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卷1-5)粗校
又名《经方小品》。十二卷。
东晋·陈延之撰。
约撰于公元454-473年。
总目、
卷一调治三焦、胸痹、胸胁及心腹胀满冷痛、下痢、咳嗽上气奔豚、水肿诸方;
要方第一卷
所治如下:
调三焦诸方
治胸痹诸方 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 治心腹胀满冷痛诸方 治下利诸方 治咳嗽上气诸方 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治虚满水肿诸方 上七件
治胸痹诸方
橘皮汤,治胸痹方。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呕沫是也。 橘皮(一升)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栝蒌子汤,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枳实(三两)半夏(四两,洗)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
通气汤,主胸胁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洗)生姜(六两)桂肉(三两)吴茱萸(三十枚) 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半夏麦门冬汤,治胸满短气方。 半夏(一升,洗)麦门冬(一升)生姜(八两)桂肉(二两)葱白(一虎口)白蜜(二合)淡竹叶(一虎口)甘草(一两) 凡八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痰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方。 生姜(五两)人参(一两)半夏(三两,洗)桂肉(三两)吴茱萸(三两)大枣(三十枚)炙甘草(一两)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纳白蜜五合,分三服。
生姜汤,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 生姜(一升)半夏(五两,洗)附子(二两,炮)吴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半夏橘皮汤,治胸中冷痰气满,不欲食饮方。 半夏(五两,洗)橘皮(二两)桂肉(四两)茯苓(三两)人参(一两)白术(三两)生姜(五两)细辛(一两)甘草(二两,炙) 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半夏茯苓汤,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漕烦,或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胁弦急胀痛,不欲食,此皆胃气受冷故也,其脉喜沉弦细迟,方悉主之。若宜取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佳。
半夏(五两,洗)生姜(五两)茯苓(三两)旋复花(一两)细辛(二两)橘皮(二两)桂肉(二两)人参(二两)桔梗(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 凡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病者先时喜有水下者,用术三两,除旋复花,去下便调瘥也。
半夏枳实汤,治冷热久癖,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状如水气方。 半夏(四两,洗)枳实(五枚)术(三两)桂肉(二两)前胡(四两)生姜(四两)茯苓(二两)甘草(二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胃脘有寒病,烦满不受饮食,饮食呕逆方。 吴茱萸(五两)蜀椒(一合)桂肉(一两)大枣(二十枚)半夏(一升,洗)人参(一两)小麦(一升)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小麦令熟,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茱萸汤,治胃中冷,胸中逆满方。 吴茱萸(一两)甘草(一两)桂肉(一两)栀子(七枚)生姜(三两)当归(一两)生竹叶(一把)麦门冬(一两)芍药(一两) 凡九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
茱萸汤,治胸中少气,昼日少瘥,夜卧欲绝,腰背喜痛,手足逆冷,食不得味,时时呕吐,阴不足阳有余方。 吴茱萸(一升)甘草(一两)五味子(一两)人参(三分,一方一两)生姜(二两) 凡五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游气汤,治五脏有余寒虚气、劳气、惊忧气,其人喜悸,胸中热,上下无常,多悲伤,气流四肢常肿,齐四边核赤肿,小便不利方。
厚朴(四两)桂肉(五两)人参(二两)茯苓(四两)半夏(二两,洗)黄芩(二两)生姜(八两)陈枳实(五枚)甘草(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三服。
治胸胁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去滑)生姜(一斤,合皮切)桂心(六两)槟榔仁(二两,末。) 上四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快利为度。忌羊肉、饧、生葱、油腻。
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
