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7/1/26 14:57:19

32颗牙齿保卫战

生星

  日前,全国牙防组正在倡导一种“8020运动”,其目的是从现在开始重视牙齿健康,好让你在80岁时拥有至少20颗牙齿。

  牙齿不仅是健康的重要标志,在今天,它也越来越成为时尚身份特征的重要体现。比如在美国,在花甲之年还有一口洁白的牙齿,无疑是中产阶层普遍追求的审美理念。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渐富足,牙齿的健康与美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问及关于牙齿的问题时,很多白领都会乐意这样回答:“我每天早晚都坚持刷牙”,“我用的是国际知名品牌的牙刷,设计理念十分符合口腔医学理论发展的前沿”,“我从不用自来水刷牙,我只认××牌子的漱口水”,“我经常用牙贴膜,牙齿又白又亮”等等。

  然而,牙医及健康专家告诉我们,有了这些与国外同步的口腔护理装备,口腔的健康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满分。

  误区一:高科技牙刷VS正确的刷牙方法

  关键提示:钻头形牙刷也好,电动牙刷也罢,需使用得当。刷牙时要做到“三面”原则,即顾及到外表面、内表面和咬合面

  据中华口腔医学会统计,截至2006年8月,中国内地的年均牙膏消费量已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2500万支增长到目前的52亿支,刷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习惯,而厂商们也从牙刷到牙膏再到卫生理念各显神通。

  有的宣称产品设计遵循了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刷头的形状与刷柄的弯曲程度完全贴合口腔的曲线,能够方便地到达口腔后部,彻底清洁位置较深的臼齿;有的牙刷则在刷毛上动足了脑筋,一改传统牙刷刷毛末端成一平面的设计,将之改进为锯齿或波浪状,认为这样就能深入牙齿之间的缝隙和牙龈袋,从而将深藏的食物残渣“揪”出来;还有的则干脆开发出电动牙刷,只需一按按钮,刷毛就会沿着轴向转动起来。据说,这样的牙刷能够去除更多的牙菌斑。

  为什么拥有了这些高新设备,我们的口腔疾病有时还是无法避免呢?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邓汉龙教授认为,科技新产品在保护口腔健康方面的确作用不小,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十分重要。钻头形牙刷也好,电动牙刷也罢,唯有使用得当才能真正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有关每天刷牙的次数已不用多说,早晚两次是最低标准。事实上,要是条件允许,每次吃完东西后都应该刷牙,这样才能及时清除食物残渣,保障口腔健康。不少人刷牙时只盯着牙齿的外表面,尤其是门牙的部位。但是,刷牙不是给别人看的,光外表光鲜并不能说明牙齿健康。试想一下,就算门牙保护得再好,后面的尖牙和磨牙布满蛀洞,这样的“门面”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刷牙时要照顾到“三面”,即外表面、内表面和咬合面。特别是内表面,稍不注意就会忽略,而这里恰恰是牙菌斑和牙结石好发的部位。除此之外,刷牙的方向也很重要,不少人都习惯像拉锯子似的横着刷,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牙齿最外面的釉质层虽然坚固,但也经不起牙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摩擦。时间一长,在牙齿的接合面会产生楔形磨损,吃东西时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塞在牙缝里。因此,只有顺着牙缝竖刷才能既清洁牙齿又不致损伤釉质。

  刷牙固然重要,但即便完全遵照上述原则和方法,也只能完成牙齿清洁的70%,因为仍有一定数量的食物残细菌潜藏在牙缝中。因此,在刷牙后再使用牙线进行最后清理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牙线是个人的一次性用品,用完之后务必丢弃,否则有滋生细菌之虞。

  误区二:功能性牙膏、漱口水、口腔喷雾VS定期看牙医

  关键提示:目前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的功能性牙膏只有含氟牙膏一种,而多年的临床实验证实,添加了氟化物的牙齿具有防止牙齿脱钙、减少龋齿的功能,其他种类的功能性牙膏的功效都未曾得到临床验证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有两则关于牙膏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

  首先就是“全国牙防组”的认证风波。一个并不具备认证资格的机构,却为国内外数家知名牙膏生产商代言,宣称其产品有这样或那样的口腔保健功效,由此引起多方质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一位消费者将四家名牌牙膏生产商告上法庭,原因就是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广告宣传中所说的那些功效。

  显然,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保护牙齿的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对那些去看牙医的人,医生们常常用最明白简单的比喻来提醒——牙膏和肥皂一样,只是一种普通的清洁用品,并不具备治疗口腔疾病的作用。但是,生产厂家为了促进销售,便在牙齿中添加了某些“功能性成分”,普通牙膏就摇身一变成了包治口腔疾病的良药。对于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此类现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一位姓孙的专家就认为,这基本上是市场策略,从健康学的角度来看并非有如此功效。因为目前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的功能性牙膏只有含氟牙膏一种,而多年的临床实验证实,添加了氟化物的牙齿具有防止牙齿脱钙、减少龋齿的功能。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功能性牙膏的功效都未曾得到临床验证。

  比如,目前十分流行的美白牙膏,这类牙膏中多半添加了磨料,在刷牙过程中,通过物理性的摩擦方式,可将牙釉质表面的轻度色素沉着去除,而指望它能消除所有的牙齿染色,基本上没有可能。又比如市场上大批宣称可“清热去火”,“治疗”牙龈炎、牙周炎的中草药牙膏。实际上,专家发现许多牙膏,虽然在其成分中的确添加了不少性味寒凉的中药材,如菊花、金银花、罗汉果、蛇胆等,但牙龈炎、牙周炎患者局部的红、肿、热、痛等表现,并不完全是由火气引起的,因为人体脏腑功能的小小失调,都有可能导致牙龈肿痛,与“清热去火”关系不大。更何况即便是上火,也有实火和虚火之分,而不分青红皂白就使用含寒性中药的牙膏,效果显然很值得怀疑。

