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界理直气壮回应非议
纵观科学昌明的21世纪,全世界的传统医学已寥寥无几。唯有我国的中医药,不仅未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县县建有
中医院,并且将政府对中医药的支持写入了《宪法》。然而,尽管中
医药对中华民族5000年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至今仍在
我国的卫生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人对其心怀芥蒂。时下,
“告别中医中药”、“取消中医的主流地位”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中医又一次面对“是科学还是伪科学”的考问。
中医药是与非网上争锋
鉴于张功耀等在网上对中医药的否定,我国传统医学的专家、学
者和热心人士开始打破沉默。10月16日,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贾谦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黄福开教授等人的倡议和组织
下,一场如何弘扬中医药、应对“取消中医万人签名活动”的会议开
始了。
针对张功耀等人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与会者进行了一一批驳。
反:没有事实表明,历史上中医药对民众的健康发挥过重要作用。
正:我国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像国外那样一死就是几百万、几千万
人的重大瘟疫,足以说明中医的巨大成功。
反:中医应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
正:中医在历史上不仅在民间享有盛誉,而且一直牢牢占据着主
流医学的地位,只是到了新中国成立前,才被国民党政府暂时取缔。
反:《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名著中有不少封建内容。
正:凡是古籍必定或多或少含有那一时代的痕迹,而涉及封建的
内容早已从现代的中医教学中剔除。
反:根据“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管理中药市场,不允许销售珍
稀动植物产品及其制成品。
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管理逐步严格,虎
骨、麝香等名贵中药材早已退出中药市场,很多濒危中药材已有了人
工替代品或人工种养殖产品。
反:警惕中药“有效”之中蕴含“有害”。
正:“是药三分毒”,中西药物均不能“免俗”,但有毒不等于
有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应用能使其趋利避害。
反:中药“有效”后面隐藏着欺诈和浪费,中医自己并不确切知
道一付方剂中究竟哪味药起了作用,却一再对你“捆绑销售”十几味
药。
正:中药的特点是调动人体自身力量抗御疾病,而不是像西药那
样某一成分针对某一靶点治疗,一服中药在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则下,
才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反: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中医中药的概念可以还原出它的实践
含义。
正:中医与现代医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但它具有几千年成
功的经验做佐证,它为什么能够独出一门而长盛不衰?这正是需要深
入研究的内容之一。
中医药成就有目共睹
对于张功耀等人最无视事实的中医药“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
精神、没有安全保障”以及“中药中加西药,坑骗群众”等言论,专
家们列举了许多有目共睹的实例说明并非如此:
SARS期间,全国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病例达到58.3%。资料表明,
凡是用中医药治疗者,病死率只有西药治疗病例的1/5~1/4,而且股
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不到西药治疗病例的1/10,世界卫生组织也向全世
界肯定了中医药的突出疗效。
截至2005年中期,我国已有2700多名艾滋病病人接受了中医药治
疗,据科技部的一项调查,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具有毒副作用小、症
状改善快、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等明显优势,有些病人的有效
率达到95%以上,甚至部分病例出现抗体转阴、病毒载量大幅下降等
现象。而且费用大大低于西医,甚至不足西医的一半。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织研制的青蒿素被国外专家誉为“20世
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发明”,该药根据中医理论及炮制理论研制而成,
不仅起效快、疗效高,而且解决了国际医学界长期无法解决的疟原虫
抗药性问题,至今仍是国际市场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由我国中医药
人员研制的后续产品又将疗程缩短为仅有两天,成为我国唯一被世界
卫生组织列入基本用药目录的药品。
从中药薏苡仁中提炼的抗癌中药康莱特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以药
品身份走出国门的中药,现代研究已证实了该药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
的影响和作用环节,而且初步证实对肿瘤生长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
对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表达有激活作用,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
它打破了“中药只能辅助抗癌,而不能直接抑制杀死癌细胞”的观念。
由于不杀伤正常细胞,副作用极小,多年来稳居我国抗癌药销售第一
的位置。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强调,现在的中医药科研已经
十分严谨,大多采用国际医学界流行的随机、对照、双盲等通用标准
执行,只要严格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用药,中医药的安全性是有
保障的。至于打着中药旗号非法添加西药的行为,那是不法分子所为,
与中医中药本身的疗效无关。“近来西药生产销售中不是也屡屡出现
不法分子违规违法事件吗?难道能将其归咎于西医药的不科学?”他
反问。
中医药国际影响与日俱增
中医药疗效已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重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海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乙肝重叠甲肝,与美国本土
