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病变局部的方法1
1古代应用1.1在外科病症中的应用
《针灸大成》第八卷诸般积聚门中,载有对腹中气块症的治疗方法:“快头上一穴,针二寸半,灸二七壮;块中穴针三寸,灸三七壮;块尾一穴,针三寸半,灸七壮。”《针灸逢源》卷五积聚门记载,治疗痞块时常在“痞之最坚处,或头或尾,或突或动处,但察其脉络所由者,皆当灸之,火力所到则其坚聚之气自然以渐解散,……,至再至三连次,……,灸之无有不愈者”。《针灸逢源》载:“一人于手臂上生一瘤,渐大如龙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壮,竟而渐消不长,或隔蒜灸之”。
1.2在皮肤科病症中的应用
《医宗金鉴》中记载有痈疽灸法歌:“痈疽初起七日内,……,法以湿纸复其上,干处先灸不宜迟。”指在施用灸法治疗痈疽以前,先用浸湿的纸一张,紧贴于患疮表面,观察纸面某一部分先干燥,即是热毒最严重的部分,也就是应灸的部分。《医宗金鉴》中还记载治疗斑秃:“宜针贬其光亮之处,出紫血,毛发庶可复生。”
1.3在内科病症中的应用
《灵枢•官针》:“傍针刺,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齐刺者,直入一,傍内二,乃治寒气小深也,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其描述就是用多针刺留滞于局部的“留痹”“寒气”“痹气”来治疗寒湿痹痛的。 好贴啊,些贴真是及时啊。 正弘先生是位高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