治腹气满,厚朴汤方。 厚朴(八两)陈枳实子(五枚)甘草(三两)桂肉(二两)大黄(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枚)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脾汤方,治除冷实,肠胃中实,始作滞下,腹痛自下佳。 干姜(三两)附子(三两)人参(三两)大黄(三两)甘草(二两) 凡五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温胃汤,治胃气不平,时胀满,或呕,不能饮食方。 附子(一两,炮)当归(一两)干姜(五分)椒(三合)厚朴(半两)人参(一两)橘皮(一两)芍药(一两)甘草(一两) 凡九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当归大黄汤,治冷气牵腰背胁内痛,少腹坚,小便难且不禁,尺脉牢实者方。 当归(三两)干姜(一两)吴茱萸(五合)桂肉(三两)芍药(二两)人参(一两)大黄(二两)甘草(二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芍药汤,治虚羸腹中痛,补益气力方。 芍药(三两)茯苓(二两半)当归(二两)生姜(二两)麦门冬(二两)桂肉(一两)大枣(二十枚)甘草(一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寒疝心腹疼方。
夫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疼痛,灸刺诸药所不治者,桂枝汤加乌头汤主之。 桂肉(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乌头(五枚,破之,以蜜一升,煎取五合,汤成纳之) 凡六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蜜煎,分服五合,日三。
解急蜀椒汤,主寒疝心痛如刺,绕脐绞痛,腹中尽痛,白汗自出,欲绝方。 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附子(一枚)粳米(半升)干姜(半两)半夏(十二枚)大枣(三十枚)甘草(一两)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汤成热服一升,不瘥复服一升,数用治心痛最良。一说寒气心腹痛,槎搅困急欲死,解结逐寒下气止痛方良。
芎?汤,治卒寒,腹中拘急痛方。 芎?(一两)当归(一两)桂肉(一两)黄芩(半两)芍药(一两)干姜(半两)杏仁(三十枚)甘草(一两) 凡八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当归汤,主心腹绞痛,诸虚冷气满方。 当归(三两)干姜(四两)甘草(二两)芍药(三两)厚朴(三两)黄芪(二两)蜀椒(一两)半夏(三两,洗)桂心(三两)人参(二两) 凡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强人服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
治寒冷腹痛,茱萸汤方。 茱萸(二升)甘草(一两)人参(一两)桂肉(一两)生姜(一斤)半夏(一两,洗)小麦(一斤)当归(二两) 凡八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
治久寒坚,数吐下之,止痛温中,七物当归汤方。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干地黄(二两)干姜(二两)人参(二两)阿胶(一两)黄芪(三两)
凡七物,以劳水一斗,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
治寒疝腹中痛,及诸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 当归(三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羊肉(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二升,煮肉令熟烂,出肉纳诸药,煎取三升,服七合,日三,试用验。
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其寒,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细辛(二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温中当归汤方,治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霍乱吐下,脉沉细者,及伤寒毒冷,下清水,变作青白滞,及先作青白滞后,复清水者悉主之,此方可以调诸冷病也。 当归(二两)人参干姜 茯苓厚朴青木香桂肉桔梗芍药 甘草(各二两)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日三服,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一两代之。忌海藻、菘菜、猪肉、醋物、生葱等。
凡厥心痛,与背相引,喜瘛疭,如物从后触其心,身伛偻者,肾心痛也。
厥心痛,腹胀满,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灰状,不得叹息者,肝心痛也。
厥心痛,卧若从居心间痛,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心腹中痛,发作种聚,行来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热,喜涎出,是蛔虫咬也。
九痛丸,主九种心痛,一虫心痛,二注心痛,三风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饮心痛,七冷心痛,八热心痛,九生来心痛,方悉主之。并治冷肿上气,落马堕车方。 附子(二两)巴豆仁(一两)生狼毒(一两,炙令极香,抨)人参(一两)干姜(一两)吴茱萸(一两) 六味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卒中恶腹痛,口不言,二日一服。连年积冷,流注心胸者,亦服之,好好将息,神验。
又方 桃白皮煮汁,空腹以意服之。
凡暴心痛,面无色,欲死方。 以布裹盐如弹丸,烧令赤,置酒中消,服之。
治两胁痛方。 以热汤浸两手足,冷又浸之。
