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高中生上吐下泻一例(答案已公布)
日期: 2025-02-24患者妈妈
15:33:03
他以前也经常这种情况,这次唯一不同的是有胆囊结石,然后有一周左右时间没胃口,不能吃油大的东西
患者妈妈
15:35:02
2025年1月 做肺结节复查CT查出有胆囊结石
2025年2月17日开始,厌食油腻,闻到油味就恶心,没有胃口,只能吃青菜米饭(早上胃口稍好,中午晚上在学校食堂吃没胃口)
2025年2月22日,医院就诊验肝功能血常规及腹部CT,提示胆囊结石7*4mm,开中药调理
2025年2月23日下午,服用第一剂中药(苍术 15g
陈皮 10g姜厚朴10g广藿香 15g 大腹皮 10g 茯苓 10g
黄连片 10g炙甘草 5g大枣 15g)晚餐吃的鱿鱼有点不好消化,晚上在学校晚自习吐了两次,半夜又吐了一次,凌晨开始拉肚子,拉了三次,臭鸡蛋味,有未消化的食渣,烂泥状,现在发烧约38.5,一直在睡
水先生
15:36:20
他这个上吐下泻,可能是感染诺如病毒了。
患者妈妈
15:37:06
我还以为是和前几天厌食有关
水先生
15:37:16
他不是在学校上课吗?
患者妈妈
15:37:18
怕是胆囊方面的问题
患者妈妈
15:37:37
是,那可能是在学校感染了
水先生
15:37:46
臭鸡蛋味,那证明大便非常的恶息吧
患者妈妈
15:38:02
但昨晚发病,周末两天在家
患者妈妈
15:38:14
对,挺臭的
水先生
15:38:27
经方(请同道处方,答案近期公布)
患者妈妈
15:38:39
昨晚挂的急诊,医生还说没啥事
水先生
15:39:44
现在什么都不要吃了,否则还会吐。
水先生
15:39:55
450毫升水煎煮。
水先生
15:41:34
现在什么都不要吃了,否则还会吐。
患者妈妈
15:42:01
好的,收到
患者妈妈
15:42:10
温水可以喝吧
水先生
15:48:17
可以的。
日期: 2025-02-25
患者妈妈
8:46:14
先生好!孩子昨晚6点多服用**方后,半夜3点拉了一次水,刚才早上又拉了一次,有食物残渣,臭,昨晚发烧39左右,早上已经退烧。目前还是没有胃口,没劲,舌苔还是黄的
水先生
8:47:59
现在还想吐吗
患者妈妈
8:48:26
昨天后来都没吐了,也不想吐了
水先生
8:49:37
先喝点粥,看吐不吐
水先生
8:49:41
不能吃糯米做的
患者妈妈
8:50:02
好的,小米粥
水先生
8:50:16
就怕继续吐
患者妈妈
8:51:28
收到,让他喝点小米粥观察一下
患者妈妈
14:05:20
先生好!孩子早上喝了小米粥,中午吃了点清汤米粉,到现在没吐也没再拉,精神已经好多了
水先生
14:05:28
今天停药观察吧。
患者妈妈
14:06:13
好的,谢谢先生了!您总是让我见证经方的神奇
处方不是猜谜语,请同道把处方理由叙述一下,处方范围方剂学
没有说明理由的全部删除,因为你的思路是供其他会员学习的。随便说一个方子,就是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也不符合经方方药学习讨论的版规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本帖最后由 angryfu 于 2025/3/12 21:50 编辑
病史不欲食史,用温热药无效,进食海鲜类发病
呕吐3次,后以腹泻为主,泻下物臭如败卵。
发热记录38.5及39
金匮: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食伤脾胃。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时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
金匮十篇提6种宿食之脉证,指在不观察大便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有无宿食。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本条如何辨别有宿食,主要是在“下利”的前提下见“不欲食”。假若本身宿食当为便结,下利后得解而欲食。但若下利后仍不欲食,反映宿食未除且胃气渐虚,此时当攻下宿食,以恢复胃气。
本患者下利臭秽,无阴证。更兼发热,传变较速,故而可考虑属阳明病,宿食,大承气汤急攻下。
angryfu 发表于 2025/3/12 21:27
病史不欲食史,用温热药无效,进食海鲜类发病
呕吐3次,后以腹泻为主,泻下物臭如败卵。
发热记录38.5及39
支持一个
有发烧,但没表证,说明不是表闭生热,可能是积食化热。调胃承气,大承气汤类都可以,如果有少阳参与,就是大柴胡汤,有呕吐,一边降胃气,一边攻下。
胆囊结石,闻到油味就恶心,没有胃口,多次吐泻,泻下恶臭;少阳阳明,同意大柴胡汤! 支持大承气汤 患者下利臭秽,支持使用下法。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鞕,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少阳阳明合病兼湿热内蕴表现为发热、胆囊结石、食欲不振、乏力、舌苔黄胆囊结石、湿热内蕴且脾胃运化失司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