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发表于 2006/5/21 01:37:47

[原创]刘氏脉诀-肝(胆)脉 附:简谈诊脉方法

为不误后学,我鉴于讲了《左右之误》,因此给予如下更正。
这里讲的左右,是以我们自己身体做参照的。

[原创]刘氏脉诀

肝脉总论

肝性喜柔,欣欣欲秀。条达而荣,遏抑而憔。

平和之际,微弦有神。粗细浮沉,安适为要。

旺乃邪盛,弱为正消。年少偏旺,耆老常凋。

右关定位三部寻,细把将军腹内敲。



第一脉


弦而不粗,中取有力。微浮之地,强硬难调。
肝气塞滞,郁结不通。烦恼压抑,所愿何从。
两胁胀满常作痛,胸背上腹亦难安。烦闷项强燥易怒,经痛量少色紫黯。


第二脉


右关弦大,强硬难柔。重按粗盛,抗手不休。
肝风内动,炎火汹汹。目赤眩晕,呕便黑红。
躁怒眩晕口干苦,胁痛耳鸣难闻声。溺黄便秘面充血,薄厥偏枯有凶征。


第三脉


右关微沉,应指皆弦,脉体细弱,无力不喧。
肝虚不足,血少何荣。二目昏涩,月信不中。
眼干目涩视昏渺,手足麻木耳鸣晕。爪甲枯败性急躁,经少色淡闭难循。


第四脉

右关及尺,细紧无和,实而有力,生意奈何。
寒主收引,生机退位。急需早图,如刃成魅。
少腹痛引睾丸痛,疝颓囊肿寒不通。寒滞其经如玉树,就暖避寒下元宫。


第五脉

右关沉缓,无力而散。无力湿热,有力湿攒。
肝胆有湿,虚热相交。湿重于热,急黄胆燋。
外眦睛黄皮色赭,胁痛溺赤呕吐噁。食少腹胀倦乏力,脂油腻肝患沉疴。


第六脉

右关粗弦,浮而有力。顶手躁数,右脉无异。
风毒外染,恶药伤肝。岌岌而炎,里邑或染。
罴极不保身无力,饮食无味口苦干。即使内外无症状,尤是凶恶早图安。


第七脉

右关之脉,突起如豆。顶手有力,强硬暴骤。
收政太过,金来乘木,硬缩难生,欲折可怖。
倦懒腹胀食难入,大腹水泛伴黄疸。胁下肿痛便溺涩,甲白掌红见蛛丹。


临床左关部常见之肝(胆)脉,暂时总结到此。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诊脉法。另外,也对上述7脉作一下详细讲解。

1、脉诊的临床地位

脉诊又称切脉。属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内经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

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那么,把切脉列于第四位,并谓之巧,是否就是说切脉在四诊当中不重要了

吗?就临床来说,绝对不是!

内经所谓“神圣工巧”决不是有意在给四诊排名次!而是对四诊的对应性形容,

无褒贬之意。

望而知之谓神。神是什么?机体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精神气色以及形体变化!

《说文》对“神”的解曰:“天神,引出万物者。”

所以,我们可以将望而知之谓神理解为“望何而知之?神气神色也。”

同理,“圣”是什么?《说文》曰:“通也,从耳”。即听其言,闻其声而知之。

要正确的和错误的都听,有取舍才是“圣”。至于所谓“圣人真人”等之说,是一

种引申,不在此论。

“工”者,《说文》曰:“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即问诊要讲规矩,要头头是

道,不能乱问,要一问中的。

一句话,开口一问就问到患者痛楚,问到心里!

“巧”者,《说文》曰:“技也,从工。”即手上功夫,其它三诊不用手,而切诊

是唯一用医者的经验之手实际触摸患者,从而探知病情。除脉诊外,尚有切肌

肤,切经络等等!有人称脉诊为“三指禅”,确不为过!

西医也一样。真正的好西医十分注重“触”“扣”之诊,即检体诊断。

看到上面所论,相信诸位同仁会感觉到切诊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我们常将切脉

作为明病情,知症状,细辨证的第一步,之后是问闻望相结合。才会百诊不殆。

2、脉诊的分类

(1)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是指身体的头,寸口、足部三个部位各有三部脉,共有九种。

狭义的三部九候,是指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又有浮、中、沉(即

举、按、寻)三种候法,三三为九。

(2)经脉脉法

十二经奇经八脉的脉象,在此暂不作论述。

我们临床常用寸口脉来进行诊断和辨证。为什么?因为:

1、方便快捷,不用脱衣跣足,医者乐其易,患者乐其简。

2、肺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肺又是人体与外

界交换能量和信息的主要场所。肺之经脉在寸口。

3、心为君主,藏神,主一身之血脉。是身体内部能量与信息的聚会之地。

心与肺,一君主,一相傅,一主血脉,一主气,二者同会于寸口。盖一国之

事,皆会览于国之君主与宰相。身体也如此。

另有全息之说,也曾有所解释,请参阅相关文章,作为一个佐证。

《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

3、寸口脉诊法。

内经曰:“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在我们自身右侧)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在我们自身左侧),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左以候左,右以候右。

根据临床,这里有几点要说明。即两尺部可以候两侧季肋。左尺候肾水,右尺

和右关及左关相参候相火。另外,哪一部脉弱无力,就是哪部火不足。左右尺还主腹部病情。上竟上,是寸部再上移半指,其脉主头和主胸喉,但可互相参看。下竟下,是尺部再向下移一指,可候少腹腰股膝胫足的病情。另外诸“腑”的寸口部位就是相表里的五脏寸口部位,但要结合实际生理部位来推。