七气丸,治七气。七气为病,有寒气、怒气、喜气、忧气、恚气、愁气、热气。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牢如坏在腹,中,心痛烦怨,不能饮食,时去时来,发作有时,每发痛欲绝也。其寒气则吐逆,心下胀满;其热气则慌惚闷乱,常如眩冒,失精;其怒气则不可当,热病上荡心,短气欲绝,不得息;其恚气则积聚心下,不得食饮;其喜气则不可疾行久立;其忧气则不可苦作,卧不安席;其愁气则恕忘,置物四旁,不复忆处,四肢手足跗肿,不得举。亦治产生早起中风余疾也。 大黄(十分,炮)人参(三分)椒(二分,熬)半夏(三分,炮)乌头(五分,炮)桔梗(三分)细辛(三分)茱萸(三分,熬)干姜(三分)菖蒲(三分)茯苓(三分)芎?(三分)紫菀(三分)甘草(三分)石膏(三分)柴胡(三分)桃仁(三分) 凡十七物,冶合下筛,和以蜜,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不知,稍增以知,至十丸为度。
治伏梁心积方。 铜器盛白马尿一升,旦旦服之,妙。
治凡所食不消方。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陆光录说:有人食桃,有不消作病,时已晚,无复桃,就树间得槁桃子烧服之,登吐出,病即瘥。
治下利诸方
黄连汤,治春月暴热,解脱饮冷,或眠湿地,中冷腹痛,下青黄汁,疲极欲死方。 黄连(四两)当归(三两)干姜(三两)厚朴(二两) 凡四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冷彻赤白滞下不断,变成赤黑血汁,如烂鱼肠,腹痛枯瘦,不能饮食方。 黄连(四两)吴茱萸(三两)当归(三两)石榴壳(二两) 凡四物,以水三升,渍黄连一宿,明旦更加三升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杂下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黄;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连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数;十二霍乱而下;十三下如舍水;十四下已则烦;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无数,但下者;十八下但欲饮水;十九重下;二十杂错不可名状,合二十种下,江夏太守以此法治,是下尽愈方。 黄连(一两)黄柏(一两)熟艾(一两)附子(一两,炮)甘草(一两)干姜(二两)乌梅(二十枚,去核取肉,熬之) 凡七物,合捣下筛,蜜和丸,如大豆,饮服十丸,渐渐至二十丸,日三。
青要结肠丸,治热毒下不绝,不问久新,悉治之方。 苦参橘皮阿胶(炙)独活芍药黄连蓝青(一方干姜四分代)鬼臼黄柏甘草(各四分) 凡十物,合捣下筛,蜜烊胶和之,并手捻作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不知稍增。
久卒赤白下方。 烧马屎一丸作灰,分服。酒、水随意服。已试,良
治青下、白下,姜附散方。 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 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不过再服即愈。亦可丸服。
治咳嗽上气诸气
治咳嗽,紫菀七味汤方。 紫菀(半两)五味子(一两)桂心(二两)杏仁(七十枚,去皮尖两仁,碎)干姜(四两)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炙) 上药切,以水九升,前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蒜、面、腥腻。
治咳,生姜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五合)生姜(八两)紫菀(一两)半夏(二两,洗)吴茱萸(一两)款冬花(半两)细辛(一两)附子(一枚,炮)茯苓(四两)甘草(二两,炙)桂心(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菜、醋物、生葱。
治咳逆,喉中如水鸡声,贝母汤方。 贝母甘草(炙,各二两)麻黄(去节)桂心(各四两)半夏(洗)干姜(各三两)杏仁(七十枚,去尖皮两仁者熬)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三升,先煮麻黄,得十沸,纳药,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治咳而上气,咽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二枚)麻黄(去节)生姜(各四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如大钱许,八枚,洗)大枣(七枚,擘) 上九味,切,以东流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饧、生菜。
治咳嗽上气,呼吸攀绳,肩息欲死,覆杯汤方。 麻黄(四两)甘草(二两)干姜(二两)桂肉(二两)贝母(二两) 凡五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再服即愈。
沃雪汤,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方。 麻黄(四两)细辛(二两)五味子(半升)干姜(四两)半夏(四两)桂心(一两) 凡六物,以水一半,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投杯即得卧,一名投杯汤。令得汗,汗多喜不得眠,汗者一服,消息后服。
治气逆如奔豚状并诸汤方
黄帝问金冶子曰:惊为病,如奔豚,其病奈何?金冶子对曰:惊为奔豚,心中踊踊,如车盖惊,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欲走,闭眼谬言,开眼妄语,或张面目,不相取与,众师不知,呼有所负,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黄帝问金冶子曰:忧思奔豚,何以别之?金治子对曰:忧思奔豚者,气满支心,心下烦乱,不欲闻人入声,发作有时,乍差乍剧,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众师不知,呼有触忤,奔豚汤主之。黄帝曰善。
