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7/6/28 22:27:54

ZT:“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中医自身

中医何以“西化”?人们在分析原因时大多集中在两点:一是中医根基不牢固,二是西医的影响和渗透。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根本。西医为什么没有出现“中医化”?为什么没有像中医强调“姓中”那样唯恐西医院不姓西?中医与西医同属于医学学科的两个不同流派,在同样的社会背景条件下却有着不同的发展境况,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客观地说,“西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医之外,而在于中医自身。
  
      中医自身的原因
  
      说理缺陷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中医的科学性已不再需要怀疑,但理论发展的迟滞,使中医的说理始终停留在古代哲学层面上,其笼统性、模糊性与现代科学的严格性格格不入,明显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国家最近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就明确指出了中医说理上存在的问题:“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由于说理上存在着时代缺陷,中医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也就自然地借用西医理论来弥补自己说理上的不足。久而久之,在借用西医理论进行说理的同时西医的思维便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中医临床,中医思维便被逐渐淡化。
  
      证候水平难以把握客观病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是通过对人体外在证候变化的整体把握来获得的。其整体观是中医的优势,但对疾病客观病理的认识则缺乏现代科学水平上的洞察。证候与客观病理之间的距离,使现代中医深感仅靠证候的辨识难以从客观上把握疾病的变化。于是,为了达到疾病诊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从医生的责任出发,现代中医便自觉地拿起现代医学的武器,以西医的先进理论和手段帮助自己提升对疾病的认识,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仪器,以延伸四诊所不及。中医在积极学习和大力借鉴西医知识、方法与技术的过程中也就难免被西医的思维所影响和左右。
  
      个性化疗效难以“复制”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参照现代西医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指导中药应用的现象便在中医临床普遍兴起,希望从现代药理研究中找到“药”与“病”之间较为明晰的对应,找到药效之间的线性关系。随便翻阅一篇中医临床文章,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借用了现代中药药理来阐释疗效的机制,有的是中西医药理的结合说明,有的则是直接以现代药理为依据。由于借鉴的简单化,便导致了中医临床上“对症治疗”和“中药西用”现象的发生。
  
      不难看出,中医“西化”的根由不是中医根基不牢固,也不是西医的渗透,而是在于中医自身存在的明显不足,在于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的巨大差距。所以,在分析中医“西化”的根源时只强调客观因素,而不去反省自身,看不到自身的缺陷,就永远抓不住问题的症结所在。
  
      辩证地看待“西化”
  
      中医自身诸多不足所以形成,就是因为没有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没有在发展中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所以,在中医的科学性被实践证实的同时,其科学内涵却未能得到现代科学水平上的揭示和阐释。为此,《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也就是说,中医要得到根本性的发展,得到真正的创新与突破,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和支持是不能达到的。
  
      中医要创新,首先需要观念的更新,需要认识上的跟进。中医“西化”,虽然对中医的传统思维形成一定冲击,但它所表现出的对新事物、对现代科学的追求是不可否认的。辩证地看,“西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种对旧观念的突围和挑战。
  
      一直处在较为封闭的模式中发展的中医,能够主动地去接受和借鉴西医,是观念上的进步,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们在强调中医院“姓中”、反对中医“西化”的时候,不应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要轻易伤害中医对西医、对现代科学萌生出的这份宝贵的“情感”。
  
      “西化”现象是局部的、个别的,绝大多数中医临床还是在坚持中医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借鉴西医来为中医服务的,不然我们怎么来看待和评价中医的发展呢?我们千万不能为了防止中医思维的“西化”而毫无保留地将西医包括它的思维、方法和手段全部赶出中医的阵营。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仅靠传统的方法难以揭示中医的科学内涵,难以引发中医理论质的突破,难以将中医现有的疗效水平再向前大步推进。中医“现代化”、“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医今后发展的基本任务,《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中医研究要“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多学科结合”的主张。中西医相互融合,绝不仅仅是技术方法上的,更主要的应当是中医的整体思维与西医的分析思维的逐步融合。这需要一个艰难探索的过程,需要找到它们的结合点。所以,我们不能在两种医学结合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探索阶段,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问题时就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不理智的,也不是对待科学的态度。应当尊重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面对当前“衷中参西”现象的普遍性,我们应当从更深的层面对现象背后所深藏的本质原因和必然性进行深刻的思考。
  
      中西医融合,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优势互补,绝不是谁要取代谁,谁要消灭谁。但是,在发展中必然要辩证地否定一些东西,或者是西医的或者是中医的,这是医学发展规律的选择。我们应当坚信,只要是科学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就不会被任何东西所轻易“化掉”,轻易消灭掉。
  
      中西医之所以“关系亲密”,是因为中西医学科最为贴近,相互间有着比其它学科更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所以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是遵循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其“合”与“离”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出现一点“西化”并不可怕,这是不可避免的,可怕的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在发展中将自己紧紧地封闭起来不与外界交流,不倾听时代召唤。
  
      “西化”给我们了一些警示,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中医的希望就在于中医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是“顽固不化”,而是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冲破封闭的围墙,自觉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可以预见,一个更为科学更为完美更加贴近现代社会需求的新中医正在向我们走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西化”的根本原因在中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