西医药治疗同类疾病的死亡率进行了对比,结果为0.05%?11.7%,
即1?234;我国著名的中药方剂“冠心二号方”传入日本后,得到了
冠心病人的普遍欢迎,日本《东洋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认为其与西
药相比具有起效快、疗效长、预后好、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
特点,是“解除心绞痛、心肌梗死发作的‘即效药’”,迄今冠心二
号方及其制剂已治疗心脏病人数十万例,以它为基础的活血化瘀研究
还获得了我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英国是湿疹等皮肤病高发国家,我国
中医罗鼎辉对此疗效突出,她的诊所前总是门庭若市,每日病人近百
人,甚至需要警察出面维持秩序,目前她治疗皮肤病的处方已被国外
制药企业生产为两种新药。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完整的传统医
疗体系,在世界上的影响与日俱增。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
司长沈志祥介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署了含有中医药条款的卫生
合作协议,另外签有20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与世界42个国家和
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274项中医药合作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在
亚洲设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的传统医学合作中心,日本、韩国、英国、
比利时、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了正规的中医
药高等教育。而且,多年来,来华接受中医药教育和培训的留学人员
人数,一直居于自然科学类留学生人数的首位。到目前为止,中医药
已经传播到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医疗机构已达5万多
个,针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两万人,每年约有30%的当
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保健治疗。
“难道世界卫生组织、外国政府都是盲目的?外国人都认可中医,
为什么某些国人却把中医看得一无是处?”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副会长
黄福开不解地发问。
万人跟帖留下警示
有一媒体近日报道,目前跟帖“告别中医中药”的群众大约只有
数千人;新浪网的调查赞成取消中医的网民仅占6.9%。但仍说明当
前还有许多国民不了解中医,甚至不赞成中医。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
人们的深思。
多年来承担着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因而对中医
药发展颇有发言权的贾谦研究员说,虽然我国已将中医药的发展纳入
法制体系,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中医药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政策的衔接。很多中医药界人士表示,最突出的问题是,
再好的中医政策也不如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医物价政策。长期以来,中
医技术的收费标准太低,逼得中医院院长们不得不“西化”,“以西
养中”来维持医院的生存,中医药的应用成了陪衬。然而责任在谁?
中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职工要工资奖金以养家糊口。正如某中医院
院长所说:“针灸一人次才能收几元钱,某些正骨手术医院甚至倒贴
钱,一个老中医摸几百人的脉才能抵得上做一个核磁共振的收费。中
医物价长此以往,数十年后的结果只有一个:全盘西化。”
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的儿子张晓彤对中医也有不解的情结,他甚
至辞去公职开办了一家中医诊所。他感慨地说,网上跟帖一事不能不
说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原因就是中医疗效的倒退。现在中医院单独
用中药治疗的比例占多少?中药参与治疗的占多少?前者可能连一半
都没有,而后者又不能完全说明中药的疗效。中医手段用得少了,医
生的技术以及治疗的效果自然不会好,群众能对中医满意吗?甚至有
人估计,现在中医队伍中能开汤药的仅有3万人!“疗效是中医的根
啊!我相信中医谁也灭不了,但没有疗效老百姓不看中医了,这样的
‘灭’谁也拦不住!”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北京厚朴中医学堂的徐文兵主任说了这
样一件事:前不久他去母校参加50年大庆,结果发现120名同学中改
行的占95%,而完全靠本行吃饭生活的仅剩三四个人!“中医的衰败
有其自身原因,大型中医院中‘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成了常规,中医
仅成了‘术’的概念,而且,由于管理问题,中医对人才的教育有严
重偏颇,民间还有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但现行政策又将这些没有
学历的人列入‘非法’之列,同时,医疗事故鉴定等关键性问题也局
限了中医学术的健康发展。我在美国做中医两年,制度规定你只能用
中医药,不能用西医药,这样中医技术越练越精。很多人都在说‘10
年后美国中医要超过中国中医’!”
链接一 中医药发展前景远大
“中医是着力于个体的医学”
实际上,在官方正式作出反应之前,中医药的坚定捍卫者就已经
与发起者展开了大辩论,其中包括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博士曾
昭武。日前他接受了媒体采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的科学性?
曾博士:中医是着力于个体的医学,以人为主,西医则以病为主,
中医根据个体的不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现代的西方医学也慢慢
地走向个体化医学为主,研究个体的基因表达,这与中医是基本相同
的。
记者:张功耀教授认为中医的基本概念不能科学化、不明确,您
怎么认为?
曾博士:实际上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是明确的。中医本身的理
论是符合逻辑的。中医理论来源于民间经验,经过研究人的整理,形
成比较完善的系统。
中药相对安全有药用价值
记者:有人认为一些中成药实际上是其中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
您认为呢?