师曰:病如奔豚者,气从少腹起,上冲喉咽,发作欲死,复还生,皆从惊恐得之,肾间有脓故也。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者,皆从惊发。得之火邪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若新亡财,为县官所捕迫,从惊恐者,治用鸱头铅丹,复余物未定,所言奔豚者,病人气息逆喘迫上,如豚奔走之状,奔豚汤主之。
治卒伤损,食下则觉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浆下亦尔,问病与相应,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细锉之)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桂心(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五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奔豚汤,治虚劳五脏气之损,游气归上,上走时若群豚相逐憧憧,时气来便自如坐惊梦,精光竭不泽,阴痿,上引少腹急痛,而乍热赤色,喜怒无常,耳聋,目视无精光方。 葛根(八两,干者)生李根(切,一升)人参(三两)半夏(一升,洗)芍药(三两)当归(二两)桂心(五两)生姜(二片)甘草(炙,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不知稍增至一升,日三。忌羊肉、饧、生葱、海藻、菘菜等。
所言如奔豚之状者,是病人气如豚奔走,气息喘迫上逆之状也。汤方用奔猪者,谓雄豚豭斗子是,先逐之,使奔之,然后杀取血及脏合药也。
葛根奔豚汤方。 葛根(八两,干者)生李根(一升,去皮)人参(三两)术(二两)半夏(一升,洗,炙)芍药(三两)当归(二两)桂肉(五两)生姜(一斤)甘草(二两) 凡十物,以豚汁二斗,煮得五升,温服八合,日三。
牡蛎奔豚汤,治奔豚,气从少腹起冲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桂心(八两)李根白皮(一斤,切)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皮,得七升,去滓,纳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再。忌生葱、海藻、菘菜。
治手足逆冷,胸满气促,从脐左右起,郁冒者,奔豚汤方。 甘草(四两,炙)李根白皮(一斤,切)葛根(一斤)黄芩(三两)桂心(二两)栝蒌(二两)人参(二两)芎?(一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方,桐君说。 伏出鸡卵壳中白皮梨木灰麻黄(去节)紫菀(各等分) 上四味,捣下筛,作丸、散,随宜酒服十丸,如梧子,散者方寸匕。治三十年喉中结气咳逆立瘥也。亦可水煮为汤,以意分之。
治虚满水肿诸方
治水肿,大豆汤方。 大豆(三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纳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饧,服一升,渐增之,令小下。
桃皮酒,治水肿方。 桃皮(三斤,剥去上黑皮,取里黄皮)女曲(一升)秫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曲,五升汁蒸饭,酿如酒法,熟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麝香散,治水肿方。 麝香(三铢)芫花(三分,熬)甘遂(三分) 上三味,合下筛,酒服钱半边匕,老小钱边三分匕。亦可丸服之,强人如小豆十丸,老人五丸。
治水肿,商陆膏方。 商陆根(一斤,生者)猪膏(一斤,先煎,可有二升) 上二味,合煎令黄,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忌犬肉。
小女曲散,治利后虚肿水肿者,服此药小便得利,止肿亦消方。 女曲(一升,生用)干姜细辛椒目附子(炮)桂心(各一两) 上六味,为散,酒服方寸匕,不知,服二、三匕,日三。 产后虚满者大良。忌猪肉、生葱、生菜。
麻黄甘草汤,治皮中涌水,面目身体虚肿方。 麻黄(去根节,二两)甘草(一两) 上?咀三钱,水一杯,煮麻黄五沸,纳甘草八分,煎服,汗出,慎风冷。有人患气促,积久不瘥,遂成水肿,服之效。此治表实,老人和虚人不可用之,宜详。
十水丸,治水肿方。肿从头起,名为白水,其根在肺,椒目主之;肿从胸起,名为黄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肿从面起,名为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肿从腹起,名为气水,乍实乍虚,其根在肠,芫花主之;肿从股起,名为黑水,其根在肾,玄参主之;肿从面起至足,名为悬水,其根在胆,赤小豆主之;肿从内起,坚块,四肢肿,名为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主之;肿从四肢起,腹肿,名为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肿从腹起,名为冷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肿从胸中起,名为赤水,其根在心,葶苈主之。
上十种,随其病始所在,增其所主药皆一分,巴豆四分,去心皮,冶末,合下筛,蜜丸,服如梧子三丸,得下为度,不下日三。亦可作散末,食服半钱匕,大便利,明朝复服如法,再服病愈。即禁饮食,但得食于鱼耳。
十水散,治水肿方。先从脚肿,名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苈子主之;先从阴肿,名曰劳水,其根在肾,泽漆主之;先从腹肿,名曰冷水,其根在大肠,蜀椒主之;先从面目肿,名曰气水,其根在肺,桑根主之;先从手足肿,名曰心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先从口唇肿,名曰黄水,其根在胃,大戟主之;先从胁肿,名曰饮水,其根在肝,芫花主之;先从腰肿,名曰肝水,其根在膈,甘遂主之;先从胸肿,名曰石水,其根在脾,茯苓主之;先从背肿,名曰鬼水,其根在胆,雄黄主之。
上十物,分等,主十水。随肿所从始,案方偏加药二分,合捣下筛。空腹以水服方寸匕,当下。水多者,减服;下少者,益之。
