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 发表于 2006/7/5 13:38:50

[转贴]失眠4年

失眠4年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 余国俊
长春职工医科大学 田杰
男患,46岁.1996年10月18日诊 4年前因事拂逆.郁怒难伸,渐致失眠。 4年来常服中成药,如归脾丸、养血安冲片、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等,临睡前加服西药安定 近半年来失眠加重.每晚必服安定5mg方能浅睡三四小时.且多梦纷纭.怵惕易惊。又因宿患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常用三九胃泰、胃苏冲荆、消炎利胆片等,似教非效,甚是烦恼。
刻诊:面容瘦削,略显晦暗,胃腔满闷而不痛.暖气频频,口干苦,纳差,大便偏于,舌质红,苔黄粗厚,脉弦沉。
思之有顷,患者长期饱受失眠之苦.惟求安睡,无复他求,然则宿病胆热犯胃,胃失和降,宿病不除卧安从来?今先行清胆和胃,用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化裁.使胆宁胃和则易安卧矣。处方:法夏15g,茯苓30g.竹茹20g.炒枳实15g,黄连5g,黄芩10g.干姜5g.瓜萎仁l5g,太子参10g.蒲公英30g,4剂,安定照服。
二诊;胃脘满闷消失,嗳气、口干苦、怵惕易惊等减轻,大便通畅,睡眠略有改善。患者喜,乃续服本方.而停服安定。但当晚便通宵失眠,不得已复用安定如前。服至12剂,纳开,口苦除,惟仍不敢停服安定.停服则入睡极难,心烦不安。察其舌质仍红,苔黄薄少津,脉弦沉而细 知其胆热胃逆之证已愈,而露出肝郁血虚之底板 乃改投舒郁养血的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3og、茯苓30g,知母12g,川芎10g,炙甘草10g,丹参3og,百台30g,3剂.安定减半服
三诊:睡眠仍无明显改善 上方加法夏40g.夏枯草30g,高梁米50g。
效果:服3剂.入 睡较快,且能安睡四五小时.停服安定,继服至l5剂后,入睡如常人.能安睡五六小时矣 嘱将上方制成蜜丸常服。半年后追访,睡
眠大致正常。
老师失眠难治,徒恃药饵难为功。古诗有云,华山处士若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然则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本例失眠顽症是近年疗效较好的验案之一。 除了药治之外.每诊均有一番较为成功的心理疏导.所谓“语之以其善,告之以其败”.使患者心悦诚服.案中诚难一一赘述。所以,本倒之治愈.但愿不是“假兼备以幸中。”
进修生甲本例久治不愈的失眠顽症,老师接诊后没有急于使用安神药,而是首先针对其胆热犯胃,胃失和降的宿疾,投以清胆和胃的黄连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化裁,待其宿疾明显减轻而露出肝郁血虚的底板之后,才使用善肝舒郁安神的酸枣仁汤加味。当然.此前长期服用安神药时,也在治疗胆胃宿疾.可惜治不如法,疗效不好 这至少提示两点:一是治疗失眠不能盲目套用安神定志方药,二是必须有效地治疗宿疾或伴见症
进修生乙胆热犯胃往往醣热生痰,痰热上扰于心则失眠 可见胆热犯胃本来就是本例失眠的主要病机之一。
老师宿疾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所致的胃脘满闷.暖气、口干苦、纳差等是失眠的伴见症.而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病机——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恰恰就是主症失眠的病机之一。所以开手重点治疗胆热犯胃、胃失和降便是一举两得。
进修生丙 治疗本例失眠顽症的临床思路提示我们必须深究病机。失眠的病机相当复杂,如现代中医出版物已经罗列出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扰动、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等,几乎与五腑六腑都有联系。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者,若其病机单一尚不足虑,若是两种病机交叉.或两种以上的病机混杂,辩治就比较棘手我常常去想,病机概括都是人为的.
中医关于失眠的精机学说是否可以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注重实用?
老师这个思路好。上溯《内经》.失眼的基本病机就是营卫不和,欲究失眠病机当先探睡眠之道。
《灵枢》说 “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日合阴 ”此言白天卫气运行到阳径,人则清醒;夜间卫气运行到阴经,人则人睡。到了夜半子时(23~ 1时),卫气与营气交会,天下之人皆人睡。遥想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之嗜欲亦少,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法天则地,顺其自然.营卫运行不失其道,则失眠者鲜矣 即使失眠,也别无他因,不过营卫不和而已。此即《灵枢》所谓“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跤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清代名医叶天士将失眠的总病机高度概括为“阳元不人于阴,阴虚不受阳纳”二语,其出典便是这段经文。如何治疗失眠呢?《灵枢》出一半夏汤(后世称为半夏秫米汤”) “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其汤方,以流水千里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量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棘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之三饮而已也。”新病失眠.服药一次即愈,久病失眠,服药三次亦愈,疗效何等神速!
