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 发表于 2007/1/25 09:07:51

痰是津液浊化而生,是一个病理产物,不能归属到肺或者脾.所以应该没有咳嗽无痰治肺,有痰治脾之说.

aoin 发表于 2011/6/20 15:38:03

自己实践,生半夏味辛,黄帝内经,辛以润之,可见未必燥。但是加工时要洗后,润的成分少了,才会燥

tianji1_1 发表于 2011/6/21 07:54:34

既然要润肺,请教各位大侠,什么东西润肺比较好。
本人肝炎多年,一直屁多。

飙魂 发表于 2012/5/15 23:44:37

黄元御的书有一个论点太过矫枉过正,那就是差不多所有病都是水寒土湿造成的,不过事实上他也有提到有些病症是阴虚造成的,可是他不重点讲阴虚,所以也就不太会提到燥药伤阴。而事实上,凡是燥药都伤阴,这几乎众所周知的。

飙魂 发表于 2012/5/15 23:50:47

至于彭子益的书,大体思路是承接黄元御的,脉法跟药学也是,但是一些细节,他却不同意黄元御,甚至持反对态度,而他的书中有不少内容,其实都摘录自其他名医的书,比如霍乱篇,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王孟英。彭子益也承认王孟英的用药方式对他有影响,所以他的书里有不少看似偏方的用药。

泽灵 发表于 2012/5/16 01:15:51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5/16 06:17 编辑

hillman 发表于 2007/1/8 08: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元御认为干姜:

燥湿温中,行郁降浊,补益火土,消纳饮食,暖脾胃而温手足,调阴阳而定呕吐,下冲逆而 ...
彭師論病與藥,是從一藥一證來說。黃師論病與藥是從一個方藥和整體機能的關係來說,兩個視角不同,廣狹不同。在黃師的體系裡,半夏是降右半軸,是關鍵的一味藥。只要左升右降,在黃師的體系裡就沒有半夏生燥的問題。如果離開了這個體系,沒有左之升,獨用或過用半夏降右路,當然比較可能出現上燥情形,然不能一概有燥就禁止半夏,黃師謂此“非通人之論也”,蓋謂不通左升右降之理。

半夏如此,薑也如此。

彭師雖師黃公﹐但似未能全得其精髓﹐蓋理論不及黃公堅實﹐藥性認識亦有不及﹐故爾。

泽灵 发表于 2012/5/16 06:14:17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5/16 06:21 编辑

飙魂 发表于 2012/5/15 23: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元御的书有一个论点太过矫枉过正,那就是差不多所有病都是水寒土湿造成的,不过事实上他也有提到有些病症 ...
"凡是燥药都伤阴"不一定如此。要看燥藥在全身升降機理中起什麼作用。概念上﹐所謂"燥"藥不是乾燥的藥(入湯皆濕﹐無乾燥可言)﹐而是幫助水路暢通代謝的藥。所謂去濕的概念﹐應該是去濕阻﹐濕阻去則水路通﹐水路通則水該上該下皆通﹐陰虛自愈。病燥多數是鬱熱或錯用藥引起的﹐誤用熱藥固然會燥﹐而誤用寒涼滋陰藥﹐也會生燥。多用寒涼滋陰藥﹐敗脾肝之陽﹐則津不上奉﹐下愈寒濕而上愈燥﹐這樣的病人如今比比皆是﹐都是不當的"滋陰降火"法造成的。

黃師用藥十分巧妙﹐總有四兩撥千斤的力道﹐這是高明的醫師之道﹐巧用人體自身的升降機理﹐故用藥少而成效高。若不明人體升降機理﹐徒用藥去調理病氣﹐則千斤病必須要千斤藥﹐若診病用藥氣味稍錯﹐可能導致全盤皆非﹐正是我等常人不及黃公之處。

泽灵 发表于 2012/5/16 06:27:39

wytxz0707 发表于 2007/1/8 14: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彭两位高手在基本理论上的一致但用药却差异太大,也是困扰我的一大疑问,彭书多次出现黄书中的一些专用 ...

"温病绝不能用石膏"? 太過份了吧? 那什麼病可用石膏? 實際上﹐凡陽明不降鬱而生熱﹐就可以用石膏﹐劑量當然要掌握。

泽灵 发表于 2012/5/16 06:39:18

雷神 发表于 2007/1/8 09: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干姜为温脾猛将.
半夏和生姜则温肺
故彭子益言屁多不能用姜,后已言明,此姜为生姜.

這種說法﹐實難苟同。有不少中焦虛寒﹐肝鬱不暢而導致屁多﹐便黏﹐這種人不少﹐多喝鹹薑湯﹐正好能治屁多﹐並且能生嘴中津液﹐生薑用量當然有講究。這個用薑法﹐我自己實踐過﹐所以﹐對"屁多不能用姜"此說法不敢恭維。實際上常常屁多用薑正好﹐屁只會減少不會增多。

飙魂 发表于 2012/5/16 09:25:21

本帖最后由 飙魂 于 2012/5/16 09:34 编辑

泽灵 发表于 2012/5/16 06: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凡是燥药都伤阴"不一定如此。要看燥藥在全身升降機理中起什麼作用。概念上﹐所謂"燥"藥不是乾燥的藥(入湯 ...
你的说法毫无意义
用药对了,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我说的是燥药本身,他本身就是伤阴的,众多医家在药物注解的时候明确提到阴虚慎用(多写几句为赚稿费?),至于用半夏没伤阴的,那是医生用药对症,并不是半夏突然间转性了。

按照这位朋友的逻辑,寒药不一定伤中,热药不一定伤气,那医书还有什么好写的?
黄帝内经的十九病机,“……皆属于……”,是不是要改成“……不一定皆属于……”才合理?


另外,我觉得照抄黄元御的药方,本身就不是好事,因为黄元御列出常见症状的时候加上药方,只是提供思路,那些遇到他没提到过的症状该怎么办?而且每个人的身体阴阳不同,怎么可能都用一样的药方呢?只能靠读书的人自己思考判断,然后自己开药方。

这是为什么很多论坛里的人照着黄元御书里的药方抓药,却没什么疗效的缘故。

就像是口腔溃疡,大家都得口腔溃疡,然后都吃同一个药方,就都好了么?这不就是西医的思路了吗?口腔发炎,都吃消炎药,结果都好了吗?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黄元御和彭子益对干姜、半夏认识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