葱豆洗汤,治虚热及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菹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斗,茎肿生疮如死鼠,此皆虚损,肾中有热,强取风冷,湿损脾胃故也。纳依方服诸利水药,外宜以此汤洗四肢竟,以葱豆膏敷之,别以猪蹄汤洗阴茎疮烂处及卵肿也。 葱(合青白切,一升)蒺藜子(一升,舂碎)赤小豆(一升)菘菜子(一升,舂碎)蒴藋(切,五升)巴豆(一百枚,合心皮,打碎) 上六物,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八斗,以淋洗身肿处。
葱豆膏,猪蹄汤方在本方。
葶苈子回神酒,治风水通身洪肿,肉如裂者,服之小便利,自随消方。 春时酿清酒五斗(一方五升,)葶苈子三升,熬,著酒中渍再宿,便服一合,以渐增之,病去,小便利,肿自消灭及缩也。神良,有验。若不得春酒,余极好酒亦佳。
水肿尿泣,用乌犍牛尿半升,空腹饮,小便利良。
卷二治头面风、喉痛、暴厥、中风、狂妄噤痉、脚弱诸方,
治头面风(论杂风状)诸方
说曰:风者,四时五行之气也,分布八方,顺十二月,终三百六十日。各以时从其乡来为正风,在天地为五行,在人为五脏之气也。万物生成之所顺,非毒厉之气也。人当触之过,不胜其气,乃病之耳,虽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则易愈。其风非时至者,则为毒风也,不治则不能自瘥焉。
今则列其证如下:
春甲乙木,东方清风,伤之者为肝风,入头颈肝俞中。为病多汗,恶风,喜怒,两胁痛,恶血在内,饮食不下,肢节时肿,颜色苍,泄,嗌干鼽衄。
夏丙丁火,南方汤风,伤之者为心风,入胸胁腑脏心俞中。为病多汗,恶风,憔悴,喜悲,颜色赤,洞泄清谷。
仲夏戊己土,同南方汤风,伤之者为脾风,入背脊脾俞中。为病多汗,恶风,肌肉痛,身体怠惰,四去不欲动,不嗜食,颜色黄,憙因人虚实之变。阳气有余,阴气不足者,则内外生热,在中者令人喜饥。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者,则内如有寒从中出,肠鸣而痛。
秋庚辛金,西方凉风,伤之者为肺风,入肩背肺俞中。为病多汗,恶风,寒热,咳动肩背,颜色白,霈然病疟,昼瘥夕甚。
冬壬癸水,北方寒风,伤之者为肾风,入腰股四肢肾俞中。为病多汗,恶风,腰脊骨肩背颈项痛,不能久立,便出曲难不利,阴痹,按之不得小便,腹胀,面庞然有泽,肿,时眩,颜色黑,令人厥。
上四时正气之风,平人当触之过,得病证候如此。
四时风总名:春九十日清风,夏九十日汤风,秋九十日凉风,冬九十日寒风,其气分布八方,亦各异名也。太一之神,随节居其乡各四十五日,风云皆应之。
今列其风名如下:
东北方艮之气,立春王,为条风,一名凶风,王四十五日。
东方震之气,春分王,为明庶风,一名婴儿风,王四十五日。
东南方巽之气,立夏王,为清明风,一名弱风,王四十五日。
南方离之气,夏至王,为景风,一名大弱风,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
仲夏中央之气,主立八方之气,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风名同。
西南方坤之气,立秋王,为凉风,一名谋风,王四十五日。
西方兑之气,秋分王,为阊阖风,一名刚风,王四十五日。
西北方乾之气,立冬王,为不周之风,一名折风,王四十五日。
北方坎之气,冬至王,为广莫风,一名大刚风,王四十五,
上八方之风,各从其乡来,主长养万物,人民少死病也。
八方风不从其乡来,而从冲后来者,为虚邪,贼害万物,则人民多死病也。故圣人说避邪如避矢也。邪者,风也。今人寿夭多病,是不知避邪也。
为病证候如下:
凶风之气内舍大肠中,外在胁腋骨下四肢节解中,书本遗其病证,今无也。
婴儿风为病,令人筋纫湿。其气内舍肝中,外在筋中。
弱风为病,令人体重。其气内舍胃中,外在肉中。
大弱风为病,令人发热。其气内舍心中,外在脉中。
谋风为病,令人弱,四肢缓弱也。其气内舍脾中,外在肌中。
刚风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其气内舍肺中,外在皮中。
折风为病,则因人,脉绝时而泄利,脉闭时则结不通,喜暴死也。其气内舍小肠中,外在右手太阳中。
大刚风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温也。其气内舍肾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
上八风,从其冲后来者,为病如此。
新食竟取风为胃风,其状恶风,颈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饮不下,胀满,形瘦,腹大,失衣则填满,食寒则洞泄。
因醉起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渴,近衣则身热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解惰,不欲自营。
新沐浴竟取风为首风,其状恶风,面多汗,头痛。
新房室竟取风为泄风,其状恶风,汗流沾衣。
劳风之为病,喜在肺,使人强上,恶风,寒战,目脱,涕唾出,候之三日中及五日中,不精明者是也。七八日则微有清黄脓涕如弹丸大,从口鼻中出为善也,若不出则伤肺。
风者其气喜行而数变,在人肌肤中,内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动静乃变其性,其证如下:
有风遇寒则食不下,遇热则肌肉消,寒热。
有风遇阳盛则不得汗,遇阴盛则汗自出。
肥人有风,肌肉厚则难泄,喜为热中目黄。
瘦人有风,肌肉薄则恒外行,身中寒,目泪出。
有风遇实则腠理闭,则内伏,令人热闷;若因热食,汗欲通,腠理得开,其风自出,则觉肉中如针刺,步行运力欲汗,亦如此。
有风遇虚,腠理开则外出,凄然如寒状,觉身中有如水淋,时如竹管吹处。
治口眼相引?僻者方。 以生鳖血涂之,以桑钩钩吻边挂著耳也。血干复涂之,用白酒胜血。
眼眶动,口唇动,偏?,皆风入脉故也,急服小续命汤,摩神明膏。
治喉痛(喉痹)诸方
治喉痹,卒不得语方。 浓煮桂汁服一升,覆取汗。亦可末桂著舌下,大良。
又方 取炊甑荜烧作屑,三指撮,少水服之,即效。
又方 浓煮大豆汁含之,无豆煮豉亦良。
治喉痹者,喉里肿塞痹痛,水浆不下入,七八日即杀人,治之方。 熬杏仁熟捣,蜜丸如弹子,含咽其汁,亦可捣杏仁末,帛裹含之。
治喉中卒毒攻痛方。 章陆根,切,炙令热,隔布熨之,冷转易,立愈。
苦酒热熬敷喉,亦疗喉痹。 鸡子一个治喉病。
治风诸方
