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ea
发表于 2015/9/15 07:39:37
光看患者的情况初学者一般都会定位在肺,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大柴胡汤:泻肝的同时肺金同时得益,这是一重;而方子里明显还有泻心的结构,就是柴胡、黄芩和大黄,两苦一咸,这样泻心的同时肺金又得益。这样两重好处让肺功能得以恢复?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09:15:35
本帖最后由 xmjulytiger 于 2015/9/15 10:10 编辑
李玉梅 发表于 2015/9/14 22:14
这与十二经脉流注图矛盾,如果疾病与时辰表现出 明显的对应关系,比如子时加重,该从胆经论治还是从肾论 ...
我的个人理解,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与内经或子午流注这一类的十二经脉并不一一对应,比如太阳证并不一定是膀胱或小肠的病,少阴证并不一定是肾或心的病。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09:21:21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4 22:55
都入心了,还泻心?
酸入肝,酸泄肝。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09:23:22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4 23:04
辅行诀说,诸辛皆属木,与你转帖的,酸入肝,矛盾其他的味道可以逐一对比,矛盾之处也有。
肝木以辛散为补。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5 13:13:25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09:21
酸入肝,酸泄肝。
又入又泻?矛盾啊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14:15:37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5 13:13
又入又泻?矛盾啊
入的是体,泄的是用。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5 17:09:58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14:15
入的是体,泄的是用。
入体难道就一定泻用吗?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21:30:24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5 17:09
入体难道就一定泻用吗?
于肝体言,辛入为补,酸入为泄。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9/16 10:13:40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5 21:30
于肝体言,辛入为补,酸入为泄。
这个结论哪来的?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5/9/16 17:18:25
辅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