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医学病理学认识桂枝汤的作用——初论中医学之整体理念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9 10:49 编辑三、用现代医学病理学认识桂枝汤的作用 ——初论中医学之整体理念
此文为关于张巧梅案的继续,由于文章内容重大,所以单独列出成文,给了“三”的序号,详细情况参看我的帖子《表寸能参天地玄机... ...》第77楼,这里给个链接:寸表能参天地玄机 科学可解脉象谜题 [复制链接]
本文题目“整体理念”我自己的本意应名为“完整逻辑”,而如题,则是采取中医自我认定之成说,也是相对于前述文章中指处置张巧梅病案的医生所秉医理之中,只知道其发热需退热而不知更需驱寒,只想复方氨基比林可以应用于感冒而无视其适用证和禁忌症,错误运用点滴等,实在是逻辑不通,之所以用半边逻辑来称呼还是客气的,实际是说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一半而不知另外一半,即片面看待与处置疾病之意。更深层的意思是,不仅此一个医生发生上述问题,而是整个医学理念的问题。所以选择桂枝汤为论题,是因为张巧梅的初次就诊很可能就是桂枝汤证及其变证小柴胡证,而且桂枝一剂又是群方之首,选择它更具说理意义。中医学的“完整逻辑”也只是一个临时名称,最后将有一个更恰当的称谓代替之。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病理学解析桂枝汤的作用机理,实则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意。 中医学发展到今天,有关桂枝汤各种著作,包括临床记载疗效者,可谓浩如烟海,以分析其医理药理为主的更是包扩了所有的经方大家,当然其分析都是站在中医学角度加以认识的,我还未发现有谁主要用现代医学之理解说之。我之所以如此做,还是以前的意思,让西医明白自己的不足究竟是什么,让更多人明白祖国医学更具合理性和实际应用性,有更高的医学价值,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之结晶。也就是说,祖国医学从正式诞生那个时刻起,就已经站在了其后千年万年只有仰望的高峰,西医学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从微观角度拓展了中医学的视野,属于术而非道的发展,更实际的意义是一而再的证明着中医学更具科学的价值,中医学从诞生那一刻起,就站在了道的后世再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包括中医学自身,后世也就剩下解释理解和丰富的分。 桂枝汤看似简单得很,药仅五味,却是现代医学治疗感冒的所有医和药无法望其项背的。首先,这五味药用中医的眼光看,是占全了中医的五味——辛苦甘酸咸,也就是说,是在调动人体的全身资源和力量来治疗修复正在受到侵害的肌体。何以见得,从中医角度,前文说了,无需我来饶舌,就按照西医分析的方法,一味药一味药的解说,不厌其烦,这也是阐明道理的方法。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9 10:50 编辑
首先君药桂枝,这是一味辛味药,入肝兼入肺。广州中医药大学 束永康《桂枝汤应用举隅》引用邹澍《本经疏证》載:“桂枝其用有六:一曰和营,二曰通阳,三曰下气,四曰利水,五曰祛瘀,六曰补中”,另外山西名医门纯德喜用桂枝,赞其“能升能降,既入气分,又入血分,”!
现代医学研究桂枝汤有: ①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②改善消化系統功能; ③解痉、镇痛、镇静; ④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血液循环及扩张血管; ⑤抗过过敏作用; ⑥双向调节作用。 西医喜用单味药,说实在的,西医开发了那么多的纯中药制剂,还未见用桂枝开发治疗感冒和其他用途的药物,既然发现了桂枝这多作用却不知利用,骨子里瞧不起中医中药才是根本。 再看甘草一味,其味甘,是地道的脾胃药,兼入肺肝肾。《汤液本草》:入足厥阴、太阴、少阴经,以金匮所宗为是。可用于解毒,可用于温煦和激发脾胃,不用再列举西医对其成分和功能的分析,只说方舟子指责的那个植物激素样作用,可能认为其有能促性早熟功能,不然他也不至于单独说儿童大剂量(2克以上)用甘草的副作用,这是西医对于自己所造激素的正确认识,未必符合中药的情况,但对于没有激素说的中医药倒是一个提示:之所以甘草能量(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这是所有粮食作物和高蛋白质食物的共有特征,都可健脾胃,益生命)含量不高却能够健脾强胃,应该主要就是这个激素样作用,借用现代网络术语来形容甘草在桂枝汤中的地位就是——在其他药物的辅助下,“激活”因抗邪被冷遇了的,已经呆滞少动的以脾胃为代表的消化系统各项功能,包括小肠为主的免疫协调机制。近年西医的提高免疫功能,也不得不借助中草药了,其中就有桂枝汤吧。中医也把这个术语当成了自己医药功能的常用词,而扶正一词倒反而不常用了。 