丹参膏,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方。 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入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内则服之,外则摩之。并瘫缓不随,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若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敷之取消,及丹疹诸肿无头欲状骨疽者,摩之令消,及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亦摩之。其服者如枣核大,小儿以意减之,日五服,数用之悉效。 丹参蒴藋(各三两)莽草叶踯躅花(各一两)秦胶独活乌头川椒连翘桑白皮牛膝(各二两) 十二物,以苦酒五升,油麻七升煎令苦酒尽,去滓,用如前法,亦用猪脂同煎之。若是风寒冷毒,可用酒服。若毒热病,但单服,牙齿痛单服之,仍用绵裹嚼之,比常用猪脂煎药。有小儿耳后疬子,其坚如骨,已经数月不尽,以帛涂膏贴之,二十日消尽,神效无比。
治中风喑癔不随痛肿诸方
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精神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甘草(一两)麻黄(一两)防风(一两半)防己(一两)人参(一两)黄芩(一两)桂心(一两)附子(一枚,大者,炮)芎?(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五两) 上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服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之,可以防喑癔也。
羌活汤,治中柔风,身体疼痛,四肢缓弱,欲作不随方。 羌活(三两)桂肉(三两)生姜(六两)干地黄(三两)葛根(三两)芍药(三两)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凡八物,以清酒三升,水五升,煮取。
治中风不语
独活一两,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以药酒热投,盖之良久,未瘥再服。
治狂妄噤痉诸方
远志汤,治中风,心气不定,惊悸,言语谬误,恍恍惚惚,心中烦闷,耳鸣方。 远志(三两,去心)茯苓(二两)独活(四两)甘草(二两)芍药(三两)当归(二两)桂肉(三两)麦门冬(三两半,去心)生姜(五两)人参(二两)附子(一两,炮)黄芪(三两) 凡十二物,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服八合,人羸可服五合,日三夜一。
张仲景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烦,发作心乱,恶寒引日,不欲饮食,秘方。 麻黄(五分,去节)独活(五分)细辛(一分)黄芪(二分)黄芩(三分)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一服即小汗出,两服大汗出,即愈。
治卒发狂方。用其人著地,以冷水淋其面,终日淋之。
治脚弱诸方
风毒中人,多不即觉,或因众病乃觉也。其状或有见食呕吐、憎闻食臭,或有腹内痛兼下,或胸中冲悸,不欲见光明,或精神昏愦,或喜妄语错乱,或壮热头痛,或身酷冷、?疼,或喜举体转筋,或两脚微肿,或直痹,或膝至脚不仁、时缓纵不随。此皆脚病之证也。
治转筋方。 以白醋煮粉,令一沸,因以洗足腓至足,立愈。
脉浮大者,病在表;沉细者,病在里。其脉浮大紧驶者,三品之中最恶脉也。
脚气脉三种,以缓脉为轻,沉紧为次,洪数者为下。
卷三治渴痢、虚劳、遗精、失眠诸方;
治渴利诸方
论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医者多不知其疾,所以古方论亦缺而不言,今略陈其要。按《洪范》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气则下入骨髓,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臊气者,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皆精气不实于内,则便羸瘦也。
又肺为五脏之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即肺润,若下冷极,即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热,故《周易》有否卦,乾上坤下,阳阻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痞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盖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上,此板终不可得润也。火力者,则为腰肾强盛也。常须暖将息,其水气即为食气,食气若得暖气,即润上而易消下,亦免干渴也。是故张仲景云:宜服此八味肾气丸,并不食冷物及饮冷水,今亦不复渴,比频得效,故录正方于后耳。
凡此疾与脚气,虽同为肾虚所致,其脚气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凡消渴,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月、三月,其故何也?夫脚气者,拥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阳气上,故拥疾发,即宣疾愈也。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即拥疾愈也。审此二者,疾可理也。又宜食者,每间五六日空腹一食饼,以精羊肉及黄雌鸡为臛,此可温也。若取下气,不食肉,菜食者,宜煮牛膝、韭、蔓菁;又宜食鸡子、马肉,此物微拥,亦可疗宣疾也。拥之过度,便发脚气,犹如善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随事制度,使宽猛得所,定之于心,口不能言也。
又庸医或令吃栝蒌粉,往往经服之,都无一效。又每至椹熟之时,取烂美者,水淘去浮者餐之,候心胸间气为度,此亦甚佳。生牛乳暖如人体,渴即细细呷之亦佳。
