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应用
麻黄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和煤气中毒案麻黄汤出自《伤寒论》, 方由麻黄、桂枝、苦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通阳散寒、宣肺平喘之功。因其药专力宏, 而被历代医家推崇为风寒表实证的首选方剂。笔者用其治疗内科杂症, 亦收效显著。兹举验案数则, 以资佐证。
1 小便不通
李某, 男, 56 岁。1991 年秋因小便不通, 邀余诊治。患者面容痛苦, 辗转不安。2 日前感寒, 当夜发
热恶寒, 无汗。服姜汤, 又覆以厚衣被, 以求汗出病解。然一夜无汗, 寒热有增无减。翌日晨起, 小便不利, 断断续续。遂求治于某药店坐堂中医, 诊为肾炎。服药1 剂, 寒热不退, 小便点滴而下, 继之不通。索处方观之乃银翘散合八正散。T 3912 ℃, 恶寒无汗,舌淡、苔白滑, 脉浮紧而数。此乃太阳风寒之邪不解, 随经入腑, 寒水互结之蓄水证。治以发表散寒温化寒水。方用麻黄汤, 处方: 麻黄、桂枝各20 g ,苦杏仁15 g , 炙甘草10 g。药进1 剂, 通体汗出, 继之小便通畅, 诸症皆失。
按: 本例为太阳蓄水证。乃因太阳寒邪不解, 卫阳闭遏, 气化失司, 寒水内停。非发汗峻药则不能散其寒, 舍通阳重剂则难以化寒水。方中重用麻黄辛温发散, 开毛窍, 散寒邪, 宣发肺气。肺主皮毛, 为水之上源, 肺气宣降, 有助于膀胱之气化, 故麻黄治蓄水, 有“提壶揭盖”之用。重用桂枝以通达阳气, 温化寒水; 苦杏仁宣泄肺气, 麻黄宣畅肺气, 二者一升一降, 有利水道通调; 炙甘草益气温阳, 可缓麻桂之峻烈。药虽4 味, 但切合病机, 故1 剂获效。
2 顽固性呃逆
张某, 男, 50 岁, 1990 年深秋赴宴, 恣意酣饮,喝了6~7 瓶啤酒。归居后渐感不适。始见胸脘痞闷,心下悸动, 咳嗽气逆, 咯吐稀白痰, 继之呃逆频作,不能自制, 次日呃逆仍无缓解。遂就诊于某医院, 服
用吗丁啉、艹颠茄片等药仍无好转。延至傍晚, 呃逆仍作, 求余诊治。诊见: 呃逆之声, 沉闷有力, 舌淡红、苔白腻, 脉沉迟而紧。此乃肺胃气逆动膈之呃逆症。治宜温中祛寒, 降逆止呃。方用麻黄汤, 处方:麻黄、苦杏仁各10 g , 桂枝30 g , 炙甘草15 g。当晚服药1 剂, 霍然而愈。
按: 本例为肺胃气逆动膈之呃逆证。乃因饮冷过多, 停于胃脘, 则胸脘痞闷, 心下悸动, 寒饮聚于胃,上干于肺为咳。方中麻黄宣畅肺气, 通达上焦。上焦通则胃气得降, 桂枝温胃散寒而降逆气, 其用量之大, 实寓桂枝加桂汤温降逆气之意; 苦杏仁降肺胃逆气; 炙甘草和中, 与桂枝相伍, 有辛甘降逆、温通阳气之功。
3 煤气中毒
刘某, 男, 44 岁。1980 年孟冬煤气中毒, 其亲属发现时已昏迷不醒, 手撒遗尿, 呼之不应。急送某医
院抢救后苏醒。醒后头晕头痛, 胸中闷窒, 烦躁不安, 恶心欲吐, 周身乏力, 记忆力减退, 精神恍惚。翌日晨起, 诸症不减, 邀余诊治。舌苔白腻, 脉沉弦有力。辨证为余毒内伏, 神明受扰。治宜宣通气血,
祛毒外出。乃试投麻黄汤, 处方: 麻黄、生甘草各15g , 桂枝、苦杏仁各10 g , 服药1 剂, 通体大汗, 精神清爽如常人。
按: 煤气余毒内伏, 须有外出之路。麻黄发汗利水, 宣通气血, 驱散毒邪。徐大椿谓其“轻扬上达,
无气无味, 乃气味中之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 又能深入凝痰积血之中, 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
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邪毒内伏, 使阳气内郁。桂枝通经脉, 助心阳, 阳气伸展则邪无所居; 苦杏仁调畅气机; 生甘草泻火解毒。纵观全方, 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毒素排出之功用。
作者 王维澎
天津市中医医院, 天津市中山路125 号(300140)
麻黄汤加减应用验案三则: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 多寐症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主治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不渴苔薄白, 脉浮紧。10 多年来,笔者以此方随症加减治疗继发性闭经、突发性耳聋、多寐证等取得一定疗效,举例如下。1 继发性闭经
黄某,女, 35 岁,于1990 年12 月29 日初诊。3 个月前到田间割草,遇大雨淋湿后,第2 天即感到全身疼
