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内经》之气
作者仁医 转载自医羿健康网http://www.edoctor.net.cn/index0.asp“气”之一字,《内经》中使用颇多,如天气、地气、阳气、阴气、寒气、营卫之气、 脏腑经络之气等,所赅者广,各有不同的含义,现笔者随文寻义,将其分析归纳为以下 数种:
1、指精微物质 “气”是化生天地万物的基本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曰:“地气上为 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曰: “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另外,气也是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阴 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灵枢?决气》云:“中焦受 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以及《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等。 以上文中之“气”,均指精微物质。
2、指生理功能 人体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内经》常用“气”表示,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灵 枢?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 所谓“肺气”,以及下文的心气、肝气、脾气、肾气,就是指各脏的生理功能。《素问 ?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和《素 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文中的“气”就是指气的生理功 能。
3 、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含义 《内经》中有些“气”字很难将其属性截然划分为物质或功能,应该说具有这双重含义。如《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 营气既 是指水谷精微,是种物质,但同时又有营养的功能。再如“气虚”,一般是指脏腑功能 的减退,但同时也可理解为营养物质减少。
4、指病邪 病邪也称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十分明显, “气”在句中作病邪解。
5、指脉象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及反映,脉不自行,随气而至,因此《内经》中的脉象 有时亦称“气”,如《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 文中“气”以及《素问?平人气象论》篇名中的“气”,都作“脉象”解。
6、指气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两者关系非常密切。《灵枢?根结》曰:“上工平气 ,中工乱脉,下工绝气危生。”意谓技术高明的针灸医生使病人气血归于平衡,中等者 造成人气血紊乱,低劣者使病人耗尽气血危及生命。这里的“气”是指人体的气血。
7、指气分 病有在气分、血分之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寒伤形,热伤气,气伤 痛,形伤肿”、“定其气血各守其乡。”其文中的“气”字应是指气分而言,类似的还 有《素问?宣明五气》:“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中 的“气”也是同样用法。
8、指气候 四时的气候也可用“气”来表示,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是以地有高下 ,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是说地理、地势的不同导致气候有寒热温凉的差 异。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名中的“气”字也是这个意思,所谓“四气 ”者,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也。
9、指节气 古人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简称为“气” ,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 之岁。”“气”作“节气”解。
10、指矢气 《素问?玉机真脏论》:“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及《 素问?脉解》“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文中的“气”字,皆指矢气。
11、指药性 中药药性亦可用“气”来表示。如《素问?腹中论》:“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 气悍……药气亦然……”。文中的“气”即指药性,因而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后世又 称为“四气”。
12、指针感 针刺后,病人出现酸、麻、胀感和行针者觉得针下有沉紧之感,这种效应《内经》称之 为“气”。《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吸则纳针,以得气为故。”“气”即为 针刺的效应。
综上所述,“气”在《内经》中有着广泛的含义,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博大深广和古人思维的独特之处。
[ Last edited by 医羿 on 2005/9/9 at 22:38 ] 學習,謝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