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贝 发表于 2016/6/18 08:35:15

本帖最后由 八分贝 于 2016/6/18 08:41 编辑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方八。

非·非·情 发表于 2016/6/18 08:43:47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方八。
支持

阿老表 发表于 2016/6/18 11:08:09

满胀不痛为痞,用半夏泻心汤。

wxlzm518 发表于 2016/6/18 11:21:53

饮阻脾胃,故吐涎沫;四肢沉重,兼有湿,治在中焦。半夏干姜散。

初学之人 发表于 2016/6/18 11:49:21

案例,“ 睡眠浅短,不易入睡,没有深度睡眠,白天较怕冷,晚上睡不着时又觉得很热,盖不住被子。”是恶寒又恶热。“胃部堵胀的感觉,老想嗳气,嗳出来就舒服。”是心下痞满。“很容易受到惊吓,莫名就会被吓一跳。”是肝胆虚,究其因,痰湿困阻阳气,阳气不升达,故惊,可见于“每天都有吐白色痰沫,起床时较多。”及“四肢沉重,行动笨拙。”。“眼泪到眼睛会有刺痛。”亦属肝,肝开窍于目。“皮肤上用力就会有红块。”是脾不统血。虽大便2天一次,然夹不消化之食物,又“当时喝水太快噎住了的感觉,就开始出现这种老想嗳气的情况”,又腹部“有肠鸣音”。考虑生姜泻心汤。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6/6/18 14:33:58

患者白天怕冷,肾阳虚;胃堵,满,胀,凉,大便有未消化食物,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吐白色痰沫,四肢沉重,大便湿粘,脾湿;方选小补脾汤加附子即附子理中丸改汤剂。

aqua88 发表于 2016/6/18 16:26:53


情绪容易愤怒,晚上一点后难以入睡,木克土,脾虚寒不运化(干姜,人参),大便湿粘有不化之物,寒性便秘的患者不太会有像阳明腑实的肚痛,晚上盗汗(五味子),四肢沉重(白术),爱嗳气(旋复花),处大补脾汤。。。

sealeft 发表于 2016/6/18 16:42:30

这位患者的主证应是长期的嗳气,可理解为心下痞,所以胃不和则卧不安,加上肝虚则易惊,故应选用旋覆代赭汤,方中旋复花代赭石可以去嗳气,也可镇惊和血,参姜夏枣又可调理脾胃

李建功_Andy 发表于 2016/6/18 16:53:10

有表证,恶寒,项强;有里证:心悸桂枝甘草证,胃满,白痰说明有寒饮;丑时醒来,易怒指向了肝; 我提议小青龙汤。

eaTea 发表于 2016/6/18 17:37:38

这个案例再一次验证了女人的病怎么可能不带情绪呢?
“发病原因:1996年生孩子后,身体未调养好,家庭关系也不好,心情紧张抑郁,1999年孩子住院在医院陪护期间看到病人的生死惨况之后,心里一直害怕,慢慢开始会睡不着,后去外地父母家住了两周,感觉心情一下开朗,睡眠又好了,但回来后干了1个月上门推销的工作后(是晚上6点到11点),情况又不好了,加上夫妻间一直吵闹,失眠从此就开始成病了。感觉别的病都是睡眠长期不好,慢慢表现出来的一个个病症。”
静等先生答案。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治胃部堵胀失眠一例(答案已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