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子女:别扮“黑白脸”
侄子6岁,特调皮。哥嫂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两种截然不同的脸谱,我哥唱“黑脸”,负责管教,让孩子惧怕;我嫂唱“白脸”,负责说情,缓和气氛。如此一严一宽,一硬一软,夫妻俩配合得倒是默契,但孩子却依然没什么长进,是这种教育方法有问题吗?配合得再默契,这种做法仍有弊端:
一是孩子平时只怕一个人,“黑脸”不在家时,他就会为所欲为,变成欺软怕硬的“小两面派”,学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待不同脸谱的父母。
二是对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父母采取不同的态度,往往会使孩子分不清是非。
三是宽与严、软与硬的对立,有可能造成父母之间的隔阂,导致教育失败。四是不利于及时教育孩子。孩子小,记得快忘得也快,当他犯错时,最好立即进行教育,如果当时唱红脸的不管,等到唱黑脸的回家再告状、再进行教育,效果要差得多。有些家庭对孩子的过失采取算总账的办法,由唱黑脸的统一处置,这种做法更不可取。
因此,在教育子女方面,夫妻首先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发现对方教育孩子不当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唱反调,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
还是找个适当的机会,提醒提醒你哥嫂吧。其实,黑脸、白脸,就在我们身边。
红脸白脸—父严母慈?母严父慈?
从大观园说起“父严母慈”的传统:《红楼梦》是一幅市井图,其中教育子女的故事耐人寻味。贾宝玉的家长分为两派—贾政为首的严厉派,贾母和王夫人领头的溺爱帮。在两种势力的矛盾中,宝玉最终学会了见父亲说官话,见母亲说人话的本领。不论曹雪芹是否要把宝玉推向反抗封建势力的前沿,但他为宝玉设计了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我们的文化中,父严母慈的传统非常悠久。由于长期男尊女卑的意识,父亲往往被认定为家庭权威代表,孩子觉得难以亲近。在管教子女方面,父亲扮演指挥官和仲裁人的角色,是唱白脸的。而母亲主要采取理解或合作的方式,对子女提供照顾、帮助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是唱红脸的。
现代家庭角色的改变—“母严父慈”的趋势
如果再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家里,你怕妈妈还是爸爸?”相信不少孩子的回答已经与宝玉不一样了。男女平等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越来越多的女性享受和男性相同的教育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外出就业,于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起了变化。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家庭中都会有一个权威人物—父亲或母亲。当父亲的态度软下来时,母亲变得硬朗起来。加上孩子天生对母亲有一种依赖感,更突出了母亲的权威。这也是很多小孩子现在怕妈妈的缘故。与昔日威严高大、令人惧怕的形象相比,现在孩子眼里的爸爸越来越和蔼可亲了。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严母慈父”现象。
古代“父严母慈”也罢,现代的“母严父慈”也罢,黑脸白脸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吗?
孩子面前,只要一张脸—每扇门后都有自己的故事。随着单亲家庭、再婚家庭的出现,衍生出更多父母角色定位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角色具有更大的弹性。但归根结底,对一个家庭来说,需要的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集“严”、“爱”于一身—教子有方、爱子有度,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是给孩子的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戴上同一张面具
生活不是听音乐
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弱,需要大人指引他们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夫妻两个“语调”不一致,孩子听到的是“立体声”,哪种声音顺耳听哪个,见风使舵,不利于建立健康的人格,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一年时间“统一步伐”
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家庭事业。大家都是在摸索中成为“职业”父母,应允许给自己和对方一个关于教育孩子的磨合期。如果在孩子出生前,你们还没有就教育的原则问题达成一致,那么孩子还给了你们1年时间—他们1岁前对父母的争执是不太在意的。但等孩子能听懂话了,父母的分歧就不要再轻易暴露在孩子面前了。调查显示,有了孩子之后的夫妻间的争吵,大都与抚育子女有关。抓住这一年时间,赶快就以下问题达成一致:
1、整个家庭的短期、长远规划。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脱离不了整个家庭发展的“大”环境。制订这个规划的同时,你们的生活目标也更明确,照此努力吧,你们会感谢孩子到来的及时提醒。
2、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重在性格和品质方面)。这是你们处理有关孩子问题的前提和目标。
3、近3年内对孩子的规划。有了近距离的方向,才不会出现“多头”教育,避免教育走弯路。
4、当然,最需沟通好的是:孩子犯错误时,谁来指出和批评孩子,另一方如何配合,而不只是黑脸白脸的方法。
我们也来建立“预警”机制
基本原则一致了,平时再对适时出现的状况及时沟通。比如何时断奶、上什么样的幼儿园、要不要报兴趣班等。选择孩子不在场时两人进行沟通,别忘了向有经验的人士取取经,达成一致是避免发生争执的根本之道。有了预警机制,没有了争执,两人意见随时一致,一则不会出现父母双方打起架来,红脸白脸你来我去,让孩子饱受惊吓;二则,孩子出现问题时,两人也能同一个声音、协调一致地处理,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根本不用在孩子面前戴面具。
给嘴巴提个醒
其实,父母在孩子面前唱红脸白脸,很多时候是他们自己没有把握好尺度。如果你不是批评过激,也不需要另一方来和事。如果你表扬得当,也不用担心孩子骄傲翘尾巴,而一定要有个人来“压一压”。
收掉“亲友团”的面具
年轻的父母都有共同的感受,每每孩子去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家后,回来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正是如此,祖父母是孩子的“大后方”,孩子总能从那里得到源源不断与你做对的动力,你刚板起脸,他们就一把将孩子揽入怀中,没准还给你两句。亲友团就这样自觉不自觉地与你对唱起红白脸。所以,别忘了做“亲友团”的工作。
我们又唱了黑白脸?
都说人算不如天算,夫妻二人事先商量得再好,也会遇到意外事件。大可不必心存愧疚,耿耿与怀。
韩韩和邻家小弟弟打得不可开交。妈妈很生气,恨自家的孩子以大欺小,被人笑话家教不严。于是,劈头盖脸训斥韩韩。小家伙嚎啕大哭,委屈极了,一时间局面失控。爸爸站在旁边比较冷静,发觉双方都太激动了,自己得出面做和事佬平复风浪,就唱了几句太平歌,把妈妈和小家伙先安慰住。过了一会儿,待韩韩平静下来,问清了事由—原来那个小弟弟是个巨无霸,莫名其妙抢韩韩的小汽车、还咬人。这么看来韩韩属于正当防卫。幸亏爸爸及时调停,否则韩韩就蒙受不白冤枉了!
事情过去之后,妈妈爸爸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孩子的事情不能武断下结论,关键时候两个人还是要相互提个醒儿,顺个台阶别钻进牛角尖。存在就是有理。任何事物总有正确的方面。不可否认,有些场合红脸白脸一起唱,就是好唱。好在日子一天天过去,慢慢不再年轻的父母发现,他们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越来越一致,而孩子也越来越懂事,最后一次对演红白脸的记忆,也随着孩子的成长渐渐模糊。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
夫妻双方要坐同一条船。 这是当然.
教育父母,
以身为范.
切漠忽视. 看到各位发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帖子,开始担心自己教育不好孩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