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 发表于 2006/7/23 12:12:34

Originally posted by 中易 at 2006/7/23 02:04:



呵呵,说是容易di。怎么体会?说来听听。

药性之“寒凉平温阳燥”,“酸甜苦辣辛”,这些不必说,自然是 “亲身品尝“后得出的结论,而难点在与 药性的“补气”“活血”“通络”“温阳”"滋阴"“行气”“凉血”“清热解毒”“安神”以及“药性的归经”等等 中医药的“内核概念“,所有这些药性,都是通过“ 亲身品尝“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 你想当然的"类比推论"出来的结论!虽然"类比推论"可能有一点正确,但是完全没有 古人的结论那么精确,细致入微!!

当然 你能够知道一种药物是 寒凉的,苦的,首先是你能够 感觉到“寒凉与苦“,但是对于“气,血,阴阳,经络,脏腑的微妙关系”,就不是你能够轻易的体会与感知了,首先你要知道 什么到底是“气,血,阴阳,经络”,然后,你品尝一种药物的时候,才能知道 是补气的还是滋阴的还是温阳的以及它们的归经!!
那么又如何知道什么到底是“气,血,阴阳,经络”??我说的“知道”,并非从书本上看来的那些结论与类比,而是 实实在在的自我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能够清楚的感知它们的运行,位置(在体内的),而这个方法就是---气功,内丹,以及 推拿,中医的“气“ 不是 大自然的大气的类比(当然,也可以进行类比,因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天地,所以可以这样类比),而是可以 清清楚楚“感受“到的在人体内运行的物质!! 还有经络-----想想 古人是如何得出 如此精确复杂的人体内部的经络图的??难道是考你们的类比推理???你能够推理类比出一条经络吗?你能推理出 一条经络与某个脏腑的精确的关系吗???很显然,不可能是通过 类比与推理得到这些所谓的“公理”的,而必然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 气功与推拿,推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穴位”以及与穴位连接的“经络”,但要深入到人体内部得到复杂精确的经络图,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了,不过总体来说就是通过 气功与推拿的“自我体会“得方法得到的,这就是古人研究人体内在规律的方法,不同于西方的 客体观察解剖,中医的方法是 主体的自我体会!!!

所以,中医中的种种“公理”“结论”,不是“类比推理”的结果(当然有一定的类比推理,毕竟 事物之间有内在的相似性与联系性),好比 “五味归五脏”,这不是一种类比推论,而是一种 体会后的结论,比如 苦入心,咸入肾,这些都是能够感觉到的,而不是想当然的一种类比与推论!!

苦寒之物,往往能够 去心火,而何谓“心火”? 心火 亦是 一种 感受,就是 胸口感受到的一种“火气”,这也是 五行 心为火的原因! 去心火,你的感觉就是这种药物作用于 胸口,能够“清心”,能够 养心阴,心火太盛,就会导致心阴虚,就会疲劳,所以 苦入心 苦生心!

《内经》的“公理”-------“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五脏与人的情志的关系,亦是 自我体会的结果!

其实只要你仔细体会,你开心高兴的时候,胸口是什么感觉?“心胸舒畅,心花怒放“,其实我们的汉语已经有了结论!

当你担心害怕的时候,胸口是什么感觉?--提心吊胆,心是悬着的,而如果更加恐惧的情形下,你是不是会 两腿发软?其实就是 伤肾了!!肾发虚,腿发软!

当你愤怒的时候,可以感到 右侧肋部 胀堵,尤其是 肝脏不好的人,感觉尤其明显,“怒气“会导致 肝脏的气滞!(气滞 也是 一种明显的感觉!)

思伤脾,这个不是很简单的一种直接感觉,思虑过多,会导致 心气 不入脾,而伤脾,其实 亦 伤----心,心阴 是 靠 脾来 滋补的,所以 古人用“归脾丸”来治疗 思虑过多而造成的 心 气阴两虚 失眠乏力的病,即补气归脾,而上荣与心脑!! 这些都是可以 感受到的,也是我的亲身体会!!

总的来说,中医基础理论的根源与研究方法 主要是 “自我体会”的气功内丹,以及 对 阴阳五行的抽象概念的易学的 运用,这些才是中医的根本,如果我们只是知道 古人得出的所谓的“公理”结论,而不深究到底是为什么,那么对中医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刻与明白,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也就基本处于停滞倒退的状态!!因为根源的东西丢失了,只剩下结论性的东西,就失去了其进步的根本动力!!!

所以强烈建议,学医之人,同时去学一学内丹气功,亲身体会一下 到底什么是“气”什么是“血”,什么是“阴阳”,什么是“心”,什么是“肾”等等(这些在气功内丹中都是可以清楚的体会到的,而不是空洞抽象的感念!!),这样你就能够更加真切明白清晰的理解把握中医基本理论了!!

[ Last edited by 易道 on 2006/7/23 at 12:18 ]

白茅 发表于 2006/7/23 12:12:40

比如:生山楂性甘酸,经过火炙而焦后其性则为苦甘。
==========
换句话说,是不是黃连的苦,是在生长之时被什么火给炙的?是不是黃连在幼苗时是酸的呢?嘻嘻,不知道瞎说。

倪心庵 发表于 2006/7/23 12:33:16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茅 at 2006/7/23 12:12:
比如:生山楂性甘酸,经过火炙而焦后其性则为苦甘。
==========
换句话说,是不是黃连的苦,是在生长之时被什么火给炙的?是不是黃连在幼苗时是酸的呢?嘻嘻,不知道瞎说。
那么依你的高见呢?

zyzlzjx 发表于 2006/7/23 22:03:34

都开始胡掰了。唉,高人不在此啊。

注册用户 发表于 2006/7/25 17:42:16

to:易道

哪里能学内丹气功啊?

吴向阳 发表于 2006/7/26 14:49:55

(本人初学,胡言乱语)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7/26 at 17:12 ]

吴向阳 发表于 2006/7/26 17:12:05

上面有错。

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少俞曰:苦入于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故变呕。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复出知其走骨也。

[ Last edited by 吴向阳 on 2006/7/26 at 17:16 ]

志一 发表于 2006/7/26 19:37:06

五味的味并不等同于口感的味,更寓气的成养充盛之意。炎上作苦,苦就是寓藏状态的炎上之性,心属火,火性炎上,故苦生心。

火木子 发表于 2006/7/27 08:06:10

谢谢志一先生!

我就疑惑五味和口味的等同问题,一般口苦的菜多是寒凉性质的。

练功者说三味真火也不是口味的味。

还要好好体会苦心之意。

吴向阳 发表于 2006/7/27 09:28:42

苦寒.

苦则寒,寒则热。反也者道之动也。

苦非苦?味非味?(本人初学,胡言乱语)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苦为什么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