张仲景云:足太阳者,是膀胱之经也,膀胱者是肾之腑也,而小便数,此为气盛,气盛则消谷,大便硬;衰则为消渴也。
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干地黄(八两)薯蓣(四两)茯苓(三两)山茱萸(五两)泽泻(四两)牡丹皮(三两)附子(三两,炮)桂心(三两) 上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少少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芜荑、胡荽、酢物、生葱。
说曰:少时服五石诸丸散者,积经年岁,人转虚耗,石热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小便数利,则作消利。消利之病,不渴而小便自利也,亦作消渴,消渴之疾,但渴不利也。又作渴利,渴利之病,随饮小便也。又作强中病,强中病者,茎长兴,终不痿,溺液自出。亦作痈疽之病。
凡如此等,宜服猪肾荠苨汤,制其肾中石势,将饵鸭通丸便瘥也。
猪肾荠苨汤 猪肾(一具)大豆(一升)荠苨石膏(各三两)人参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绵裹)知母葛根黄芩栝蒌根甘草(各二两)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药,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饮之,下焦热者,夜辄合一剂,病势渐歇即止。
鸭通汤方 白鸭通(五升,沸汤二斗半淋之,澄清取二斗汁)麻黄(八两)豉(三升)冷石(二两)甘草(五两) 石膏(三两)栀子仁(二十枚) 上六味,?咀,以鸭通汁煮六升,去滓,纳豉三沸,分服五合,若觉体冷小便快,阔其间。
若热犹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劳之,渐进食,不可令食少,但勿便多耳。
铅丹散,治消渴,止小便方。 铅丹(二分)栝蒌(十分)泽泻(五分)石膏(五分)赤石脂(五分)白石脂(五分)胡粉(二分)甘草(十分) 凡八物,冶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年壮服半匕。得病一年,服药一日愈,二年二日瘥。甚者夜以水服,勿用酒。
治日饮一石许,小便不通,栝蒌丸方。 栝蒌(三分)铅丹(三分)葛根(三分)附子(一分,炮), 凡四物,冶下筛,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三。
治消渴方。 取活螺三斗,以江水一石养之,倾取冷汁,饱饮之。经日放去,更取新者渍之。
夫内消之为病,皆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内消者,食物皆消作小便去,而不渴也,治之枸杞汤。 枸杞枝叶(一斤,冬根三两)栝蒌根(三两)石膏(三两,一方无)黄连(三两)甘草(二两)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五合,日三。
治小便多,昼夜数十起方。 小豆生霍(一把) 凡一物,捣绞取汁,顿饮三升便愈。亦治小儿利。 消渴家忌食猪肉。
治虚劳诸方
黄芪汤,治虚劳,胸中客热,冷癖痞满,宿食不消,吐噫,胁间水气,或流饮肠鸣,不生肌肉,头痛,上重下轻,目视??,惚惚志损,常躁热,卧不得安,少腹急,小便赤余沥,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方。 黄芪(三两)人参(一两)芍药(二两)生姜(半斤)肉桂(三两)大枣(十四枚)当归(一两)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厚朴二两。忌生葱、海藻、菘菜。
增损肾沥汤,治肾气不足,消渴引饮,小便过多,腰背疼痛方。 肾(一具,猪羊并得)远志(二两)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五味子(二合)泽泻(二两)干地黄(二两)茯苓(一两)桂心(二两)当归(二两)芎?(二两)黄芩(一两)芍药(一两)生姜(三两)枣(二十枚)螵蛸(二十枚,炙)鸡膍胵里黄皮(一两) 上十七味,以水一斗五升,煮肾取一斗三升,去肾煎药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生葱、芜荑、酢物。
加减肾沥汤,治大虚内不足,小便数,嘘噏焦熇,引水浆,膀胱引急方。 肾(一具,猪羊并可用)远志(二两,去心)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一两) 大枣(四十枚)芎?(二两)五味子(二两)当归(二两)泽泻(二两)桂心(四两)干姜(二两)干地黄(三两)黄连(二两)桑螵蛸(二十枚)龙骨(二两)甘草(三两,炙)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五升,如常法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芜荑等物。
黄芪汤,治虚劳少气,小便过多方。 黄芪(二两)麦门冬(二两,去心)大枣(三十枚,擘)芍药(二两)干地黄(二两)黄芩(一两)桂心(二两)生姜(二两)当归(二两)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猪肉、冷水。
治心虚惊悸,羸瘦者方。 荆沥二升,火煎至一升六合,分作四服,日三夜一。 肾虚腰痛,治之方。 牡丹(二分,去心)萆薢(三分)白术(三分)桂心(三分) 上四味,捣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亦可作汤服之。忌生葱、胡荽、桃李、雀肉等。
治腰痛少气,阴弱寒冷,小便清冷沥滴,阴下湿痒,少腹急,无子息方。 甘草(十四分,炙)续断(三分)麦门冬(三分)薯蓣(三分)附子(三分,炮)干姜(二分)棘刺(四分) 上七味,捣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治腰痛,皆积年痛者方。 干地黄(十分)白术(五分)干漆(五分)桂心(八分)甘草(五分,炙) 上五味,捣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芜荑等。 治卒腰痛不得俯仰方。 鹿角(长六寸,烧) 上一味,捣筛为末,以酒服方寸匕。 ?
