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读书程序
--------------------------------------------------------------------------------一、陆世仪分年读书程序
清初陆世仪,曾讲学于东林书院和常州、太仓两地的书院,他把学生应读的书分为最重要、次要、更次三等。
认为“四书”、“五经”、“性理”等是做重要的需终身诵读。水利、农田、天文、兵法等是次要的,要一一寻究,得其要领,子、史百家等书更次要的,不必一一诵读,只观其大意即可。他对应读之书不仅分年分等,而且还分类。如史学分为一类,经学分为一类。他也订分年读书程序,把学生读书分成三个时期:
①诵读时期(5一15岁):应读《小学》、《四书》、《五经》、《周礼》、《太极》、《通书》、《西铭》、
《纲目》、古文、古诗、名家歌诀;
②讲贯时期(15—25岁):应读《四书》、《五经》、《周礼》、《性理》、《纲目》、本朝事实,本朝兴礼、本朝律令、《文献通考》、《大学衍义》、《大学衍义补》、地理学、水利农田书、兵法书、古文、古诗;
⑧涉猎时期:应读《四书》、《五经》、《周礼》、《诸儒语录》、《二十一史》、本朝实录、典礼律令等、诸家经济书、诸家天文书、诸家地理学、诸家水利农田书、诸家古文、诸家诗。
二、《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的课程观
程端礼(1271—1345),鄞县(今浙江鄞县)人,元代著名教育家。他撰写的这一专著,是一部论述家塾教学程序的力作,历史上称之谓“进学规程”或“读书工程”。全书共三卷,一卷规定读经的程序,二卷规定学史学文的程序,三卷明辨音义法和朱子读书法。程氏在《自序》中声称,通过此书希望做到“经之无不治,理之无不明,治道之无不通,制度之无不改,古今之无不知,文词之无不达,得诸身心者,无不可推而为天下国家用”。
程氏分年日程规定的课程计划,大体为下:
(1)8岁入学前
读程逢原增广的《性理字训》。程氏原注说:“以此代世俗蒙书《千字文》最佳。”以朱熹《童子须知》贴壁,饭后使学童记说一段。
(2)8岁入学后
读朱熹《小学》正文。
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正文,《孝经》刊误。
次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春秋》并三传正文
(3)15岁后读经抄经
读《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或问》
次抄读《论语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抄读《孟子或问》之合于集注者。
次读本经《周易》、《尚书》、《诗》、《礼记》、《春秋》,本文全抄,并
节抄选定注解。
(4)15岁后学史学文
读《通鉴》,参看“纲目”(西汉以上参见《史记》、《汉书》,唐代参看《唐书》、《唐鉴》)。
次读韩愈文章,次读《楚辞》。练习“科举文字”,准备应试。
对于这一分年日程规定的家塾教学计划,作者还附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
8岁入学以六七年之功,读完小学书、四书诸经正文。自15志学之年,首当尚志。15岁以前用功夫时失序者,读《史学章句或问》,兼补《小学》。
15岁后则以三四年之功,依次读抄四书本经,既明后便可日间看史,仍于五日内专用二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及诸经正文;作者认为学文不亦过迟,“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有文体,何文不可作”。不过在读史文时,仍分日倍温玩索经书本文及注解。.若有失时失序者再加二三年亦可完成。程端礼对他亲手制定
的家塾教学计划,满怀信心地表示:“此法似乎迂阔,而收可必之功,如种之获。”
为了顺利实施这一漫长而又艰巨的家塾教学计划,作者从两个方面加以保证。
其一,依据日程订有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纲要。学生每人多置一簿,以凭用功;教师记录所授内容,以便每日功课有所考核。他制定的五种表格是:读经日程、读看史日程(五日一周)、读看文日程(六日一周)、读作举业日程(十日一周,九日读书,一日作文)、小学习文演文日程(读经四日内分一日)。