进修生甲现在单用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是否也有捷效?
老师因本方用水、用火特殊而严格.我未单独用过。值得重视者,近代注重实践、讲求疗效的名医张锡纯十分推粜本方,他说:“《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用,秫米能靳脾胃,阴阳通,脾胃靳,其人即安睡。故《内经》滑‘饮药后,覆杯即眠’,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后世因其简单平常.鲜有用者,则良方竟埋投臭。 张氏曾指导门生用此方治一位失眠4个月的患者.因其心下满闷,遂变通其方,先用鲜莱菔120g切丝,煎涵两杯.再用其汤煎清半夏12g,服之,当晚即能安睡.而我治失眠顽症,恒在辨证方的基础上加法夏3O~6og,高粱米5O~1O0g.夏枯草15~3Og.颇能提高疗效,前例便是。
进修生甲对此我有两点疑问:“第一,《内经》说失眠的病机是营卫不和,用的却不是调和营卫之方,而是交通阴阳的半夏秫米汤?第二,照《内经》的说法,《伤寒论》调和营卫的桂枝汤便能治疗失眠?
老师桂枝汤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何尝不能治疗失眠!更遑论桂枝汤的一系列加减方、演变方。而营卫即是血气,血气即是阴阳.半夏秫米汤能交通阴阳.便能调和营卫,其理法方药是一以贯之的。
进修生甲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的机理是什么?
老师半夏生当夏季之半,即夏至前后。夏至一阴生,为太自然阴阳交会之期 取象比类,格物致知,半夏只为引阳入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 秫米即高梁米.其色赤养心而引心火下行,液浓滋肾而引肾水上升,犹妙在味甘健脾和胃化痰饮,使中焦通畅无阻隔,则心火易于下交肾水,肾水易于上济心火,心肾息息相交而成“既济 之态,睡眠自然安稳矣。再说夏枯草,《本草纲目》引朱丹溪论夏枯草,“此草夏至后即枯。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行枯。也是从阳引阴而使阴阳交会的药物.与半夏相须为用,则交通明阳之力更宏。
进修生乙后世医家把失眠的病机说得十分复杂,也是以《内经》理论为依据的。老师以为然否?
老师是的。后世医家对失眠病机的大量论述,是对《内经》关于“五神脏” 理论的引伸和发展。《灵枢》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也就是:“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大家知道:神、魂、魄、意、志都属于人类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 这样.五脏中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思维括动而导致睡眠障碍。有人认为此说纯属推理与想象,毫无实验依据,不值一谈。然则注重实验的现代医学亦承认,失眠这一人类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之失调,时至今日,其病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为什么昵?因为连正常睡眠的机制都未完垒弄清楚,遑论失眠。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先生介绍:’现代医学关于睡眠有抑制扩散学说,中枢学说、睡眠物质三大学说,随着脑科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各学说还在蕴蓄证据,扩大环抱,与时俱新。
    而中医研究失眠,自有独特的眼光与思路.除了传统理论之外 我们还可以从汉语文学语言的描写、形容或夸张中来会悟:如“心神不宁”、 意志衰退 、“神魂颠倒”、“魂不守舍”.“魂飞魄敬”等等。处在这些神志状态下的人,能够睡得安稳吗?这还只是“五神脏”的功能失调,还有六腑:如胆,清代沈金鳌据《内经》 胆主决断”推论:“心胆惧怯,触事易惊,梦多不详.虚烦不眠”;胃 《内经》明训;“胃不和则卧不安”;肠,据盂庆云先生介绍, 近年来美国喑佛大学的研究者在结肠壁的巨细胞中.发现了引发睡意的因子— — 胞壁酸.它既能促进睡眠,又有免疫功能。换言之,大肠的胞壁酸缺乏者,则容易失眠且免疫功能低下。其他就不一一列举了不过理论归理论,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失眠症,有肝郁血虚的酸枣仁汤证、痰热扰心的黄连温胆汤证及心脾两虚的归脾汤证,而黄连阿胶汤证相对少些. 此外,还要留心两种较为特殊的证型。一是“安魂汤证”,其特点是^睡不很困难,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极难再入睡。张锡纯认为是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才导致惊悸不寐.而用安魂汤治之。其方用龙眼肉18g补心血,酸枣仁12g 敛心气,生龙骨 生牡蛎各15g安魂魄,法夏、茯苓各9g化痰饮,生赭石12g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此方我用过多次,确有效验。若合用半夏秫米汤加夏枯草,疗效堪夸。另一是小儿夜间辗转不眠,喜欢俯卧、蹋被盖,多为饮食积滞,宜消食导滞、运脾和胃,稍加钩藤,蝉衣荨平肝镇静即可。 至于山穷水尽之际, 便归咎于淤血作祟.而搬出王清仁的血府逐瘀汤来活血化淤,以其意外之效,有时竞也见到柳岸花明的胜景,我就不赘述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失眠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