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澄 发表于 2006/8/3 09:21:10

水火阴阳中医

水火阴阳中医

老子的《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可以这样理解:宇宙生于无,无中生有,有为一,一生二为两仪阴阳,阴阳衍生为三阴三阳六气(太阳寒水、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在天为六气,在人体为六经,在地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两仪生四象:太阴为冬,少阴为秋,太阳为夏,少阳为春。四相生八卦。八卦类万物。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存诸内必形于外,中医就是靠其外在的表现来揣摩其内在的病变。
四诊首先就是望神,神就是阴阳化气的征兆。望而知之谓之神,是说其望神的能力很高。望色就是看其面部表现的五色,青为寒痛厥阴病,兼黑当归四逆汤,但青肢冷四逆汤再加柴胡引入经。赤为少阴病,面赤溲清虚阳越,四逆汤加肉桂引火归元,面赤溲黄短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煎嚐。黄为太阴病,面黄鲜明溲短黄,此为太阴阳黄病,茵陈汤方就可行。面色暗黄溲清长,此为阴黄莫商量,茵陈术附汤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再加四逆汤、泽泻白术饮,小半夏加茯苓汤化裁。 面白或黑少阴病,心阳虚衰面色白,畏风恶寒自汗出,桂枝汤中加附子,心肾阳虚水饮停,苓桂术甘加附子。面色黧黑溲清长就用四逆汤。

       脉象就看水和火,水阴属寒脉沉迟,火阳脉数,水多脉沉,阳虚之极脉浮数。 火多脉数, 脉有力有根此为实证(热)断无错。
      问诊为诊病之捷法,二便反应先后天之功能,小便清长坎阳虚,少阴虚寒辨仔细。大便稀溏伤脾阳,太阴寒湿莫商量。大便干结分阴阳,小便短赤津液伤,增液承气泄燥粪,小便清长或短黄口不渴,此是太阴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再加四逆效果强,甘草改炙为生用,再加生姜润肠行。
      百病皆因伤寒起,寒邪外伤毛窍闭,清阳不升郁而热,心肾阳足发高热,方用麻黄汤来治;心阳不足病伤风,自汗畏风桂枝汤。心肾阳虚外伤寒低热之病治不难,开太阳助少阴,麻黄附子配细辛,再配四逆汤,改炙甘草为生甘草,滋阴生津效果好。内伤生冷伤后天,理中汤方救中阳,脾胃阳虚精气亏,先天失充但欲寐,心肾阳虚之原委,四逆汤来可复阳。心肾阳虚木失温,肝阳不足四肢冷,行动蹒跚手足蹇,当归四逆柴胡添。心劳,心阴心阳虚,此病心痨,病属枯,温润之药来救助,炙甘草汤方不误。
      中医本身就阴阳,水为阴,内藏相火,火为阳热,内藏君火,阴寒象水,阳热象火,水火化气藏于形中,形气合一身体健,形气分离失安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无,无就是0,就是宇宙万有,佛家叫空,生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而为阴阳),动而生阳,乾为纯阳,静而生阴,坤为纯阴,先天为乾坤,后天为坎离(水火),阴阳生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在天为六气,在人为六经(六经通经络把人体五脏六腑,筋脉肉皮骨等联系成一个完整的经络系统),在地合五行(金、木、 水、火、土)。五行中金木土为形,水火化气藏于形中。金象骨,木象筋、肝。土象皮肤和肌肉和血管。
       人体通过十二经皮部,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将脏腑经络,筋脉肉皮骨(脑)髓内属外络构成一个密闭的经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火化气而周流不休,水为阴,在人体生理上凡精血津液俱属阴,能使这些因化气的物质就是阳(火、能量)。
      病理上:湿痰饮淤血俱属阴,也属病理产物和致病原因,祛除这些致病原因的方法就是用阳性药(辛甘淡温热药)把其化成浊气排出体外,由此产生的病理反应就是排病反应。凡精血津液亏虚属阴虚阳证,属火,用酸甘咸寒药补虚,实热阳证用苦咸寒药泻火。
      六经阴阳两两相合,六经各自对应 相应的病证,莫非阴证阳证,疾病复杂,每每两经或三经同病,中医治病想用简单方法莫过于把六经排列和组合,分出相应的证,每个证都有对应的药,药物的组合就是方剂,组合方子的原理 就是医理,医理明,处方就如巧妇有米,得心应手。
       中药应天地之正气而生,各有象数,疾病感天地之戾气而生,各有乖异。察人体六气之偏颇,克之以中药六气之功用,此为六经阴阳辨证用药。辨证无误,用药简而精,详而确,俗人为之瞠目。
      中药有四气五味,气味各有阴阳,四气者,寒、热、温、凉是也;五味者,酸、苦、甘(淡)、辛、咸是也。
      气味之辨,则诸气属阳,诸味属阴。气本乎天,有四,寒、热、温、凉(冷)是也;
         温热属阳,寒凉(冷)属阴;味本乎地,有六,酸、苦、甘、辛、咸、淡是也。
         辛甘淡热属阳,酸(涩)苦咸寒属阴;温热者得之于天气,天之阳;寒凉者地之阴也;辛甘淡者,生于地,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也。
阳主升而浮,阴主沉而降。辛主散,其行也横走窍道,故能解表,甘主缓,其性也和,故能补中,苦主泻,其行也下,故可去实(中满);酸主收,其性也敛,可以治泄,淡主渗,其性也利,可以渗湿分消,咸主软,其性也沉,可以导滞。用纯气者,取其动而能行,用纯味者,取其静而能守。气味兼用,合和之妙,尤当知忌,先避其害,后用其利,一味不投,众善俱弃。欲开太阳(表散、发汗)者,须远酸寒;欲降下者,勿兼升散(辛甘淡)。阳旺者(气盛,阳证阴虚),当知忌热;阳衰者(气虚,气不足,阴证),沉寒勿犯。假使烛此阴阳,则药理虽玄,心中了了。
      用药之机,阳证酸苦咸寒,阴证辛甘淡热。中药秉天之六气而生,阴阳各有多少,春秉少阳之气,夏秉太阳之气,秋秉少阴之气,冬秉太阴之气。
比如柴胡秉少阳春气而生,太阳夏气而成,升极而降,所以气香味苦,香主升清,苦主降浊,因此本身具有升降之功,正象门之转轴,可出可入,因此柴胡为枢药。
      川附子冬至至阴之时入土,夏至成熟,秉二至之气,交通阴阳无与伦比,凡阴证坎阳虚衰用之得效,川附子其用全在乌头碱之含量,炮制之后,含量大减,作用很少,古人配伍中药是以其象数而配,此物之副作用正好被另一物化解,其中奥秘非现代科学可以解释。
         生川附子、生半夏配伍生姜、生甘草各等量或倍量就不会中毒。

[ Last edited by 刘文澄 on 2006/8/3 at 11:05 ]

zhangfor 发表于 2006/8/3 09:52:13

好文章,可谓是集澄空先生太极中医学思想之大成!

酸杏 发表于 2006/8/3 09:56:25

收藏,谢谢刘先生!

师承好 发表于 2006/8/3 14:51:19

好贴读百遍不嫌多.收藏细思量.

扬华魂 发表于 2006/8/3 15:19:52

珍藏,
感谢中!

小菁学医 发表于 2006/8/3 20:35:50

感谢楼主!希望能经常读到这些让人受益无穷的好文章!
收藏了,正仔细拜读体会。

刘长清2020 发表于 2021/6/11 08:45:51

感谢楼主,学习了。

xinke360 发表于 2022/4/16 18:40:30

好文章,理论有深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火阴阳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