以上,桂枝和甘草的组合就已经不得了了,最大的作用已经有了两点,一是加强了心脏的功能,使心搏在本已心率加快而发热基础上更加有力,其强心的功能要好过西药的强心剂。 第二是激活脾胃的功能并且本身就带有能量。人一感冒,除了发热流鼻涕,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不想吃东西和浑身难受。你想啊,这个时候,原本用于消化食物的血液都跑去体表抗邪去了,脾胃的血液供应少了不说,温度此时也会有变化。人体肠胃之内最适宜消化酶类和活性菌类存活和生化作用的温度,必定是在人体健康情况下的37°C左右,低于36°C高于38°C肯定是要罢工的,而脾胃自身的正向蠕动也会减弱或停止,更何况没有了血液的支持。所以你不仅不要吃东西,原来已经吃进去的,还没来得及消化的停止了消化,于是我们看到那些发展到少阳证的感冒,此时会呕吐出刚吃进去的还原汁原味的食物,或者是半消化的已经吃进去两三个小时的食物,如果胃口是空的,那就呕吐淡绿色的苦胆汁(这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以免不消化的食物在胃内长时间产生毒素毒害肌体)。 此时桂枝甘草的组合就不仅是强心健脾胃了,对于侵入体表的寒邪,西医叫做病毒细菌,在“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血液循环及扩张血管”的作用下,一副怎样的图景不用再要我描绘了,况且脾胃(中医代指包括小肠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苏醒了过来,免疫机制发挥了更强大的功能,一般来说,西医也就到此为止了。但在中医的世界里,这才是开始而已。且看: 生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诸经。.《本草经疏》:生姜所禀,与干姜性气无殊,第消痰、止呕、出汗、散风、祛寒、止泄、疏肝、导滞,则功优于干姜。有它加入进桂枝汤,其作用与上三味相合,分别调动了心肺、脾胃、诸脏腑开展积极的工作,对于脾胃和外感诸证已经可想而知。这还没完,且看再加入大枣,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已经处于饥饿状态的胃肠和肌体有了食粮——提供用于发热和身体各脏器细胞的动力能量,尤其是补充心肺脾胃所需之能量,改善其工作状态,让它们更好的工作,这就等于给五脏六腑准备了一个粮草装备库。无怪乎《辅行诀》将其定位于土行药——甘味——火位,是心肝肺肾,同时包括自己在内的甘土中的动力源泉。然后在服用桂枝汤的时候还要热服一盏热粥,用于进一步提供热源和发汗的汗源,加强其战备需求,使前线的战斗更显兵精粮足,疲惫的肌体和呆滞的脾胃更好的活动起来,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 最后说一下白芍在桂枝汤中作用问题。我搜集到的关于白芍的资料,包括名医大家的各家论述和医案估计也有几万字之多了,简要直截地说其性味微凉、味酸,具有益血养阴,舒张收敛双向调节之功。用在桂枝汤中,懂一点中医的人第一个直觉就是芍药甘草汤之舒缓平滑肌和因寒凉引发的躯体头颈拘急疼痛、不适,是中医人人尽知的,这是与甘草复合之后的舒缓功效。这一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主任樊代明教授在论述西医止痛除了麻醉剂镇静剂,就剩下吗啡了,但有两味中药,各自独立时并不具有止痛功效,但只要一结合,其止痛镇静的功效确切且持久,不留任何后遗症,说的就是芍药甘草汤。而我们中医人知道这两味药的作用远不止此。这里要说的桂枝汤中白芍的作用,就是连中医人也未必想到过的,我也是假说的一个问题。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8 11:08 编辑
这个问题就是,人感冒后,饮食消化具皆停顿下来,肠胃温度和环境改变而致,但大家想过没有,消化器官有一家并没有因此而停顿下来,这一参与消化的器官不是别家,正是胆腑。大家都知道感冒半表半里的少阳证,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的《伤寒论》证治。如果感冒时腹胃是空的,或者呕吐得没有东西可吐,往往会呕吐出绿色的苦水,这就是呕出的胆汁。由于从来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何,西医也没有相关的生理病理说法,既然我想到了,那就由我加以解说吧,是否符合事实,还是有待验证,但八九不离十,还是有把握的。 也许那位要问了,这也叫问题?胆囊和胰腺公用一口于十二指肠,肠胃内无物可以消化,自然只剩胆汁了,随呕逆而出又有何可说的?然这一问可是恰到好处,这也正是我要加以发挥之处。我们都知道胆囊是用来存储胆汁(主要成分为胆红素,为血红细胞凋亡分解之后的产物)的,有很大的伸缩性,胆汁平时就存在胆囊内,而于餐后十数分钟受食气作用胆囊收缩,胆管开张,将所存排泄于十二指肠内参与消化脂肪类食物,并为食物残渣染色。而人一旦感冒,血液不再提供消化的能量,消化器官和消化酶类也停止了工作。