  在大城市中,一些具有较强口腔卫生意识习惯的人除了刷牙外,还使用一些漱口水和口腔喷雾。时下,漱口水的品牌很多,但其成分大同小异,多是以玉洁纯、活性氟等成分为主,有的还含有甲硝唑。除了这些有效成分,剩下的全是色素和香精。玉洁纯、甲硝唑等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导致口腔疾病的变形链球菌的活性,但却需要一定的作用时间,通常要在口腔内存留5分钟以上才能起效。而很多人使用不当,假如在日常漱口时往往只“咕嘟”几下就把吐掉,其除菌功能显然很难完成。比较而言,口腔喷雾的效果相比漱口水要好一些,但是,它也只是抑制口腔中细菌的活性,并不能清除食物残留。

  因此专家们认为,即便有了上述最新的口腔护理用品,很大程度上仍然不能避免口腔健康问题。而每隔半年去看一次牙医是很有必要的。早期龋齿、牙结石、牙龈炎、根尖周炎以及牙周炎等及早发现,及早进行医学干预,千万别等到“秋后算账”那一天。

  误区三:牙贴膜、树脂贴面VS定期洁齿

  关键提示:牙贴膜或树脂贴面,从外表来看的确是可以让牙齿美白可人,但这些方式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口腔健康不佳的状况

  在西方,看一个人牙齿的健康状况,常常能判断他的社会阶层。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一个人在花甲之年依然皓齿齐全,那一定是已经达到小康生活了。实际上,在中国,占67%的45岁以上的人士牙齿存在健康问题,他们若不是天生满口松落的焦牙,就是在后天被日常的烟渍、酒渍熏染得比比皆是的黄黑牙。

  牙齿着色的确困扰很多人,为弥补牙齿的先天不足,或对后天不良习性造成的后果进行亡羊补牢,不少人实现明眸皓齿的“高尚生活”目标,而开始尝试牙贴膜和树脂贴面。为了争夺巨大的市场,一些商家为了推销产品,不惜花重金邀请天王级的巨星为之代言。当然,这些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牙齿的缺陷,然而,口腔科专家、上海口腔病防治院的沈霖德院长却认为,应该更为理性地去认识其作用,不能被巨星的广告鼓动所盲目相信。沈霖德院长认为,其实,所谓的可美白牙齿的牙贴膜完全是新瓶装旧酒,只不过换了一种剂型,其核心成分还是强氧化性物质。短时间内使用可以部分去除轻度的牙齿着色,倘若色素已经浸润到牙本质部分,用再多的贴膜也无济于事。有时不仅效果不佳,强氧化性物质还会对牙龈造成刺激,导致炎症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中国的“黄板牙”困扰者也占相当大一个群体,一些试图改善此类牙齿健康状况的人士因此将希望寄托在树脂贴面上。常常,牙医们用一种特殊的黏合剂,将白色的树脂贴面黏到牙齿表面,这样起到遮挡“黄板牙”的作用,从外表来看的确是美白可人。当然这是美的需求,但这种方式却无法掩盖口腔健康状况不佳的实质。在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平均每隔半年就会去看牙医,并进行例行的洁齿程序——即采用超声波牙科器械,将黏附在牙齿表面以及潜藏在牙龈下的食物残渣和结石彻底去除。这时牙齿的美白才是“本色出演”,是真正健康的标志。要知道,无论如何认真地刷牙、漱口,总有一些污垢无法彻底去除,半年一次的洁齿就是“拾遗补缺”。

  误区四:贵金属烤瓷牙VS补牙

  关键提示:贵金属烤瓷牙虽能很好地修复牙齿的外观,但却无法彻底恢复咀嚼功能,而且整个修复过程是侵入性的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日新月异,贵金属烤瓷牙目前也在中国较高收入人群中开始流行。许多缺损或坏死的牙齿,它都能起到替代作用,因此受到不少追求生活质量的人士的拥趸。但有一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少人牙齿出现了龋洞乃至缺损,却一直拖着不去补,偏得等到不可收拾了才去做烤瓷牙,既浪费金钱又得忍受治疗过程中的痛苦。

  贵金属烤瓷牙虽能很好地修复牙齿的外观,但却无法彻底恢复咀嚼功能,而且整个修复过程是侵入性的。烤瓷牙虽然外表光鲜,但其制作背后却有一段“血泪史”:要做成一颗漂亮的烤瓷牙,首先得将病齿磨去相当一部分,然后在残留的牙本质上套上一个贵金属冠,再烤上一层瓷粉。如果牙齿缺损得相当厉害,就得将残根拔除,并把相邻的健康牙齿磨去一部分,以之为固着物,烤上两只瓷牙。显然,这样的牙齿仅是美观而已,机械强度远不及真牙。

  保护造物主赐予我们的牙齿十分重要,一旦牙齿出现了龋洞和缺损,则一定要及时去医院修补。多数情况下,我们或我们身边绝大部分人都是等牙病发展到无法再忍受的地步时,才被迫去看牙医的。要知道,牙齿一旦失去就是万劫不复,再高明的复制和种植,都无法与我们嘴中这宝贵的32颗牙齿相比。(生星 《康复》杂志资深编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2颗牙齿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