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辩,医学之憾(转摘)
中医之辩,医学之憾作者:张戈
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ge1625
摘要∶如果对于暂时难以理解或者某几个人不能理解的事物,就冠上伪科学的帽子,这未免太冤了吧?相对于全球人类都不甚了解的神秘宇宙来说,对中医太不公平了吧!……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是西医的特权,中西医共勉互进。
关键词∶中医西医宗旨共勉互进
近是看了“读书有用·中医之辩”的视频,有些感想,现记于下。
一、中医理论概说
中医是无数的先古圣贤在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下,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逐渐形成的一整套认识、研究和防治人体疾病的方法。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古代,人们通过“比类、取象”等手段,将人体的生理、病理功能与自然界的事物联系起来,不断总结、归纳、整理,终于形成了她独特的理论表达方式,如阴阳,五行学说等。比如脾属土,为什么是属土而不是属木、属金或者属火呢?因为土能化生、承载万物,这点与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相近。而肝属木,木能克土(大家都知道种子的力量,它能突破土石的阻挡而萌发,木克土也就是这个道理),临床上如果肝脏功能异常往往会影响到脾胃,影响到食欲,我们就说肝乘脾了,所以就有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经验了。这些就是靠无数先贤不断总结不断验证而得到的结果,不是瞎扯的。比如爱情,也有它的各种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行动,也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等等,总不能说,爱情太抽象了,脑电图和X线都检查不出来,所以是伪科学,要取消呀。可事实上它是存在的,尽管它很抽象,人们却有着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它。同理,中医也一样,有着她的表达方式,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把实践摸索到的正确经验实在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然后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验证过程逐步接近真理,揭露事物的本质。中医的理论也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断总结、发展、整理而形成的,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从各个角度来捕捉、收集病人体内发出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自己可以感受到,旁人也可以观察到。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分类、归纳、抽象,上升为‘证’。证是经过加工提炼之后的信息,可以据此确定疾病是在体表、还是在体内,属于寒性、还是属于热性,人与疾病之间的态势是属虚、还是属实,整体性质属阳、还是属阴,这就形成了有名的‘八纲辨证’。在辨证清楚之后,医生或用针灸,或投汤药,给予种种治疗,而采用的所有治疗措施,就是医生向病人体内输入信息。”
二、中医之辩,行家之辩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不懂中医理论或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也只能是一个门外汉,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若与一个外行人争辩内行的问题,无异于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此种争辩甚是多余!所以中医之辩当属行家之辩,如此才能发展,才能进步。(当然我没有特指谁,或针对谁,说的是事实,别误会,也别多想,因为这时代就算一只蚂蚁都有可能被炒作成大象,小生怕怕 )。
三、中药有毒无毒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倒不假,可是有的人却说∶“这是纯天然中药制品绝对没有任何害处及副作用”,这句话倒令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景阳岗上那只老虎不也是纯天然制品么?都吃了好几个人了,还没有害啊?其实,药用好了,便是药,用错了,那就叫毒。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在各自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一个发烧便秘的病人给他用附子,或者一个普通感冒的病人给他用上地高辛,如此用药完全不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此时只能叫下毒,而不是叫用药。所以,中药有没有毒显而易见,关键是你怎么用它。
四、中药的副作用
副作用,也称副反应,系指应用药物时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可引起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副作用常为一过性的,随治疗作用的消失而消失,但是有时候也可引起后遗症。中药的应用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讲究整体观念,君、臣、佐、使,相辅相成,注重宏观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不像西药的微观针对性那么强。从而使主要治疗作用以外的不良反应(副作用)降到最低。因此,往往从一张方子就可以看出一个中医生的理论功底有多深。同样,西医也在想尽办法,比如通过联合用药等手段,使西药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点,以达到最佳疗效,这一观点与中医是不谋而合的,大家是平等的。可是,西医在控制副作用方面确实不如中医,这点无可否认。所以,如果按西药的研究方法,单独把某一味中药的副作用罗列出来,往往有失全面,偏离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是不正确的,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五、相同的宗旨
《灵枢经》里有这么一段话∶“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如果对于暂时难以理解或者某几个人不能理解的事物,就冠上伪科学的帽子,这未免太冤了吧?相对于全球人类都不甚了解的神秘宇宙来说,对中医太不公平了吧!
如果说某某中医生治不好某病,或某某中医生把给人治死了,便以偏概全,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未免有些过于偏激,过于武断了。就这方面来说,对于西医医疗事故的报道,似乎更胜于中医数倍啊。
其实,中医和西医都有各自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理论体系不相同,但医疗的宗旨却是一样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既然如此,何不一同发展,互勉共进,却要硬生生的排挤呢?
六、中医的发展
中医要发展,要打开市场,要与西医齐头并进,就不能固步自封,使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是西医的特权,比如X线、胃镜等现代技术可以是中医望诊的延伸,听诊器可以是听诊的扩展,利用现代技术可以弥补中医的不足。当然还有许多的发展途径,这只是其一。中医事业的发展还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的。中西医共勉互进,人类之幸,相互排挤,医学之憾!
参考文献∶
浅谈比类取象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李光亚大同市第二医院
(有人认为中医理论很弦很难懂,什么阴阳啊,五行啊,简直是说梦。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的,中医理论是用最朴素、最简单的事实阐述了最深奥的道理。比如我们要表达我们的心里很平静,常常会打比喻说∶“心如止水”。这样就形象多了。中医也是这样,拿五行生克来说吧,生活中柴可以生火,柴烧尽后就会变成灰,成土,土里面有许多金矿,金属在加热后会液化成水状,水可以浇灌树木。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同样道理,树木破土而出,土堤可以防止河水泛滥,水可以灭火,火能炼金,斧头可以砍树木,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不息。如果一个人水肿了,那么他就是体内的水液泛滥了,可以健脾(扶土)来制水。再如文章里的木克土。就这么简单的生活现象,阐明了深刻的医学道理。)转摘请注明出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