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以晚 发表于 2005/11/16 10:08:36

灸法有无补泻?如果操作?

如题?

doxi80 发表于 2005/11/17 03:02:18

吹为泻,不吹为补

wanbingzhensuo 发表于 2005/11/28 13:18:32

作方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疮化脓时,局部应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发其他炎症。同时,可多食一些营养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正常透发,有利于提高疗效。如偶尔发现有灸疮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处理。 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近代对灸法的应用,有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称为非化脓灸。其方法是,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

师岐伯 发表于 2006/2/17 14:09:01

Originally posted by doxi80 at 2005/11/17 03:02:
吹为泻,不吹为补
相对而言是这样。
绝对的、从总体上说灸是只补不泻,罐是只泻不补。
所以灸和罐是互补配合使用的。

针通天下 发表于 2006/3/30 22:34:48

以火补之勿吹起火须自灭,以火泻之疾吹其火

飞龙 发表于 2007/12/30 12:50:26

好的艾,是又补又泻。
可以往外吸湿气,同时起到温补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灸法有无补泻?如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