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4 天前
匡调元:中医走向世界的穿越者他一手揉和了“整体制约论”和“局部定位论”的结合时间:2024-03-14https://www.sast.gov.cn/content.html?cid=58&id=kjb232446来源:上海科技报作者:朱全弟分享: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笔者在3月初驱车无锡拜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匡调元。中医是门大学问,耗毕生精力也未能穷尽其奥妙也。为此,94岁的匡调元依然在探索路上——??匡老一生写下了70篇学术论文,有煌煌巨著支撑、证明,可以留待后学继续探讨。匡老蛰居无锡自诩为“深山老林”,他喜欢庄子《逍遥游》以自勉:“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但是,我也深信不疑,思想不灭,精神永存,穿越中西医,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福祉、做出贡献,这是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贡献的具体表现。其人岂可遗忘乎?让历史来检验吧,这个日子不会很遥远。?? 从辨证论治到辨质论治3月5日上午,我到访无锡太湖边上方泉苑小区。一会,邻人敲门送来自己腌的大蒜,匡老的徒弟美娟接过,顺势请他坐下让匡老号脉。他是农民,70岁左右,身子骨尚硬朗,自我感觉良好。我见匡老先是按他的左手,一会就问:“你有血压高?”患者否认:“没有。现在正常。”匡老说:“不对,你这个脉象是典型的血压高。”匡老叫徒弟美娟过来给他搭脉,美娟也搭出来了。再问,果然,患者承认,从年轻时就开始吃药了,不过现在没事。我理解他刚才说的正常是服药之后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接着,匡老让他伸出舌头来看看,赤红,无苔,明显是燥红质舌苔。患者属于热体,根据“热则寒之”的原理,这个人不能再吃热性的食物,吃大蒜等于火上加油。接着再问,患者大便尚未干结,但是如不刹车,那么以后精神萎靡、疲软无力等这些症状都会出现。?? 匡老从患者脉象和舌象辨质论治:马上停掉,不能再吃大蒜。患者是农民,也许将信将疑,会不会遵嘱停吃大蒜呢?那人走后,有顷,匡老还对美娟叮嘱说:“你要去关心他,不能再吃了,要吃死人的!”?? 中医的法宝和立身处世的绝招是辨证论治,这个“证”是机体在致病原因和条件的作用下,整体体质反应特征和整体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界与社会)之间、脏腑经络与脏腑经络之间、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紊乱的综合表现;“证”是生命物质在疾病过程中具有时相性的本质性的反映,是一种“以临床机能变化为主的整体定型反应形式”。?? 以上学术性的表达,笔者不能妄加一字,也不能删掉一句。?? 西医细胞病理学学派创始人德国人维尔肖,1858年提出“局部定位论”;而匡调元则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三者之后,加上了信息。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中医“整体制约论”和西医“局部定位论”的统一,这不是简单的中药和西药的结合,而是一种内涵更丰富、有新发现的中西医结合学。?? “整体制约论”完全可以理解,我还能举出例子。一位非常有名的中医朋友去福建莆田,坐在门前的场地上,名医看着远处下山的夕阳,突然问患者:“你每天发病的时候,是不是太阳就要落山的时候?”那人说:“对!”并反问:“你怎么知道?”其实,这也简单,太阳落山,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这不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制约吗?抑或还可以加上“天人合一”。中医认为人体器官都是互相关联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各个脏器又上下关联,一个局部的问题可以引起另一个局部的反应。中医说的最多的就是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那句大白话。?? 1972年,“西学中”踏入中医殿堂的匡调元在重庆中医研究所从师学习兼做中医临床。到了1976年,在四川农村巡回医疗时他突然开悟:异病同证与同病异证的主要机理在于患者的体质类型。病因不同而体质相同即可能同证;病因相同而体质不同也可能异证。好!灵光乍现,匡老立马撰文由此开始研究人体体质,并随之深入进而提出了比辨证论治更进一步的辨质论治。?? 匡老说,西医学的病和中医学的证都是体质问题,完全可以统一起来。此窍一开,一通百通,他想起了《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西医学的体质人类学,叶天士的木火体质、水土体质等,思如泉涌,在煤油灯下完成了“体质病理学研究”一文,回到重庆,他略作修改投到《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发表。