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有代表性例
本帖最后由 从医德为先 于 2016/3/14 13:15 编辑昨天中午友人介绍某位女士患者来诊。友人预先称,该女士从事饲料推销业务,因近年养殖业不景气心情每有不舒。及诊,34岁,中等个,体略显丰。观其舌,体薄而滑,质红苔薄白。诊其脉如下:右脉浮取寸、关浮滑,寸部犹如有一米粒滚动;中沉取,觉脉弦中略滑,去势甚疾。左脉则浮中取寸、关滑,中取时关部尤为滑大,沉取尺部弦实。此肾气不固、肝胃不和且宗气下陷颇剧也。遂告之:经前右乳胀疼,经期则腹部剧烈疼痛。患者曰:然,西医说是子宫内膜异位并劝我做子宫全切除手术,恳请先生处药。先取小柴胡、肾气丸、理冲汤化裁,处药如下:党参40克、黄芪40克、柴胡12克、黄芩10克、熟地30克、茯苓12克(捣细)、黑顺片6克、蛇床子20克、三棱3克、莪术3克、土元6克、桃仁10克(捣细)、红花10克、木香6克(后下),四剂。是药,以党参、黄芪、柴胡疏肝,以黄芩清热,以熟地、茯苓、黑顺片固肾,以蛇床子温阳,以三棱、莪术、土元、桃仁、红花破瘀,以木香理腹部之气滞。唯因肾气不固,虽加益肾之品,但升提及攻逐药偏多,故仅用四剂即需换药。说明:以前曾用名为chqs(即春华秋实之意),因电脑系统重装,密码丢失而不能登录,重新注册。 内膜异位症也是常见病症了,但还未见成功的案例,希望看到后续疗效。谢谢!收藏了。 sunjingxin1955 发表于 2016/3/18 06:24
内膜异位症也是常见病症了,但还未见成功的案例,希望看到后续疗效。谢谢!收藏了。
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从症状来说,属于血瘀,而患者在经期也确实表现为血瘀特有的刺疼。西医谓雄性激素缺乏,多嘱患者尽量少食用大豆制品。西医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可以作为参考。故治疗此病,活血破瘀药物自始至终需要加,而含有雄性激素或类似雄性激素的蛇床子、鹿角胶(霜)、仙灵脾等亦需加。因为实际使用时鹿角胶伪劣品太多、鹿角霜效果并非很理想、仙灵脾少用无益多用占体积又太大,所以用价格低廉但效果好的蛇床子。
以前曾治愈数例,有两点体会:1、病人虚实夹杂,扶正是关键。2、治疗稳扎稳打,时间需要几个月,不是像某些书上说得那么快。
考虑小柴胡汤时,去半夏之破气,去甘草、枣之滞腻。用活血破瘀药物时,红花、桃仁起效虽快但活血尚可而破瘀力度不足;三棱、莪术药力和缓持久,加土元后可以不必再用水蛭、牛虻等。 从医德为先 发表于 2016/3/18 12:34
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从症状来说,属于血瘀,而患者在经期也确实表现为血瘀特有的刺疼。西医谓雄性激素缺乏 ...
谢谢老师的耐心回复!您的此证着急不得,需稳扎稳打,扶正为主等皆为良训,此条和下一条都复制粘贴到我的文件夹中,以备不时之需。
本帖最后由 从医德为先 于 2016/3/21 00:13 编辑
二诊:
患者面色晦暗(乌)中泛红。左脉长,略粗;右脉如前,但寸脉已显和缓,重按时尺部向里滑动。总体而言,脉去势疾(来有力而后继不足)。
其治重点在肾,宜考虑中焦土不制水。
处药:肾气丸化裁
熟地4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桂枝12克、黑顺片6克、锁阳20克、蛇床子20克、党参30克、沙参12克、台乌药10克、芡实米15克、三棱4克、莪术4克、土元6克。
六剂。
嘱患者忌生冷、辣椒、牛奶,少喝茶。
解释;1、以肾气丸(熟地易生地)中诸药固肾。加蛇床子温阳。山萸肉药力呆钝,舍弃不用。咸大云药力和缓而确切,但不干燥、价格贵,以锁阳代之。2、 加党参照顾中焦,亦防三棱4克、莪术4克、土元6克之损耗气血。炒白术药力呆钝,不加。3、加沙参润肺。肾阴阳足、肺气升降正常,肝气不横逆,故加沙参甚有必要。4、加台乌药暖宫。但该药用后白带易多,系寒湿之邪外出,预先告诉患者。5、温肾助阳及活血破瘀类药物很多,不必样样都加。且此证需缓调,急则难达。
久病患者,多虚实夹杂,纯虚纯实者少见。单就虚而言,必上、中、下均弱。即便桂枝汤证,愈后宜需对中下焦用药,以起巩固作用,否则日后必百病丛生。今之网上众人,夸夸美谈者众,其高论每令人不敢苟同。真正临证,就那么简单么?更有甚者,将是否会治感冒作为评价中医是否会治病的标准。治感冒果真那么简单?如果果真简单,张仲景何必辛辛苦苦写出《伤寒论》?说白了,《伤寒论》就是穷究如何治外感(包括感冒)的书,就是讲外感在失治、误治后如何挽回的书。后人研究、学习《伤寒论》的理法,不局限于治外感,那则另当别论了。 学习 从医德为先 发表于 2016/3/21 00:09
久病患者,多虚实夹杂,纯虚纯实者少见。单就虚而言,必上、中、下均弱。即便桂枝汤证,愈后宜需对中下焦用 ...
“《伤寒论》就是穷究如何治外感(包括感冒)的书,就是讲外感在失治、误治后如何挽回的书。后人研究、学习《伤寒论》的理法,不局限于治外感,那则另当别论了。”
先生此言真我师也!今年春节以来的医疗实践和学习伤寒的体会,真切感受到,《伤寒论》其实是论述被寒所伤之后的病理及其应对的著作,与先生的结论不谋而合。且由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发于阴也而推论出,中医学的阴阳,具体到病理上即寒热也。
再次感谢先生!
知先生以前chqs网名密码丢失,无法找回前此所发之文。建议尝试如下方法,可找回以chqs为名曾发的文章:
将一篇曾经在民间中医网上发表过的文章题名输入该网首页的搜索位置:
首页上“民间中医”四个半黑半红大字和网址链接之下,横贯左右的一条蓝色条带,里面白亮色的五个主栏目名称下,是两行白底小四号黑字分栏目名称,左下侧:
灰白色条带左侧,“热搜”两个粗体字左边一个显微镜的左边,一个淡灰色的小三角旁有“帖子”两个浅灰色字;竖格旁的白色条带中最左边是“请输入搜索内容”的一行浅淡灰色字。把文题输入该处,然后点击小三角,接下来显示一个竖框,再点击其中“帖子”二字,曾发过的该文就会呈现在“网页列表”中,点击搜索的民间中医网下该文题名,就进入了该网该文的页面。再点击该文之上显示的民间中医网你的chqs网名,点击你自己的文章列表,应该所有的发于该网的文章就都找到了。所有采用复制粘贴等方法,将有用的文章及其相关信息保存到自己的优盘中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