿裙子,这不是养藏,是养长了,当然对健康很不利。
古人强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正是人法自然的体现。而现代人似乎离不开夜生活,坛子里的MUMM1977每天都很晚睡,小妃妃晚上还去泡吧,这些习惯对健康来说,都不好。偶一为之可以,经常如此,人体的阴阳就会产生问题。
因为一天之中其实也有春夏秋冬,寅时到辰时就是春(早上3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生的过程。巳时到未时相当于夏天(上午9点到下午3点),这个时候人体阳气外发达到及至。从午时开始,阴气开始渐生,也就是收的过程要开始了,到晚上就应该是藏的过程,是收敛,休息的时候。
所以,养生固然重要,养长、养收、养藏也不可或缺。许多白领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其实正是人体阴阳遭破坏而失衡引起的。阳虚了,就会有头晕目眩,拉肚子,没胃口,怕冷等症状。阴虚了,就会有烦躁,盗汗,心悸,牙疼,便秘等各种不适的症状。去医院查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因为是正虚,而非实邪,所以西医很难查出毛病),只能冠以“亚健康”三字。
《人体使用手册》的吴老师说得很形象,许多人工作忙碌劳累反而没病,一休息下来就开始生病了。还有人平时从不生病,貌似身体很好,但一生就是重病、大病。
为什么?
因为正虚。因为阴阳失衡。外邪进入人体后,人体的阴阳虚弱到没有能力抵抗了,所以尽管外邪在人体内蹂躏,外表却似不生病模样。忙碌结束后休息一段时间,人体阴阳元气有所恢复,便与外邪抗争,人就发烧,就有各种症状了,就“生病”了。
所以,不生病未必是好事,真正的健康是靠养生、养长、养收和养藏得来的。
写完这1话,发现文字还是很不通俗,失败啊,失败!
[ 本帖最后由 zeroeye 于 2007/9/4 12:54 编辑 ] 没人喜欢吗?
鼓励
写得不错,继续~~~谢谢大家的回复
继续贴。原贴地址:http://www.kaimen.net/viewthread.php?tid=4504336&extra=page%3D1
第3话 今天,你生气了没有
俗话说得好,“人为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只要是人,就免不了和别人产生矛盾,就免不了生气,免不了纷争,免不了口角。
要做到屈原的“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举世皆浊而我独清”很难,要做到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难。
那么,生气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很多时候,吵完架会发现自己没胃口吃饭,这个时候,经常会责之于心情不佳。其实,并不是心情影响了胃口,而是你的健康出了问题。
什么?吵个架吃不下饭不是很平常的事吗?关健康什么事?金沙小子,你又在扣帽子了吧。
这位先别着急,否则你又得生气,且听我慢慢解释。
为了使我的回答更有说服力,刚好手边有本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金匮要略》,我就拿医圣张仲景的话做理论依据吧,仲师讲到人为什么会生病的时候,提到一个“五劳七伤”的概念,其中“忧伤”就是七伤之一,也就是我们习惯说的“情志所伤”。
孙思邈在养生的基础上,提出了“养性”的概念,指出“虽常服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你吃得再好,营养再丰富,但你不懂得养性的话,你还是不能长生,不能延年益寿,不能健康。
现在许多人,一提到养生,就是滋补,你人参,他鹿茸,今天冬虫夏草,明天当归枸杞。现代人走入了滋补的误区,忽略了养性,殊不知,恶补非但对养生无益,有时更有不好的作用。
那什么是养性?很简单,心平气和,尤其不要生气。
还是前面我举的那个例子,你生气后吃不下饭,为什么?因为从中医理论来说,怒伤肝,发怒以后肝气就会比平时足,而人体五脏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肝气一足,就克到脾胃了。(五行中,肝木克脾土,五行的概念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讲)
所以,并不是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而是你的脾胃有问题啦。脾胃有“后天之本”的说法,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人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你都吃不下饭了,还拿什么来拯救自己的健康呢?
因此,能不生气尽量不要生气。当然,有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不得不生气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泥人也有土性啊!于是,你实在忍不住,就生气了。那该怎么办?
实在要生气的时候,一是尽量转移注意,另外,《人体使用手册》的吴老师有个办法不错的,就是在生完气后,按摩一下“太冲穴”,“太冲穴”正是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生气导致肝火旺盛,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不失为亡羊补牢的好方法。
哦,忘记说了,“太冲穴”就在脚的大拇指和食指当中的部位,提醒各位在脱鞋子按摩“太冲穴”的时候注意下周围,否则臭气熏天会影响他人的。
其实,不但生气,喜、怒、忧、思、悲、恐、惊,各种情志都不能太过。比如,适当的开心是好事,对健康很有帮助,“笑一笑,十年少”。但过度的开心就反而“伤心”了。《范进中举》里面,范进中举后开心过度,导致发狂,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听到,某某打麻将杠头开花,高兴得一命呜呼。正所谓乐极生悲了。
孔子说“日三省吾身”,我们也应该随时问问自己:“今天,我生气了没有?”