这是一篇开山之作,1996年匡调元著《中医体质病理学》一书出版,其中明确提出:病理体质是属于有病与无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者可以认为是“病前状态”。??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提出了一个“平人”的概念。号脉知其有病,但一如常人,没病。最后脉病发展人也病了,形成“已病”。这个中间地带,中医能发现是“未病”之病,而西医根据局部反应是发现不了的、也不会因为病人主观陈述不适而认定其有病的。?? 匡调元以体质病理学为核心的《人体体质学》于1991年出版,这是一部将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体质人类学、西医学及中医体质病理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创建的体质学理论新体系。姜春华教授在该书序言中说:“是一个新学派。”邓铁涛教授写信给匡调元教授称:“这是一本从传统理论派生的新学说。”钱学森教授此前来信对匡调元教授在论文中提出的人体体质学的观点评价更高:“是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他还赞誉“是一个里程碑”。?? 《论‘治未病’和‘三不要’》 千万别小看了眼前的这一本小册子,匡调元可谓用毕生所学浓缩汇编而成《论‘治未病’和‘三不要’》。辨别体质,六种类型,能“治未病”;三不要,即不要妄想、不要乱吃、不要贪色。妄想更是万病之由。他说,这是关乎世界全人类的健康问题。一册在手,学而时习之,可为生命保驾护航。?? 1984年至1985年,匡调元远赴美Wake Forest 大学Bowman Gray医学院作为访问学者,和两位美国博士协作,其中一位是儿科医生,一位是美国研究舌头的组织学专家。他们研究了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体质类型,结果表明:这与他1977年开始以中国黄种人为观察对象时所提出的体质分型说同样适合白种人和黑种人。当时,根据中医生理学与病理学中关于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燥湿等基本理论。匡调元将体质分型为六型,即正常质、燥红质、迟冷质、腻滞质、倦 质和晦涩质。这种分型既不同于阴阳二十五人,也不同于西方的各种体质分型学说。匡老论证了中医特有的辨质论治原理,同时对药物和食物的体质宜忌作出说明。?? 身为病理解剖学出身的匡调元,在美国医学院如鱼得水,通过舌头的活检,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作为访问学者,第一年是对方出资、第二年则是有自己解决,但美国方面看到了他的研究方向的价值,主动出资请匡调元留下来继续做科学研究。经过三人协作组的验证:无论黑人、白人、黄种人等,都是六种体质类型:一种是正常质、五种是病理体质。这和匡老在国内研究的方向和结果高度吻合。?? 木、火、土、金、水,古人认为不外乎五种体质,而这五种之下还有五个类型,“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匡老对此深入研究进而提出了“气质体质学”作为独立的体系,是人体体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的意念对人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他在小册子中首先告诫人们“不要妄想”,迄今为止,许多毛病都是想出来的。譬如精神疾病,包括日益普遍的抑郁症,莫不如此。?? 有创造思维的人,都很活跃,但身体也一定要棒棒的。这次,他说在学校是踢足球的,到了1951年考进上海中医学院还在踢,是校足球队的。我有点意外。然而,1993年到2003年他还开过饭店当过10年的董事长,我更有点吃惊了。?? 当时一家银行投资了,也算是支持中医力挺匡老吧!匡老贵为“调元食府”的董事长,但是不拿薪水。那么,他干什么呢?他对饭店经理、副经理和服务员进行“辨体质”培训,然后把按照不同体质应该吃什么忌什么的菜单给食客看,一时生意大好,名声大噪,很多人慕名而来,有的民主党派甚至开会开到这里来。当然他们不是为吃而来,更是觉得新奇过来看一看的。健康,吃是第一位的,所谓“吃出健康”,怎么吃法?中医食疗匡老是践行者,开饭店广而告之天下第一人。?? 我想,脑子灵活的匡老,一定赚得盆满钵满了吧。出乎意料,他说算下来,10年亏了1000元。饭店是2003年SARS流行关门的。不过,匡老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大话:“虽然没赚钱,但是体质宣传出去了,一套中医丛书十卷本还有单行本出来了。”哦!如此算来,亏也不亏,还赚了。?? 西学中的成功者写出无极哲学 匡调元出身于无锡,1951年考入上海医学院,毕业后选择了西医病理解剖学,这是一门按人身上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来诊断疾病的专业。1959年毛主席提出了“西医要学中医”的指示,次年在重庆图书馆里匡老看见了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一发而不可收,1965年底匡老已全部学完了中医院校的教材。1967年,他被派去搞5.23战备科研率领一支四川小分队,去农村寻找中药。?? 1972年,匡调元回到重庆医学院,正式提出要求到中医学院去进修。他有幸跟重庆市六位顶尖的名老中医学了1年。