腰疼方。 鳖甲(一枚,炙令黄,刮削令净洁) 上一味,捣筛,空腹以汤、饮、酒服方寸匕,日三。忌人苋菜
治腰中常冷如带钱方。 甘草干姜(各二两)茯苓术(各四两)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为三服。
治梦泄诸失精众方
龙骨汤,治梦失精,诸脉浮动,心悸少急,隐处寒,目眶疼,头发脱者,常七日许一剂,至良方。 龙骨甘草(炙,各二分)牡蛎(三分,熬)桂心芍药(各四分)大枣(四枚,擘)生姜(五分) 上七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三分、附子三分炮,故曰二加龙骨汤。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薰草汤,治梦失精方。 薰草人参干地黄白术芍药(各三两)茯神桂心甘草(炙。各二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二服,每服如人行四五里。一方又有茯苓三两。忌桃李、雀肉、大酢、海藻、菘菜、生葱。
韭子汤,治失精方。 韭子(一升)龙骨(三两)赤石脂(三两)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龙骨散,治男子失精,百术不治方。 龙骨(大如指,赤理锦纹者)熏草(二两)桂肉(二两)干姜(二两) 凡四物,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神良。
治多汗方
治大病后,虚汗出不禁方。 粢粉豉 凡二物,分等,火熬令焦,烧故竹扇如掌大,取灰合冶,以绢囊盛,敷体立止,最验。当先熬豉末之,与粉等也。
治大病之后,虚汗不可止方。 杜仲牡蛎 凡二物,分等,冶之,向暮卧以水服五钱匕,汗止者不可复服,令人干燥。
治发汗后,遂漏汗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此为胃干也,桂枝汤加附子主之方。 大枣(十四枚,擘)桂枝(三两)附子(一枚,碎之八片) 凡三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百病后虚烦扰不得眠诸方 流水汤,主虚烦不得眠方。 半夏(二两,洗十遍)粳米(一升)茯苓(四两) 上三味,切,以东流水二斗,扬之三千遍,令劳,煮药,取五升,分服一升,日三夜再。忌羊肉、饧、醋物。有半夏必须著生姜四两,不尔,戟人咽,不审古方,何以如此,今改正之。
大乌梅汤,治被下之以后,虚烦燥不得眠,剧者颠倒,心中懊憹方。 大乌梅(十四枚,擘)好豉(七合) 凡二物,以水四升煮梅,令得二升半,纳豉令四五沸,得一升半,分二服。
卷四治霍乱、中恶、食毒、血证、发黄诸方。
治吐下血鼻衄尿血诸方
治吐血方。 用东向蘘荷根,捣绞取汁一二升,顿服立愈。 亦治蛄毒痔血,妇人腰腹痛,大起后出清血也。
治吐血、汗血,大小便血,竹茹汤方。 竹茹(二升)甘草(六分)当归(六分)芎?(六分)黄芩(六分)桂心(一两)术(一两)人参(一两)芍药(一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汗出如水浆,及汗血、衄血、吐血、小便血殆死,都梁香散方。 都梁香(二两)紫菀(一两)桂肉(一两)人参(一两)生竹茹(一两)肉苁蓉(一两)干地黄(二两) 凡七物,冶筛,以水服方寸匕。
治吐血内崩,上气,而色如土方。 干姜、阿胶各(二两)艾(一把) 上四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纳马通汁一升,煮取一升,顿服。
治下血,连岁不愈方。 黄连(半斤) 上一味,捣末,以鸡子白和为饼子,微火炙令黄黑,复捣筛,饮服方寸匕,日三,有效。下清血,痿黄失色,医不能治者,皆瘥。忌猪肉。
诸下血者,先见血后见便,此为远血,宜服黄土汤;若先见便,后见血,此是近血,宜服赤小豆散。
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升,熬)当归(三两) 凡二物,冶筛,服方寸匕,日三。
黄土汤方 灶中黄土(半升,绵裹)甘草(三两,炙)干姜(二两)黄芩(一两)阿胶(三两,炙) 干地黄(五两,一方三两) 凡六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断血诸方所云:下血者,其从腹里出者,悉为下血也。有痔病,血从孔边出者,别寻痔方。
治鼻衄血出数斗,眩冒,剧者不知人方。 干姜屑,龙骨末,吹之即止。
又方 取乱发五两,烧之冶末,取如枣核,著筒头,吹著鼻孔中。不止,益末吹之,并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
又方 未龙骨为散,著苇筒中,吹鼻孔中即断。苦从耳出亦可吹之。
又治鼻衄积年,夜卧起,而肩头有凝血数升,众治不瘥方。 舂?叶,绞取汁,日饮三升,不过四五饮愈,神良。
治小便血,菟丝丸方。 菟丝子蒲黄干地黄白芷荆实葵子败酱当归茯苓芎?(各二两) 上十味,合捣为末,以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加至五六丸。刘洪玘方。已效,常服。忌酢物、芜荑。
生地黄汤,治小便血方。 生地黄(半斤)柏叶(一把)黄芩(二两)胶(二两)甘草(二两) 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绞去滓,纳胶令烊,取二升半,分三服。 观该书,乃仲景后经方收集之作。正如该书之名,盖习仲景方术后,细品经方配伍要用之真谛,良有益也! 此书以前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过校注本。 是的!但网上还没发现网络本。
因此希望同仁共同精校补充,亦为经方家之网书幸事!
[ Last edited by 刘志杰 on 2006/6/8 at 13:28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