呼呼,这1话够通俗的了吧。大家觉得好就参与进来交流呀。
[ 本帖最后由 zeroeye 于 2007/9/7 17:23 编辑 ]
第4话 吃饭和养生
原贴地址:http://www.kaimen.net/viewthread.php?tid=4504336&extra=page%3D1&page=2
第4话 吃饭和养生
吃饭和养生也有关系吗?有!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药补不如食补”,可见食物的调理对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第3话里提到一个中医学的概念——“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是什么,脾胃是人体的“仓廪之官”(该说法出自《黄帝内经》,不是金沙小子我的信口杜撰)。人体要消耗的能量就从这个“仓廪”来,你说重要不重要。
中学课本上我们知道管仲有句名言叫“仓廪实而知礼节”,就是说百姓们只有吃饱了肚子,才能学习礼仪。说得太有道理了,谁会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来研究其他东西呢?
因此,根据“人法自然”的原则(参见第2话),人体也必须在“仓廪实”的情况下,机体运作才会正常。人体的“仓廪”正是脾胃,而脾胃依靠的正是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
“病从口入”这句话,我们现在的理解一般是食物不卫生,所以吃了会生病。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完全。
食物各有偏性,有的偏寒凉,有的偏辛热,经常吃寒凉的食物,你的脾胃怎么受得了?同样,经常吃辛热的食物,脾胃也受不了的。脾胃垮了,人体的“仓廪”就空虚了,人就会生病。一般来说,当季的食物对人体都比较有益。比如,夏天吃西瓜,乃清热佳品。现在技术发达了,冬天也能买到西瓜,但我劝大家少吃,前面说过,冬天是“养藏”的季节,吃西瓜清热,不是适得其反吗?
当今社会,由于物质条件好了,大家湖吃海喝的,全然不考虑脾胃的状况,结果出现了许多所谓的“亚健康人群”,“三高人群”,“肥胖人群”等等。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趁现在猪肉涨价,大家多吃点蔬菜吧。(笑)
除了食物的选择,就餐的时间和用餐量也很重要。饮食要有规律,也不要吃得太撑、太饱。
有的人说了:我也不怎么吃肉的,吃得也不多,怎么还是这么胖呢?还有人说:我喝冷水都长胖。
为什么呢?除了天生的体质关系,一般来说,我觉得“胖”其实是一种病症,中医上讲“胖人多湿”,主要是脾虚造成的,脾对应五行中的土。脾和胃相对应,脾是湿土,胃是燥土,阳虚容易导致湿盛,湿气侵犯肌肤,人就胖了,或者湿盛聚为痰饮,人也就胖了。
因此,胖人更要呵护好自己的脾胃。
常人的饮食不当,会导致生病,那病人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饮食不当,能使人生病。同样,饮食调理得当,病人也能很快恢复健康。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有一本重要的著作,叫《脾胃论》,他主张不管治什么病,都要先补脾土,先养胃气,由此开创了中医界著名的“补土派”。
人生病一般是邪气侵入人的身体,和人体的正气相斗争。所以治病的时候要考虑祛邪,同时也要考虑扶正。只顾祛邪的话,治到后来,病是没了,但人也没了。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去医院治疗驼背,医生把他的背给夹直了,但人也夹死了。家人质问医生。医生说,他要治的是驼背,现在驼背确实好了呀。这里的扶正是扶什么?最主要的就是扶脾胃。
医圣张仲景在很多药方后附了一句话:“糜粥自养”。就是药后需要用糜粥调养一下。调养什么?当然是脾胃。
《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生病了,医生诊断后说“姐儿的病,主要是油腻太过,只要清清淡淡饿几顿就没事了”。脾胃伤了,人就会病,脾胃调养好了,人的正气自然就足了。
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府的护院说过一句话:“人生就是吃拉撒”。大家别小看了这个“吃拉撒”,今天这1话我讲的是吃,以后还会讲到拉和撒。
原贴回复的人不多,担心作者见人气不多不往下写,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捧捧场呀。 内容太长了,一时看不完。 写得不错,希望能在详细点,辛苦了 呵呵,谢谢大家的支持。只是有的要详细,有的嫌太长,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