但唯独这位胆腑大人并没有停止下来的意思,还在继续工作。为何?还不是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处理血液中衰老的红白血细胞是肝脏既定的工作之一,而且并不会疾病的原因,肝脏就停止处理血细胞的工作,而是更加繁忙起来,这是因为疾病状态下,由于发热等物理变化,血细胞要比平时更加辛苦卖力的工作,大大加速和加强了血细胞的死亡代谢,肝脏就是处理这些代谢物的脏器,它不忙谁还忙?因而此时胆红素(含铁元素的一半)和尿素氮(含蛋白质的一半,去向则是肾脏排泄出去)的生成绝不少于平时,肝脏胆腑内的胆汁也更多于未病之时,肝脏在此时更是加强了疏泄功能——向肌体输送所存血液,同时也向胆腑加多输送胆汁,于是在未曾进食的情况下,胆囊过度充盈而开启胆管开口,向小肠排出胆汁,而此时胃肠的蠕动几乎已经停止,于是在胆汁的寒性(前边说过,越纯的物质不是极寒就是极热,胆汁算是人体制造的内容较纯的生物物质,其生产过程消耗了很多的热能,因而所生也是极寒的)刺激之下,肠胃反向逆动,将胆汁反流进入胃内,开始了因苦寒而起的更大的刺激,于是胃腑痉挛,出现恶心呕吐的病理反应。而人体的病理反应还不止此,每一次胆汁的排泄都会引起胃内的寒冷向外传递,由血循环传递给全身,此时又会引起机体调动更多的热能储备和产热机能,改变发冷的状况,于是过一会身体又会重新发热,如此循环往复,出现少阳证的寒热往来状况,因此中医将少阳寒热往来证定位于胆腑是多么的准确,定义为半表半里证也是因为此时冷在肌肤之内,体表之下。 我们都知道少阳证的治疗是小柴胡汤,属于和解表里之剂,我这里是在说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而且是在说白芍的作用。是的,桂枝汤的其他几味药都说了,前文也说到了白芍与甘草合用的舒缓功能,还差白芍的另外一项——酸收收敛功能,即白芍具有舒缓与酸收的双向调节之功。于是在桂枝汤证的状态下,白芍的另一项功能——收敛正式登场,在阻断太阳证向少阳证的发展,治愈疾病中立下大功。 我们在生活中大概都有食用还未成熟的青涩水果的体验,那个酸涩,叫你不由自主的脸部扭曲,身上打颤(不是寒战),做出一副苦相来。于是桂枝汤中的白芍此时就在肠胃已经排空或者感冒初起,还没有发展到少阳证的时候,作用于十二指肠胰腺胆管开口处,与苦寒的胆汁或者胆汁气相遇,白芍的酸让胆管也不由自主的作出扭曲的苦相,闭住了向十二指肠排泄胆汁的开口,直到病退食进,恢复胆汁的排泄。 发展到小柴胡证之后,胆汁已经大面积弥漫在胃内,白芍一进去,酸和苦相遇,胃又该不好受了。另胸闷者不宜用白芍,胸闷应该是胃难受,因两者解剖位置极为相近,这时胃内胃酸过多,如果再有苦胆汁在胃内,酸苦相遇,胃部轻度痉挛,胸闷加剧了。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8 17:57 编辑
以上是对于桂枝汤用药组成的逐项解析,运用的是科学的分析法,科学最为推崇的办法之一就有分析嘛。到此,该用科学的另一手段——综合了。 我们回头看,所用的五味药: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 ,用中医的药性、味、归经分析,分别列表为: 桂枝性温,味辛,入肝肾脾胃诸经(神农本草); 白芍性凉,味酸,入肝脾; 甘草性温,味甘,入脾肺心肝肾; 生姜性温,味辛,入肝脾脾大肠; 大枣 性温,味甘,入脾胃。 以上列表中,除了苦味药没有出现,其余四味都有,但其实在药物的作用中已经包含了苦味药——白芍抑制苦味,因为桂枝汤就是要抑制苦与寒伤害免疫功能的。这五味药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指向——脾胃,当然这个脾胃是指中医的整个消化系统,尤其西医确认的小肠这位免疫淋巴细胞占全身总量60%免疫大户。所以中医的扶正,西医的提高免疫功能都是指健脾益气,也就是说,这五味药,无论是强心益肺(桂枝、甘草)也好,补肝肾(补脾就是补肝肾之精血)还是抑制肝胆、舒缓弦紧的肌肉筋脉(白芍),其核心就是一个——恢复脾胃功能,助力免疫战胜驱逐寒邪,恢复身体健康。所以,桂枝汤说到底是一剂健脾胃,提高免疫功能的药,在此基础上的大小建中汤及其加减方,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处方的。这就是中医的治疗原则——治病求本,具体执行上是急则治标,缓则求本;这就是中医人所一直自我强调的“整体观”。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疾病的生成和治愈绝不是单纯一个脏器、系统的事情,而是多脏腑互相影响,一个漏洞失水,全部长短板都无水装,所以中医强调一个表面的疮疖疥癣,都是脏腑内部出现了不协和。其内涵当然远不止这首桂枝汤,而是更加广大的天人合一概念,桂枝汤不过是这一概念的具体运用,是缩小了的天人合一而已。 这首桂枝汤体现出的中医治病求本思想,是中医行为的指向性,各种手段,各味药的选取都围绕一个核心,或者祛邪,或者扶正,其判定就是“缓”和“急”两个字,或者两者兼顾,视具体病情而定。 好了,总结到此为止,我所要阐述的中医学的全部思想、哲学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整合!
