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证针灸治疗概况
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亦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兹综述如下: 遗尿 付氏[1]等头针组取穴顶中线(百会→前顶),体针组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三阴交穴,都使用G6805治疗仪,以2次/s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宜,每次治疗15min,结果显示2组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头针组优于体针组。梅氏[2]取头针结合艾炷灸治疗25例,总有效率96%,认为针刺顶中线,能促进大脑排尿中枢对膀胱排尿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李氏[3],用“O”或“OO”羊肠线在足三里、三阴交、肾俞、关元、中极处埋线,亦取得满意疗效。张氏[4]用王不留行子贴压耳穴压痛点及脾、肾、膀胱、生殖器、内分泌穴位,每天揉按2次,治疗56例患儿,全部治愈。 中枢性瘫痪 田氏[5]采用芒针透刺督脉穴为主,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100例,用芒针从腰俞穴处沿棘突后缘向大椎穴处透刺,以捻转补泻法后立即出针;用毫针刺四神聪,继则风府透哑门,取强刺激不留针,用加兰他敏注射液1 mg分别注入风池穴各0.5mg,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分别注入患肢曲池、合谷、足三里、悬钟等穴位,2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3%。施氏[6]采用脑活素(0.5~2mL),轮流穴位注射哑门、风池、大椎,结合随证取穴,取得良好效果,随访14例患儿,检查血清过氧化脂质,结果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有显著意义。王氏[7]采用头皮针配合体针治疗40例,总有效率92.5%。 腹泻 李氏[8]针刺患儿双手食指到小指掌侧所有指关节屈曲处指纹中点,唯食指第2关节横纹处刺3点,呈三角形,用0.5寸30号毫针轻轻点刺,速度要快,以不出血为度,流出透明黄白色液体,针刺足三里穴,快速强刺激,不留针,脾虚者辅以捏脊。王氏[9]用刺长强穴治疗76例全愈,温和灸长强穴,疗效也好。徐氏[10]以脾俞、中脘、足三里为主穴,随证配穴,佐以捏脊,取得满意疗效。4 咳喘 刘氏[11]治疗79例耳穴贴压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后,止咳平喘,总有效率为96.2%。吴氏[12]用核酪穴位注射肺俞、定喘、孔最、足三里、肾俞,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发现PHA皮试反应增强、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增高,提示本疗法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孟氏[13]针刺鱼际,得气后行高频率颤针手法30s,治疗132例,总有效率为96.2%。亦有针刺四缝穴,缓解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咳喘症状,取得较好疗效。钱氏[14]应用氦氖激光照射穴位有良好效果。 疳积 杜氏[15]认为,针刺四缝穴粘液的出现与否,与小儿体重的关系不明显,而与患病后引起的脏腑功能紊乱有关。黄氏[16]用挑脂法取穴疳积点(在手第2、3、4指第一指节腹面的正中部位),用针挑破表皮至皮下,将挑破后冒出的脂肪小团刮去,然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治疗52例,全愈。 抽动-秽语综合征 田氏 体针取穴膻中、章门、中脘、肝俞、大陵、阳陵泉,耳穴贴压肝、脾、心、肾上腺、丘脑及相应部位治疗,疗效优于神经阻滞剂氟派啶醇,且远期疗效稳定。韦氏[19]以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风池为主穴,以朱琏的抑制法Ⅱ型手法进行治疗,腰腹部和上背部穴位配合温和灸和拔罐法,共治150例,有效率93.4%。 惊厥 石氏[19]治53例,取穴百会、水沟、内关、合谷,进针快,刺激强,得气惊止起针,结果针刺即刻抽搐停止者3例,5~10min抽搐停止者19例,10min以上停止者31例。钱氏[20]观察小儿惊厥129例,随机分成单纯针刺组、针刺加西药组,单纯西药组3组,结果显示:止惊有效后,在3min中内复发率以单纯针刺组为高,认为针刺止惊后结合对症处理疗效好。 厌食 刘氏[21]针灸足三里、推拿夹脊、口服硫酸锌片,疗效优于启脾丸组。温和灸身柱、中脘穴或捏脊后,针刺四缝穴亦有较好疗效。
9 智力低下 田氏[22]针刺与耳穴贴压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100例取得较好疗效,且远期疗效稳定。有人以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胎盘组织液作穴位注射也获一定疗效。
10 其他 尚有治疗糖尿病、斜颈、新生儿窒息、神经性尿频、鼻窦炎、夜喘等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