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医火针魅力,摆脱腰腿疼痛不是梦
导语最近有朋友向中医出版后台留言讲述了自己的腰痛史:上学时睡觉的床就几乎是木板上铺一层床单,睡得仍然香甜无比。可到35岁以后,腰就开始挑床了;40岁以后,几乎睡不惯家里以外的任何床。凡是遇到硬一些的床垫,就觉得自己的腰是悬空的,半夜里会疼醒。腰腿痛病因复杂,病情反复难愈,给患者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痛苦和不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火针疗法如何来治疗腰腿痛!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腰部或臀部及下肢部疼痛,转侧不利,坐立时不能直腰,劳累及遇寒时加重,病情严重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或伴有下肢发凉,甚至肌肉萎缩。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或在腿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指出,该病与肾虚、风邪入侵有密切关系。
【诊断要点】
1.一侧或两侧腰痛,或伴下肢疼痛。或痛势绵绵,或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需排除腰椎骨折、肿瘤、结核等腰椎骨本身的病变;需排除内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腰腿痛,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盆腔炎、子宫肌瘤、胰腺癌等。
【辨证分型】
1.寒湿侵袭
腰部重痛,酸麻或拘急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腘部,逢阴雨寒冷则疼痛加剧。舌苔白腻,脉沉缓或沉濡。
2.闪挫血瘀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疼痛以夜间为基,轻则俯仰不便,重则卧床不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3.肾虚劳损
腰腿部疼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坐卧则痛减,常反复发作,缠绵不休。偏阳虚者,则伴少腹拘急,面色白,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伴有头昏,耳鸣,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治疗】
1.取穴
主穴:大肠俞、阿是穴、环跳、委中。
配穴:寒湿侵袭型配腰阳关、命门、风市、昆仑,闪挫血瘀型配穴参“扭伤”一节,肾阴虚型配复溜、太溪,肾阳虚型配命门、肾俞。
2.操作方法
主穴以中粗火针速刺,点刺不留针,深2~5分;寻找最痛点或在疼痛部位附近寻找血管怒张或弯曲的部位,火针点刺放血,视血量多少可辅助拔火罐,令瘀血(黑血)尽出。配穴根据情况,或用火针刺,或用毫针刺,以得气为佳。环跳穴芒针深刺,使麻感或触电感下窜至足部,但针感不可过于强烈。
3.要领及注意点
有部分患者,经过几次治疗,腰痛明显缓解,唯留小腿外侧疼痛、麻木不减,可用火针散刺,或加拔火罐,以强通局部气血。对于足外侧麻木者,可在足窍阴及至阴穴放血,以畅达经水之源。若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但觉踝部行走时无力,可点刺局部穴位,如解溪、丘墟、昆仑、商丘等穴。病久肢寒者加灸法。
【典型医案】
郭某,女,47岁。2011年6月6日初诊。
腰部重痛酸麻4年,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弯腰时酸痛尤甚。诊前因劳累复感风寒,症状加重,腰部拘急强直不可俯仰,连及右小腿外侧及足外侧,疼痛、麻木,卧床时转侧艰难,咳嗽或排便时疼痛加重。腰部CT检查:第5腰椎至第1骶椎椎间盘突出。诊见患者舌苔白腻,脉沉缓,证属寒湿腰痛。
遂用焠刺以温经散寒化湿,取穴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命门、腰阳关、委中,针后即感腰部松软,疼痛大减。按此法共治疗15次,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临证备要】
腰腿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究其主因不外乎风寒侵袭、经脉痹阻,气滞血瘀、经脉不畅(包括跌仆外伤),精血亏虚、经脉失养等几个方面。因腰为肾之府,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因而腰腿活动自如。反之,则易发生腰腿痛。故在治疗腰腿痛时,以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为治疗法则。
火针借火热之力,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取大肠俞、委中、昆仑穴,属循经取穴,可疏通足太阳经气。环跳一穴通二经,可迅速疏通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是治疗下肢疼痛不利的要穴。风市善于祛风散湿。选用阿是穴,火针可直达病所,能温散凝滞之邪,有迅速止痛之效。取命门、腰阳关,可助阳散寒化湿,是治疗寒湿腰痛之要穴。复溜、太溪补肾,为肾虚腰痛必选穴位。通过采用上述穴位施行焠刺,可强力温通经脉,“通则不痛”。由此可见,腰腿痛是火针治疗的优势病种。
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内科、外科、骨伤科、神经科、肿瘤科疾病均可引起腰腿痛。一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理化检查鉴别诊断。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睡眠的可加用安神定志的穴位,如百会、内关、风池等,神宁则痛轻,即所谓“心寂则痛微”。以上治法对实证患者取效迅速,对病程较长者应注意补气血、养神明,可仰卧位取四神聪、本神、足三里、关元、气海、合谷、太冲等穴,也可结合腹针,全方位调畅气血、养血柔筋。
本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药调理。部分患者配合牵引、推拿、理疗等外治法,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患部注意保暖。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本文选自《火针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 光主编),由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推荐发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