其二,以朱熹的读书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他遵循“读书明理”的观点,对朱子法逐条强调:①读书专一;“日止读一书,自幼至长皆然”。②读书烂熟通透,自一二百字,以至近千字,必须分段读足遍数。⑧教师先授书,翌日讲昨日已讲书。授书注重句读字音,讲书要讲透。④写字四日内以一日专习字,从影写开始,以后全
日自1500字添至三四千字,“运笔如飞,永不走样”。⑤学生不要每天作诗作对,虚费日力。⑧过去所读经书,继续温习信读玩索。
综上所述,《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不愧是元明清三代一个典型的“教学计划”,其主要特点,第一注重基本功训练,开始即要求读书烂熟,以后认真抄书;第二读书集中专一,读经读史读书文先后有序,不容紊乱;第三强调经常复习和考查,既体现温故知新的传统精神,又发挥五种表格的开创作用,对当代及后世家塾教育的整体功能探索产生过积极影响。
三、《教童子法》的课程观
王筠(1783—1854),安邱人,清代文字学家。他所撰写的《教童子法》是一本专门论述蒙学教育的书,书中通过对蒙学语文课程基本训练的系统总结,阐明了小学教育的一般原理。
在培养人的问题上,王筠认为须“望子弟为鼎甲”,但这不是唯一的教育目的,应该以“功名、学问、德行”三者并重。
在教学上,作者强调要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并要求学生学习时事事专心,步步踏实。而《教童子法》的精华之处,则是相当科学地设计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等一系列教学程序。
(1)识字教学
识字是读书、写字、作文的基础。作者提出:“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疾速之意)读书,”从而概括了先集中识字后进入阅读的教学程序。在教学方法上,他还总结了指物识字、卡片识字、拆析识字、书上识字和对比识字等行之有效的经验。
(2)写字教学
我国古代蒙学十分重视写字。作者主张:“写字亦不可早,小儿手小骨弱,难教以拨镫法,八九岁不晚。”在写字上,他认为:“学字不可学小字,大有三分好,缩小便五分好也。”他还指出,汉字难,开笔要慢,一笔一画工整,不可贪多求快。王筠坚持写字和识字分开,平行组织教学,是对写字、识字规律性认识的结果,以及打好写
字基础的教学程序,都是值得借鉴的。
(3)读书教学
读书、背书、温书是蒙学的主要功课。“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阐明读书是作文的基础;15岁以前儿童,要求多读多背,已是发挥学生“多记性”的优势。王筠在阅读训练方面,曾倡导过精读强记法、诵读连号法、熟读深思法和圈我抹我法等。如诵读连号法,即第一天背诵一纸到第十天连背十纸,如是增至十一日,除去第一天所诵,每日连诵十号,诵至一周,坐收十周效益。
(4)作文教学
蒙学作文是从属对开始的。王筠对属对训练极为重视,他主张“凡每日属对,必相其本日所读,有可对者,而后出之,可以验其敏钝,即或忘之,亦教责之而无词也”。可见,属对已成为语言、词汇、语法,以至修辞、逻辑的综合训练,它不但是作文的开端,亦是作诗的根基。
在作文训练时,作者还提出著名的“以放为主”、“以圈为主”的指导原则。无论是作诗或作文,他一贯实施“以放为主”、“以圈为主”的教学程序,并以驯马为例解说“先放后收”的全过程;“等他数十句一首,而后读五七言律,束之以属对声病不难也”;“等他知道方法,而后使读隆万文,不难成就也”。
由此可见,《教童子法》具有严密的教学程序,凝聚着极其丰富的实验经验,在探讨小学语文的学科功能和课程特点方面,亦有着精辟的见地,确实是我国古代蒙学教育不可多得的实用性专著。
已阅
万分感谢,然,文字水平有限,感激之情无法尽数表达,遂,在下定当竭尽所能和老婆生个孩子出来并以此文教育之。 感到好笑是吧,可有人需要它,竟管需要的人少 谢谢提供! 楼主此文,可择其优者而学之,择其不善者而去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