中医是整合的医学。
整合要有核心,就是病患最为薄弱或者亟需加强的地方——脏或腑。
整合是有层次的。最高大的是天人合一,最具体的是一脏一腑。
天人合一的整合,我们的祖先已经为我们完成了,这就是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及其对应的我们的脏腑经络;我们后代要做的永远都是从术的层面发展医疗的方法及其方药,即所做的一切都是遵道求“术”而已,离开这个道,早晚是要回来的。 整合思维是人类文明开启时代的共同思维方法,但只有我们的祖先成功的站上了后代永远无法超越的顶峰,创建了以“道”立身,而不是以神、以术立身的医学思想体系以及行为准则、方式。
以术立身治家齐国,只会讲究刚强威猛,做强使硬,这样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太多了;以道修身齐家治国,则讲刚柔相济。其整合之术在于从高处着眼,从低处着手。整合的核心永远是最短的那块短板,而绝不是再去加大气力去加长加强长处。短板变长变强,整体才会增强增大,这是为人也是治国之道。
中医学的整合是以自然四季变化为核心,因为正是有了地球的四季之变,才会有地球的生命现象,才会有人类的出现和生存。地球生命,无论低等的微生物,还是高等的如人类,离开四季,首先就不会有人类的诞生。人的出生、生长、衰老、死亡与动物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受着自然的支配和制约,无论人类多想自由,又多么的自由到不断延长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手脚,上天入地星球大挪移,但你的生理节律、生存周期,总之生老病死,你能逃过去吗?
人类在文明初启阶段,都有过向自然和内心求道的过程,但东西方和印度、希腊、埃及、两河文明走了不同的求道之路。东方的古中国是将自己摆在与自然同等的位置上,作为自然的一个环节来看待自己,发展出自己的阴阳五行哲学。其他文明则是把自己放到自然之外来求解自身的来路,必然让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上帝、神灵之下。 我们的来路文明符号或者文字就是河图洛书,其中的术数之理,河图所演示的先天八卦,人以及一切生命为三八木,和一六水、二七火、四九金、五零土处于平等地位之自然法则,衍生出五运六气之中医学说;洛书所演示的以五为核心的后天八卦,是以数字五为核心的物质、生物数字法则,衍生出以脾胃土枢四象为核心的医学学说。河图演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大宇宙,而洛书演示的则是以人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和人体小宇宙。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5/11/29 10:48 编辑
整合就是立足现实,利用现有条件,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所有的条件和设备都齐全了才开始行动。想想我们五六千年前的祖先受伤了,他是等到有了麻药、锋利的手术刀、消毒的酒精棉、止血钳子等才开始疗伤吗?感冒了,一会冷一会热,是要等到张仲景诞生才治感冒吗?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事,有什么武器装备打什么样的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让对手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而我则以己之长击彼之短,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依靠人民,坚持持久战,这就是当年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而不是“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如果抗日,三日必亡”,放弃抵抗,把东北直接交给日本侵略者。我们当年建设社会主义有一句最为提振士气的口号就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条件是现实,没有条件也是现实,那就立足现实,调查研究有哪些可以转化为条件的物质和因素,把这些整合起来,形成适宜的条件。医疗也是,决不能没有核磁、B超、血象仪、化验试剂就不看病,不会看病了。一个好中医的三根手指,可以不夸张的说,那就是一座多功能的强大的,价值千万的检测仪器,身体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指下。从这点看,我们的那些离开机器就不会看病的西医大夫们,造成这一医疗现实的发展理念和数千年前相比,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是超越我们的祖先还是连近古时代都不如?前文说过,即使我们后代的医疗技术多么先进,进步,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面前,永远是“术”而非“道”,我们只能在“术”的层面不断丰富“道”的内涵。
桂枝汤有很多其他的好的效果,谢谢楼主的详细分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