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医生与副总理畅谈医术
今年54岁的郭光俊系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的医生,从医38年,治疗偏瘫病人1900余例,有效率达96.5%。郭光俊被国家卫生部誉为“人民的好医生”。1月8日,作为我省唯一的乡村医生代表,郭光俊赴京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座谈会,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亲切接见。近日,本报记者对郭光俊进行了专访。接见
座谈会上畅所欲言与副总理畅谈医术
2006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代表座谈会于1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召开,全国共有16名优秀乡村医生代表赴京参会,郭光俊成为16名代表中被选出发言的七人之一。
老郭兴奋地向记者介绍了他开会时的情景。1月8日下午3时,郭光俊等16名代表受到吴仪副总理的亲切接见。当郭光俊说“我是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时,吴仪副总理笑着说:“哦,登封啊。”接着问郭光俊:“你们那个村成年人有多少?”郭光俊说:“有一千五六百口吧。”吴仪副总理笑着问:“有多少人会武术?”郭光俊说:“有一半人吧。”又笑着说自己也会,吴仪副总理大笑了起来。
之后吴副总理说:“我也懂点医学,丹参是种好东西,六七十年代不是搞过‘一根针一把草土单验方治病’吗?野生参粉让脑血管病人恢复期冲服,代替复方丹参片,让农民治病不花钱。”
吴仪笑着指着郭光俊风趣地说:“你郭光俊搞丹参粉,可不要把制丹参片的药厂给搞垮了!”郭光俊汇报完毕,吴仪特意交代:利用本地的中草药土单验方给群众防治慢性病是件好事,但一定要合理应用药材资源,保护药材资源。
回忆
目睹瘟疫矢志学医白天拉车晚上上课
上世纪60年代,郭光俊还正在上高中。一天放学回家,他听说堂姐病了,疼得满地打滚儿。伯父伯母心急火燎地叫来了村里的医生。“医生给我堂姐打了一针就没事儿了,这事儿对我启发很大。”回忆当初学医的情形,郭光俊记忆犹新,“后来村里发生过瘟疫,邻居家的小孩子得了病医治无效死了,大路边和坡上都有被扔掉的孩子的尸体。”郭光俊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乡亲们失去孩子时那种无助的痛哭,他当时就发誓要成为一名医生,为乡亲们治病。
高中毕业后郭光俊开始学医,1965年,他曾3次经人介绍却未能走进卫校学习,郭光俊多次跑到卫校的教室窗前听老师讲课。这年秋天,他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频湖脉诀》等医学书籍开始自学。
郭光俊16岁进了村卫生所,跟随当地著名中医郝世斋学习中医,1968年至1970年随郝世斋行医临床。
为能到大医院深造,1971年,郭光俊自费在洛阳学习中医5年,跟一位老中医学习。之后,他先后到北京、沈阳等地学习中西医和脑血管病专科达12年。“我上学完全自费,家里没有钱,我就白天拉架子车运货挣钱,晚上跑到学校听课。”学习结束后,郭光俊回到了家乡梅村,当时有3家医院聘请他到医院工作,但郭光俊还是回到了家乡。
义举
村民住院不收费用教给患者制作中药
回到家乡后,郭光俊开始创建梅村卫生所。他挑水担石,拉砖运土,和工匠们一起吃干粮、住工地。银行的5000块钱贷款花光了,他把家里卖猪、卖牛、卖粮食的7000元存款全部拿出来。村卫生所整整建了4年,一座面积2000平方米、房屋25间的卫生所建成了。所里设有中医内科、外科、中医儿科、妇科、化验、心电图、中西药房等,还有观察床10张,共有6名医护人员。
为了方便山里的乡亲看病,郭光俊和其他医生24小时值班,本村村民有病住院不收住院费,打针、做心电图收半费,每年受益人数达5500人次。此外,村卫生所每年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检查等任务。郭光俊带领的村卫生所医护人员利用嵩山盛产的近百种中草药,嘱咐病人自采自用,并教给他们制作方法和用量。
爱心
敬老院里多次义诊救治乡邻不遗余力
除常见病的诊治外,梅村卫生所还经常抢救和及时护送转诊农药中毒、急腹症、急性脑血管病等危重病人。夜间,老郭经常去5公里之外的山寨出诊,而且从来不收出诊费。更让村民们念叨的是,老郭每年都要6次为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义诊。
大金店镇白村有一位84岁的郭生老人,是个特困五保户,其老伴患病卧床不起已有11个年头了。老两口仅有的一个傻儿子又娶了个傻媳妇,媳妇又生了个聋哑儿童,这个特殊家庭的成员经常患病,老郭把他家的医药费全包了,多年来,投入郭生一家的医药费就达万元。
在梅村采访,说起郭光俊,大人和小孩子都认识他,老郭到村卫生所至今,梅村7个生产组的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一直为零。从医以来,他所救治过的伤病员有万余人次。
在为乡亲治病的闲余时间里,郭光俊喜欢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1986年至今,郭光俊撰写了《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等论文18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8篇,在医学界引起反响。
郭光俊想方设法为乡邻治病 敬! 民间中医的希望初露曙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