曾博士:现在提倡中西医结合,这个思维是可取的。上述问题其
实是对中医药有没有效的质疑,我以前是一个皮肤科中医师,采用中
药确实可以治愈病患。
记者:张教授质疑人参没有发现确切的药用价值,相反是有害的,
同时他也指出中药有毒,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曾博士:从药理学来看,有副作用的东西一般就有药理作用。我
们可以利用这种副作用反过来治病。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中医是
相对安全的,毒物入药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但毒物入药也未必不好。
至于毒性有多大,这确实是中医的一个缺点,没有精确的表述,容易
招致诟病。
古代师徒模式是落后手段
记者:提倡中医恢复师徒模式可行吗?
曾博士:中医教育这一块确实有很多的问题,连中医学院的学生
也有质疑的声音,这与近代西方科学传入造成的冲突有很大关系。师
徒模式也是不可取的,只能作为补充,是落后的手段。把老中医的经
验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中医基础理论搞扎实,整体
的框架要更加科学化。
记者:为何中医会面临这么大的争议?
曾博士:现在一些科学与古代文化有冲突,包括中医也一样,中
医研究方法、手段相对落后,“把脉”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还属于比
较粗略的方法,不像一些科学仪器。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前景?
曾博士:以现代的手段来研究、发展中医,前景是很远大的。中
医的教育应该多学科结合,包括数学、物理等。中医药的临床运用必
须更加规范、严谨和方便。
摘编自10月18日《广州日报》作者:谢绮珊
链接二 拯救与复兴中医药的对策
拯救和振兴中医药,是一项具有极高要求的复杂系统工程,但我
们别无选择,只能知难而上,迎难而进。
一、必须将中医药从错误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中医是一门看病的学问,评判科学与否应该让事实说话。西医进
来以前,中国曾发生过难以计数的大规模瘟疫,始终是中医药拯救中
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成为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中医药立下过盖世奇功。
在当代,中医药防治乙脑、流脑、甲肝以及SARS等传染病仍具有
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中医药总体是符合科学的,近百
年来加在中医药头上的“不科学”罪名,完全是“莫须有”,应予平
反正名。
二、加速中医药立法,修订执业医师法
虽然,在中国的宪法及相关的卫生法律中,早已确定了中医药在
中国科学领域的地位,但仍然缺少一部独立的中医药法。据了解,在
国外,韩国、泰国颁布了有关传统医药和中医药的法律法规。因此,
加快完善我国中医药立法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项工作目前已纳入全国人大的工作计划,但必须抓紧颁布,以
免延误时机。
必须尽早修改原有的与医药卫生相关的9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
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修订更是刻不容缓。其中
建议,考中医执业医师要顺应中医的内在规则,按中医的规律办事,
不要按西医思路去考。
三、改革中医药的教育制度与体系,培养“铁杆”中医
我国有32所中医药院校,其实没有一所是名副其实的中医高等学
府,都是“中西医结合”院校;在大学全部课时中,约1/3甚至1/2课
时是西医内容,毕业生多数不会望闻问切;学生的英语比古汉语强;
学校分科过细,学医的不懂药,学药的不懂医。目前应该为中医药院
校正名。既然是中医院校,就该教授中医内容,培养铁杆中医。起码
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院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院校而非“中西医结合
院校”。
四、抢救名老中医与民间秘方
目前,我国名老中医的人数不断减少,中医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
断下降,大量中医从业人员走向国外,许多中医医术和秘方也随之失
传和流失,这样下去,任凭我们付出再大的努力去复兴和拯救中医药,
中医药也终将随着名老中医和从业人员的不断流失而不可避免在中国
逐渐消亡。因此,建议国家拨出专项资金,对散落在民间和流失在国
外的中医药秘方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回收。
五、建设中医药研发基地和中药产业基地
根据普查,我国的中药资源共有12807种,中成药品种5000种以
上,还有具有特色的民族药上千种以及众多的中药保健品,说明我国
中药物种之多,资源之丰富,开发利用前途之广阔,是任何国家所不
及的。因此,中药的开发利用不仅是我国新药开发的高品位“金矿”,
也是中药工业发展的保证,是我国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理应打造成
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支柱产业之一。
六、我国应主导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也积极倡导:“健康不仅在于没有疾病,
而且在于肉体、精神和社会各方面的正常状态。”这就明确地强调了
人的健康问题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和医疗进步的技术问题,而是一
个与人类精神和整个生存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问
