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发表于 2006/7/4 19:57:28

Originally posted by 木人 at 2006/7/4 06:12 PM:

我也是这个疑问。黄师说到附子助肝热,而甲木上逆热是在上啊。
再,乙木郁陷是否生下热怎么判断?或乙木郁陷必生下热?
厥阴少阳互为表里.表里两经恰如打水之辘轳,彼不升则此不降,此不降则彼亦难升.故乙郁多现甲逆,乙愈郁而甲愈逆.
"乙木郁陷是否生下热怎么判断?或乙木郁陷必生下热?"
经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从乎中见....."
故乙木郁陷所生上下之热,少阳之火也.是故风在厥阴,火在少阳,湿在太阴,燥在阳明.....    明彻此义者,则于六经无碍.

木人 发表于 2006/7/4 20:17:47

谢谢!
好好参一参。

wytxz0707 发表于 2006/7/4 22:41:28

Originally posted by 行者 at 2006/7/4 19:57:

厥阴少阳互为表里.表里两经恰如打水之辘轳,彼不升则此不降,此不降则彼亦难升.故乙郁多现甲逆,乙愈郁而甲愈逆.
"乙木郁陷是否生下热怎么判断?或乙木郁陷必生下热?"
经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 ...
行者老师的意思是上热不能用附子吗?但是伤寒论中附子泻心汤,乌梅丸均有乙木郁迫,甲木有余之上热,一样用了附子.困惑中!

如意生 发表于 2006/7/6 09:02:42

先观真武之象..
少阴病,2.3日不已,至4.5日,寒水泛滥,土湿木郁,致小便不利,其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诸症皆因[此为有水气][仲景语],用生姜散水气为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而用半夏自上燥降肺胃,以图降逆,因无涉下焦水气,故远攻而不逮,此为隔靴之味.
寒水泛滥,木气郁勃,上逆勃发,已致呕逆.附子助木气,故而先去之,同时重用生姜以散寒水之气,呕止,再用附子暖水.

新晴 发表于 2006/7/6 09:55:58

在下愚见:真武汤乃制水,附子为木中之水,呕者去附子,不去恐不能制也.
少阴负趺阳为顺,反之则为逆.

木人 发表于 2006/7/6 20:01:43

Originally posted by 如意生 at 2006/7/6 09:02:
先观真武之象..
少阴病,2.3日不已,至4.5日,寒水泛滥,土湿木郁,致小便不利,其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诸症皆因[此为有水气][仲景语],用生姜散水气为先其所因,伏其所主.而用半夏自上燥降肺胃,以图降逆,因无涉下 ...
很有道理。谢谢!

木人 发表于 2006/7/6 20:03:25

Originally posted by 新晴 at 2006/7/6 09:55:
在下愚见:真武汤乃制水,附子为木中之水,呕者去附子,不去恐不能制也.
少阴负趺阳为顺,反之则为逆.
附子应为水中之木吧?
“少阴负趺阳为顺,反之则为逆”什么意思?什么叫“趺阳”啊?请教。

木人 发表于 2006/7/6 20:11:21

标         本      中见
太阳       寒      热(少阴)      从标从本
太阴       湿      燥(阳明)      从本
阳明       燥      湿(太阴)      从中见
厥阴       风      火(少阳)      从中见
少阳       火      风(厥阴)      从本
少阴       热      寒(太阳)      从标从本

整理了一下,应该是这样吧?太阴、少阳从本,所以水寒土湿是常象,重视中土没有错。

[ Last edited by 木人 on 2006/7/7 at 19:58 ]

补土派 发表于 2006/7/12 18:11:59

太阴湿困,无涉少阴,故去附子。

木人 发表于 2006/7/13 12:56:14

Originally posted by 补土派 at 2006/7/12 18:11:
太阴湿困,无涉少阴,故去附子。
不吐就涉少阴,吐了就不涉少阴?倒要请教。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武汤呕者为何要去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