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足太阴脾的疑惑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脾阳不足,不能吸走精微,故见下利。
脾阴不足,不能把水液反运到胃,则大便燥结
以上是中医对脾功能病机的大概描述,
初学疑惑有三,请老师们指点:
1、既然脾主运化水液,为何脾病未见口渴?
2、太阳膀胱腑也化生并输布津液(病则口渴),其与脾之运化水液是何关系?两者该如何理解?
3、脾阴不足,固然缺少水液反运到胃。但以阴体阳用的角度看,脾阳不足,也是无力把水液运到胃的,为何不见此证。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这是中医讲的 “水液代谢”。不宜理解某脏某腑只“主”什么什么。
1,口渴,肯定是津液代谢出问题了,或不足,或不能正常运行、气化。脾只主其中的一个“升”的过程。请看“七味白术散”证。渴,因为脱水,但不能只给喝水,因为脾不升清了,所以一定要喝七味白术散。
2,关系如上。在一起理解就行。
3,本人不明白。什么是脾阴,它主什么,“把水液反动到胃”??从哪里运?人体有这个功能吗?
胃为水谷之海,脾胃居中,它们的任务就是把从外界摄入的水谷化生气血“灌溉四旁”---去奉养周身。 首先感谢知止老师的指教。
“把水液反运到胃”这话,是我从《郝万山讲伤寒论》里归纳出来的的:在辨阳明病篇中有“还有脾约证,胃阳亢盛,脾阴不足,脾只能够把津液给输布走,而不能够把津液还入胃肠道,结果出现了小便量多,大便干燥,这叫脾约证。”; 脾的“所谓为胃输布津液的功能,一方面是把胃肠道的水谷精微和水液通过吸收向全身输布。另一方面呢是把津液还入胃肠道,使糟粕能够滋润下行。可是当胃阳盛而脾阴虚的时候,脾只能把津液吸收走,而不能够把津液还入胃肠道,也就是说脾为胃行津液的这种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样的话水液就偏渗于膀胱,出现了小便数多,大便就出现了干燥。” 在辨太阴病篇中有“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太阴是主运化的,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液,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你想想所有的水谷精微、所有的水液都要靠脾所来运化,所以它所主管的阴液的量是最大的,因此《黄帝内经》把它叫做三阴。”之类的话。我现在把脏腑之阳理解为脏腑的生理功能,把脏腑之阴理解为脏腑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或功能指向。所以脾之阳理解为脾之运化或升清的功能,脾之阴理解为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和水液。或许理解有误,请老师们指正。
现在我这样理解,不知对否:脾升清,脾散精,指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四布而作为化生血液(脾统血是从这方面来的)或其他生理物质的原料;化生后的水液则下输膀胱,再由膀胱化生津液。
另:“七味白术散”是哪里的?(伤寒论里好象没有)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把着句看明白了,就没那么多废话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cxgxd at 2006/8/25 10:21:
1、既然脾主运化水液,为何脾病未见口渴?
2、太阳膀胱腑也化生并输布津液(病则口渴),其与脾之运化水液是何关系?两者该如何理解?
3、脾阴不足,固然缺少水液反运到胃。但以阴体阳用的角度看,脾阳不足,也是无力把水液运到胃的,为何不见此证。
对于新人的好学精神,还是要给予最高的鼓励。
但是不知你所看的是那一本书?
1
可能你的书上没有写清楚,或者你没有看清楚。最简单的例子,糖尿病就是有口渴的证状,而其根源在于脾病。
2
非常欣赏你问的这个问题。
脾把体外的水液转换成体内的水液。属于吸收。
膀胱把体内的水液转换成体外的水液,属于排泄。
3
首先水液不是运到胃的。
胃中之水,实际上为体外之水。脾主运化,是将从肠胃吸收的水液运向人体其他部分的。 1、既然脾主运化水液,为何脾病未见口渴?
脾病也会口渴。
2、太阳膀胱腑也化生并输布津液(病则口渴),其与脾之运化水液是何关系?两者该如何理解?
一个负责水液的吸收,一个负责排泄
3、 脾阴不足,固然缺少水液反运到胃。但以阴体阳用的角度看,脾阳不足,也是无力把水液运到胃的,为何不见此证。
看不懂这个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