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s
发表于 2016/9/28 12:49:32
因为 患是头胀, 提示肝有郁, 用泻肝的方法去肝郁.方选四逆 散 泻肝
lyjun2401
发表于 2016/9/28 14:23:53
患者没有表现出阳明热证,也没有太阳证,
吃牛筋等难消化食物后,加重了头晕脑胀,足厥阴肝经循行头顶,
患者咽喉不利,足少阴肾经夹喉而行,
吴茱萸汤主之。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6/9/28 21:46:06
感觉这个医案让人无从下手。患者喜温,应该不是热,但患者的病确实是由艾灸引起的。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根据患者咽喉不适,选半夏厚朴汤。 厚朴9半夏12茯苓12生姜15紫苏6
aqua88
发表于 2016/9/28 22:04:25
本帖最后由 aqua88 于 2016/9/28 22:15 编辑
火邪错逆,生成痰浊导致咽喉不适,气血脱位,眩冒,心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水中火
发表于 2016/9/30 16:36:59
还不对。
xiaoyao
发表于 2016/9/30 17:30:57
本帖最后由 xiaoyao 于 2016/10/1 08:08 编辑
昨天想到是不是属于阳明经证,用白虎汤清热?
晚上自己感觉不对,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热证,没有大渴,大量出汗,大便干燥等等,
头胀,是否能用“胃逆”来解释?足阳明以息息降下为顺,胃气不降,则有饮食不下、头胀等症状,降胃气即愈。
是否用的“旋复花代赭石汤”?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虽未明言治头胀,JT提到过,旋复花代赭石证一个辩证点就是:吃完饭后总是感觉食物要返上来点,有嗝气的感觉,再看两味主药:
“旋复花:《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代赭石,其性重坠,善降逆气,张锡纯先生治胃气不降之证必用之药”。
患者虽然是艾灸引起的,但是早就有这个症状了,而且属于吃完饭后发作,
感觉此方与病症正合。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6/9/30 22:02:36
考虑患者寒热错杂,肝开窍于目,方选乌梅丸改汤剂。 乌梅30枚细辛6干姜10黄连6炮附子6当归4川椒4桂枝6党参6黄柏6
jqs
发表于 2016/10/1 09:20:04
考虑到几种误治后救逆法.这种情况是不是火攻伤肺?方选亭厉大枣泻肺汤.
水火人生
发表于 2016/10/1 21:32:03
大肠与胃同属阳明经,大肠主升,胃主降,形成循环,升太过,胃降不及,所以头胀,降胃为主,灸足三里即可。经方用白虎汤。
爱中医654321
发表于 2016/10/2 08:19:52
艾灸引动饮邪?头胀,眼胀厉害,苓桂术甘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