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趣谈
夏日的一道清凉茶——《中医文化趣谈》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我们的课程也进入了本学年的尾声——第三学期。在这一学期,我选修了《中医文化趣谈》这门课程,为什么选择它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它的名字吸引了我——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医知识,它还记录了医家、诗人的理想、感情、信仰、心情。品味中医文化,就如品尝一杯甘甜淳美的清茶,尤其是在酷暑难耐的夏季,它的清香留绕在齿间,闲暇时回味一下,它的余香仍在。而文化以“趣谈”方式传授,则又为繁忙的学业带来一点儿休闲和轻松。《中医文化趣谈》里有医林典故,如杏林、橘井、悬壶的来历,也有医家治病的巧思妙用。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倒拔金钩效神奇”和“名医机巧治案”,这两个版块所讲的故事都突出了两点“巧”和“趣”,而且PPT课件都是以漫画的形式表现故事内容,这在其它课上都未曾见到,所以感觉很新鲜很有趣。而这门课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药名诗和穴名诗,在这些诗句里,药名、穴名已不再只是治病救人的药物和穴位,而变成了医家、诗人抒发感情的利器。当看到这些巧妙绝伦的诗句时,你不得不为诗人的渊博知识所膺服。
《中医文化趣谈》中有描写战争场面的药名诗,如(选自《封神演义》)“扑咚咚陈皮鼓响,血沥沥旗磨朱砂。槟榔马上叫活拿,便把人参捉下。暗地防风鬼箭,乌头便撞飞抓。好杀!只杀得附子染黄沙,都只为那地黄天子架。”不足百字,便将战争中的血雨腥风、相互厮杀的场面描写出来了,而且活灵活现,让人读来有如身临战场的感觉。除了描写战争以外,还有用药名写情书、以药绘人等内容,每首都写得很精巧,读后都不得不得叹服于诗人的才智之高。
《中医文化趣谈》还节选了潘朝曦教授自作的一些药名诗。这些药名诗有描写作者在面对困难、艰险时的坚强决心,如《观长江》“泱泱大泽泻长空,穿断重山挟风雨,独傲茫茫长石立,啸吟苏子大江东。”也有面对权贵时不淫不屈的狂放不羁,如《答友人劝勿直言》:“官贵休非岂不知,三棱结鲠吐方舒,不因防己惮身祸,拼作天雄一丈夫。”还有描写自然界纯朴、宁静的清新淡雅的田园小诗,如《晨行田中》:“清溪静绕水车前,遥看西河柳吐烟,稚子牵牛惊宿鹭,冲开碧野上青天。”更有怀念老师,哀叹老师境遇的《西江月》:“无补骨脂耗尽,出山腴肉瘦光,首乌染就两鬓霜,多少天冬朔望,平地木摧雨骤,常山亦起风狂,天青地白造冤枉,牛棚独活难忘。”还有用药名诗咏古代医家的,每诗只有二十八字,但却将每个医家描写的淋漓尽致,如《咏张仲景》:“博采勤求益智多,运机神曲费研摩,伤寒巨著济生广,足使君名永不磨。”仅四句就将张仲景的生平事迹勾勒出来了。这些诗词每句嵌入一个药名,诗词构思非常巧妙,情景相宜,直将作者的心声抒发出来。
这门课程除了有丰富的知识以外,PPT也做得非常精致,淡绿色的背景显示着中医未来发展的勃勃生机,每一个故事、每一首小诗、每一副盈联都会配上与内容相符的图片或动画、漫画等,使人看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触发人的想象力,还有老师在课堂上会加入一些其它如书画、诗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开阔我们的眼界。
中医是一种文化,她厚重的文化底蕴并不是《中医文化趣谈》12个课时所能讲透的,但是这门课,又为我认识中医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知道中医除了“阴阳”、“五行”、“五脏六腑”以外,还有这么多有趣、精美的诗词歌赋,这些不但打开了我的眼界,扩展了我的知识,更提升了我的文化修养,所以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安排一些类似的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及人文素养。
(上海中医药大学 荆丽娟) 楼主能把那个PDF课件发上来吗?
很想一睹为快呢!!! 对中医文化的学习应该是系统性,中医文化是中医之根。他表现了中医药的人文情怀,是大医精诚的体现,是继承和创新的桥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