其中,专门跟一位老中医学搭脉1个月。他回到西医学院,坚持每周五上午看半天中医门诊,把学到的中医全都用上了。1975年,他在四川大竹县边教学边看病,边远地区缺医少药。老乡们听说来了一个老中医,求诊者越来越多,有一个上午门诊达到107例。匡老从望神色形态入手,参合舌脉及主证,然后把对“质”下药和对“主证”下药结合起来,一时竟然治愈很多病人。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白天大量的临床观察,晚上灯下看书钻研,感性认识很快上升为理性认识,匡老发现了一个新的辨质体系。?? 1980年,匡老《中医病理研究》一书出版,在中医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还被邀请到北京301医院去讲课。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应秋教授据此邀请匡调元参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写作。慧眼识珠,匡调元也确实了得,不辱使命,为该书写下76800多字,占全书篇幅为11.64%。任应秋教授把他的中医“整体制约论”收进该书,同时收入人体体质学的核心理论:体质病理学及其分型学说。我在书中发现,他和后来大名鼎鼎的邓铁涛老中医同为该书中医分卷编委会的编委。?? 匡老1984年出国,1986年从美国回来,四川省安排他去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任副院长,他不领情,作为学者的志向不是当官。同年,在时任卫生部副部长斡旋下和四川省副省长支持下,上海中医学院接纳他并为他创造条件。学院给他5个人的编制和2间实验室,还选择了18位专业人员组成专题组,开展体质病理学与体质食疗学的实验研究。?? 我们一直说并引以为骄傲的是:西医是小白鼠试验,而中医是在无数人身上实践并验证出来的。其实,这句话现在看来也有偏颇了。匡调元调入上海中医学院立即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大白鼠”的实验工作。他先把纯种大白鼠实验中分出寒性和热性,证实了同一的纯种白鼠的自然群体中的体质差异的存在。然后按体质差异的白鼠分开归类进行喂食,结果证明了寻常寒性与热性食物吃错了能形成病理体质;反之,如果吃对了也能纠正病理体质。接着,奋笔疾书,1989年匡老的《体质食疗学》出版,“辨体质论饮食”提出了“体质食养是21世纪人类饮食结构改革的新方向”。这一年,他的《中医病理研究》第二版问世,为中医病理学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又在台湾省发行,韩国邀请他前去讲学,日本同行专门来访。?? 匡老至今感叹地说:自己在上海中医学院10年,做了过去在四川无法完成的工作,使体质病理学从临床直观落实到实验论证,这是质的变化。?? 2014年,匡老来到无锡长泰禅寺。住持询问何美娟能否关心和照顾一下匡老。热情善良的何美娟一口答应。没想到,这位老人也是热心开朗的智者,还是为人看病的大中医。从好奇到匡老有心教她,何美娟从辨别六种舌象类型入门,也能粗粗为人看病了。匡老对我说:“美娟很聪明,笨蛋我是不收的。”2017年,匡老和美娟签订了师徒协议,经无锡公证处公证,送无锡市卫健委备案。何美娟也不容易,年过六旬,却考出三门,还差一门“法规”出来就可以拿到行医资格证书了。?? 投桃报李,不分老幼。10年间,匡老非常感激一直照顾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何美娟和她的丈夫。?? 匡老当年属于“西学中”的佼佼者。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毛主席生前的保健中医岳美中说道:“据我所知,在全国西医学中医的人中,有5个人学得比较好的。其中,有陆广莘、匡调元。”全国中医名家陆广莘事后告诉那次没有与会的匡调元。?? 如今,94岁的匡老表示还要写一本“再论‘无极哲学’”,中医没有哲学是不行的,《无极哲学》出了二版,深得好评:“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 对于一些学术问题,匡老相信白纸黑字,历史自有公论。他创立的根据舌象就能辨别人体体质的“六型,加上“气质体质学”是人体体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观点,也是随时班班可考的事情。顺便在此提一句:匡老现在精神很好,每天练气功,练的是佛教的一字般若经。?? 从伏羲氏的太极到无极,匡调元发挥说几千年“一念往返”,大有穿越时空更遑论地域的阻隔了。他甚至认为:庄子的《逍遥游》就是“无极游”,今人不识也。我想,一颗科学的脑袋自由地思索,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自成一家,就是对人类社会包括对现在开拓性思维的一种启发。?? 良医忠告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必须吃。不吃是要死人的,但吃错了,一样要出问题的。该怎么办呢??? 1976年,我提出了人体体质学学说,将人类体质分成六个主要类型,各个有饮食宜忌,名此为“体质食养”:?? 附表:“药可以是食,食也可以是药。”这叫“药食同源”。请参阅拙著《中华饮食智慧》笫七版。读了要切实励行才能見效。??(作者系沪上资深媒体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