痛、头昏痛、咳嗽无汗,经用西药治疗以后头痛、咳嗽基本消失,但感形寒肢冷、背部寒冷、身困重,因尚能参加劳动未引起重视。1个月后月经未至,经检查未孕。经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滋养肝肾、填精补髓等法治疗2 个月无效。症见周身困重渐甚,背部寒冷不欲近衣,小腹堕胀及腰重胀,月经已3 个月未至,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涩。证属风寒入络,肺失宣降,气滞血淤。治以宣肺散寒, 行气活血通经。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桃仁、红花、赤芍、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当归各12g, 桂枝、牛膝、丹参、香附各15g, 杏仁、炮姜各10g, 甘草3g 。水煎, 1 日1剂,服药后食稀粥一碗,卧床盖被发汗。服1剂后微汗出,身困重,背寒冷减轻,但小腹堕胀加重。此为月经欲通之象,前方再服3剂后月经至,色黑夹血块, 7 天后干净,小腹及腰胀消失,以后月经正常,随访14 年无异样。
按:月经在生理上与肝脾肾脏关系密切,治疗也应多从肝脾肾着手。但此患者因为风寒入侵,肺失宣降, 不能助心朝百脉,气不帅血而致气滞血淤之闭经,故用麻黄汤宣散在表之风寒, 使肺之宣降正常, 则一通百
通。方中加少腹逐淤汤逐淤通络,加香附行气中之血, 加丹参、当归养血活血,祛淤生新而不伤正。诸药配伍共奏宣肺散寒,调畅气机,祛淤通经之功。
2 突发性耳聋
刘某,女, 52 岁,于2005 年1 月16 日初诊。2004 年12 月5日晨锻炼时,天下大雪,旋即感右侧偏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身痛。服川芎茶调丸及西药扑感敏治疗后,感冒症状基本消失,但右耳突发耳聋、耳鸣,
又用西药治疗无效。现右侧耳鸣、耳聋、头昏胀,恶风, 形寒肢冷,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证属风寒入侵, 肺失宣降,耳窍不利。治以宣肺散寒,通利窍道。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菖蒲各12g, 桂枝、防风各床盖被发汗。服2剂后微汗出,头昏胀,行寒肢冷,右耳15g, 细辛6g, 川芎10g, 黄芪30g, 甘草3g, 生姜6 片、大葱白5根引。1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食稀粥1 碗,卧耳鸣耳聋减轻,能听到微弱声音。前方再服三剂后,耳聋、耳鸣基本消失,前方再服2剂巩固疗效,随访4个月未复发。
按:突发性耳聋多从气滞血淤、肝火上炎、痰浊上犯论治。但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加防风、生姜片助麻黄汤祛风散寒,细辛、石菖蒲、葱白散寒通窍, 川芎行气活血通络。患者年过半百、精气半衰,故加黄芪助麻黄汤益气散寒而不留邪, 从而使风寒祛、耳窍通,耳鸣、耳聋自愈。
3 多寐症
陆某,男, 34 岁,于1997 年3 月8 日初诊。诉1 年以来多寐困倦,白日也昏昏欲睡,经用温阳益气、除湿
化痰、温经散寒等治疗无效。现形体较胖,恶风寒,四肢欠温、但不欲近衣, 痰多, 舌淡苔薄白腻, 脉浮紧而滑。证属表实寒证,痰湿阻络,阳气不振。治以发表散寒,燥湿化痰,振奋阳气。方用麻黄汤加味麻黄、杏仁、陈皮、制半夏、石菖蒲、琥珀各12g, 桂枝、苍术、香附、茯苓各15g, 细辛6g, 甘草3g 。1日1剂,水煎服。服3 剂后恶风寒、四肢欠温减轻,白天欲睡也好转,痰减。前再服3剂后多寐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工作。前方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嘱平时多参加体育锻炼,随访8 年未复发。
按: 多寐症常从气虚阳气不振、痰湿困阻阳气论治,但此患者形寒肢冷,不欲近衣,为表实寒证。痰多、舌淡苔薄白腻、脉浮紧而滑为表实寒证夹有痰湿阻遏阳气之象。心主神志,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如表有实寒则肺之宣降失职, 则水液聚积而成痰湿, 痰湿蒙心,使心阳不振而多寐。用麻黄汤祛表之寒邪,使肺之宣降正常,气机升降如常则痰湿自化。方中加苍附导痰汤以行气燥湿化痰。加细辛、石菖蒲、琥珀益心开窍,振奋阳气。诸药合用相得益彰,故病告愈。
陈燕萍(名山县中医院,四川名山62510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5 年11 月 第21 卷11 期(总第154 期)
多说一句
1 小便不通李某, 男, 56 岁。1991 年秋因小便不通, 邀余诊治。患者面容痛苦, 辗转不安。2 日前感寒, 当夜发
热恶寒, 无汗。服姜汤, 又覆以厚衣被, 以求汗出病解。然一夜无汗, 寒热有增无减。翌日晨起, 小便不利, 断断续续。遂求治于某药店坐堂中医, 诊为肾炎。服药1 剂, 寒热不退, 小便点滴而下, 继之不通。索处方观之乃银翘散合八正散。T 3912 ℃, 恶寒无汗,舌淡、苔白滑, 脉浮紧而数。此乃太阳风寒之邪不解, 随经入腑, 寒水互结之蓄水证。治以发表散寒温化寒水。方用麻黄汤, 处方: 麻黄、桂枝各20 g ,苦杏仁15 g , 炙甘草10 g。药进1 剂, 通体汗出, 继之小便通畅, 诸症皆失。
此病例说明楼主的六经辩证工夫还要加强,如此给病人造成多少的负担,没变成坏证就不错了。为医者可不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