题。这正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可以认为,中医药的理论
体系代表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要主导中医药标准的制定,
引领世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10月5日《南方周末》作者:章琦
链接三 中医药生存环境不能透支
这几天,一个应该“告别中医中药”,让西医成为中国医疗唯一“
主流”的建议,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居然征集到了上万人的签名支
持,以致主管部门专门表态。可见当前对中医持有异议的势力颇有一
些市场。不过,就在国内争论是否告别中医的时候,我们的近邻韩国
正打算把韩医(以中医为主要内容),申报为世界遗产。在这样的情
况下,我们还在争论是否告别中医药,让人痛心。不过,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形成今天的局面,与我们长年没有足够重视和珍惜这块瑰
宝大有关系。
首先,这些年中医药的声誉被不断透支。在商品社会,信誉是产
品立足的根本。而要保证某种产品的信誉,在产销领域施予规范管理
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年,我们在这些方面却没有下足工夫。不但社
会上很多江湖骗子以中医为名进行欺骗,不少正规药厂在利益驱动下,
居然也利用中医的名号招摇撞骗。如日前曝光的吉林某药厂生产的“
养血安神片”标称中药制剂,却添加了西药“艾斯唑伦”。这些非法
行为,对中医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此类现象频频出现,折射
出有关部门对中医行为的监管还不到位。
其次,中医的成长缺乏良好环境。人们看病都愿意找老医生,因
为西医治疗可以标准化,而中医更依赖个人经验的积累。如果说,培
养一个合格的西医大夫需要10年时间,那么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
至少要20年。但现在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环境,催促着学医者早出、多
出理论成果,为专心摸索临床经验的医生留出成长的空间并不多。更
有甚者,有些地方重理论而轻技能之风盛行,似乎经验技能不过是雕
虫小技。这对靠经验和技能从业的中医大夫,无疑有着更大的冲击。
踏踏实实坐下来积累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越来越少,中医西医化倾向
严重,中医的整体治疗水平下降,其声誉也必然受到影响。
第三,中医缺乏必要的自信。中医已经存在发展了上千年,对中
国人健康的作用,有很多确凿的历史明证。但现在一些人苦心寻求西
医理论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可是建立在东方辩证哲学和经验基础上的
中医,在目前状况下,还很难通过建立在实验医学的基础上的现代西
方医学理论来解释。结果越解释越混乱,让人感觉中医就像是一门被
现代化科学抛弃的旁门左道,总在寻找被现代科学的认可,但总没找
到过硬的证据。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中药,也是一件“好事”
,他至少可以警醒我们更加认真地对待老祖宗留下的国粹,为我们今
天的卫生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10月17日《新京报》
链接四 保护中医药先得“清理门户”
网上出现了取消中医的言论并引起强烈反响。科技部中医药课题
研究组做出回应,认为这一事件向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对中医文化
进行普及和保护刻不容缓。
有关部门决定抓紧普及和保护中医文化,应该说是有识之举。多
教授学生、多进行研究,至少把草药治病的原因找出来,就能让中医
前进一大步。现在我们的国家是不能失去中医的,比如在一些偏远落
后的地区,一旦没有了中医,很可能会出现医疗的空白区。从这个角
度说,让中医消失,也是不现实的。
同时也应该看到,争论的双方唇枪舌剑,却都忽视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在中医出现的种种问题中,罪魁祸首到底是“中医”,还是某
些个别的“中医大夫”。这些年来,确实有些人打着中医的幌子,行
江湖骗术。他们或者声称自己“包治百病”,或者声称自己“专治绝
症”,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大肆赚取患者的金钱。这样的人,恰恰是
在砸中医的招牌,在把中医送上绝路。
所以,保护中医,并不仅仅是坐在课堂、实验室里搞教学研究就
能完成的。保护中医,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门户”规范行医队伍。
中医和西医一样,都不可能“包治百病”,不可能“专治绝症”,凡
是打着这种旗号行医的人,管理者就要特别留意,该规范的规范,该
取缔的取缔,决不能手软。
门户清理了,行医队伍规范了,理论清楚了,这才是对传统文化
品牌“中医”的最好保护。 摘编自10月17日《法制晚报》 张功耀想出名 炒作也配称教授 看来现在有些教授 虚有其名
让大家到国外去学中华医学吧!支持韩对中华医学的申遗!中国人发
流氓做法,总之让历史去评价吧。 曾博士.对于把脉的说法我不赞同.真正把脉高手.现在没有什么机器可比的.比如肿瘤.才长不久都可从脉上把出来.杌器是做不出来的.到做出来就以经是晚期了.特别是象肝经湿热.风热之类似的病症.只有把脉.机器是捡不出的.而且机器捡出来了也不知本.还是要把脉.才知标与本.才可标本兼治. 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的儿子:“张晓彤”对中医也有不解的情结。崔月犁的儿子姓张,不能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