4、寸口脉象。

寸口脉象主要分整体脉和分部脉。

何谓整体脉?即寸关尺三部都呈现一种脉。如三部皆弦。

何谓分部脉?即三部脉中,寸关尺各有不同脉象。如寸虚,关弦,尺芤。

临床要记住的脉有:浮沉、大小、虚实、迟数、滑涩、弦细、长短、洪芤革、

促结代。

另外,在临床中,常见各种脉象不是单一出现,而是以相兼脉的形式出现。这

种脉就是某一疾病的特定脉,需要临床实践总结和传承。切而知之的瓶颈也在

此。

至于素女脉的六亲、荣辱、灾福的脉法以及有些人的脉象起卦、脉象风水等,

微术末技,于医家有补者甚少,望学者不要误导。

5、脉诊与问诊结合的艺术。

临床常见患者来诊时,常一言不发,投腕待诊。什么意思?你不是中医吗?好

中医就要评脉说病。你说的准确,好,赶紧开药就是!说的不对?嘿嘿!抬身

就走,嗤之以鼻!南韩人看中医,就是一个代表,更甚于中国人!

所以我说,学中医不容易,要过临床三关,诊脉就是一关!第一关不过,是不

会有多少患者找你看病的!这是事实。

实际上,临床有很多脉证不符的,也有很多有其脉无其证者。你即使精通脉

法,也不敢说开口就板上钉钉。

怎么办?用”工“啊!”工“就是有规矩的巧饰啊!

怎么应用啊?譬如一个患者见到脉弦,你就问:头晕吗?患者说不晕。(呵

呵,如果你开口就说:你肯定头晕!那么后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接着再问:口苦咽干吗?患者就可能会惊讶的说:太对了。再问:胸闷胃不舒

吗?有默默不欲饮食吗?患者会兴奋地说:很对,就是因为这个才来看病的。

再下去,你不用问,患者自然就会娓娓道来,不问自招。

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很多病都有一个特定”征候群”。看到某个脉归某个“症候

群”,不妨拿几个症状来问。一旦问对1-2个症状,其它症状就可随之“捋”出

来。

上述方法,要在脉学上有过硬功夫才可得心应手。否则,超过三问而不应,会

非常尴尬。

另外,在诊脉前要向患者交代,即有脉症不符的,也有很多有其脉无其症者,

需要科学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脉诊云云,相信患者会理解的。

下面讲一下临床常见的7种肝胆脉(还有很多,但以此7种最多见)。(待续)

肝与胆皆属木,应春天万物生发之气。欣欣向荣,生发不息。顺其条达之性,

则生机常在,如果受到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便会郁郁不舒,进而导致疾病产生。

肝胆正常脉象是“微弦”。即: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的感觉,要不浮不沉,

不粗不细,软硬适中,不快不慢,跳动柔和,并且要在春天三个月出现,才是

真正的无病脉。其它季节也可见到,但终归属于不协调。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

青少年无论季节,见到此脉,均属正常。

如果脉象出现太过与不及,太过邪盛,不及正虚,均属病脉。

肝胆脉的部位在左手关部。

第一脉

左手关部脉弦,不粗大,沉浮之间,即中取,强盛有力顶手,再浮取轻按,脉

象强硬而不柔和。

该脉主木郁,肝气郁结。现代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抑郁症,月经异常,

胆囊炎、肝胆结石常见此脉。

症状:两胁胀满疼痛,胸背部胀痛,右上腹疼痛拒按,有时疼痛在右肩背部。

或胸闷气短,项强,烦躁易怒,痛经,经来量少,色黑,有时夹杂瘀血块。

以上都是因为情志压抑,心情不舒畅,恼怒太过伤肝所致。


第二脉

右关脉弦,大而粗,按之强盛有力而顶手。

临床为厥阴太过而生风,有”飓风“之象,所到催枯拉朽,极险恶!

其症状可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急躁易怒,面目红赤充血,胁肋痛,口干苦,尿黄便秘。非常凶险。

西医的高血压、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结膜炎、肝硬化、脑中风等,常可见此脉。



水寒土湿木郁之间的病理关系
浅谈学习和研究中医的方式方法
本草精论-细辛
本草精论-附子

本草精论-桂枝
通经点穴法治疗腰突症120例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粉瘤的方法
网球肘的最佳疗法-针刀松解
温灸简谈

[ Last edited by 刘志杰 on 2006/6/9 at 22:48 ]

hillman 发表于 2006/5/21 10:42:48

不错,有没有心脾肺肾的脉像??

刘志杰 发表于 2006/5/21 18:36:08

有机会的话,会在有限范围全部发表。

三七生 发表于 2006/5/21 22:13:31

先生有意开诊室吗?

月含山 发表于 2006/5/22 08:49:17

呵呵,民间中医又多了一个高人。真是可喜可贺。

kankan 发表于 2006/5/22 15:39:05

大家都在学脉
楼主能用现代文来解说那就尽量写现代文吧 不然推广起来真难,要知道脉这东西是靠感觉的,而网络上只能通过文字来表术那感觉!

刘志杰 发表于 2006/5/22 15:43:09

好的,我会注意的,另外,我的用意是让学中医的人尽量多学些古文,对今后自修有裨益的!

刘志杰 发表于 2006/5/24 03:04:38

待将肝脉的几种临床脉发表后,会逐条进行注释。

古月 发表于 2006/5/24 03:11:38

怕大家没注意到,提醒一下:
刘先生已在一楼新增了第二脉的文。

(此文只是提醒大家,以后我会自删。)

yuxiaoyu 发表于 2006/5/24 07:57:32

古文好,言简意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刘氏脉诀-肝(胆)脉 附:简谈诊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