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的金钥匙
《辅行诀》的金钥匙五运六气是打开《辅行诀》宝库的金钥匙,不了解五运六气的常识,就休想探知《辅行诀》的奥秘。
一、六气是二旦、四神诸汤的时空方位。
1、应周天之数,四时八节之气:《神农本草经》和《桐君采药录》,皆收载药物上中下三品共计365味,“以应周天之数,四时八节之气”。说明《辅行诀》的二旦、四神诸方,是 按照一年的四时八节布阵的。东方春分,青龙汤应之;西方秋分,白虎汤应之;南方夏至,朱雀汤应之;北方冬至,玄武汤应之。东北方立春,大阴旦汤应之;西南方立秋,小阴旦汤应之;东南方立夏,小阳旦汤应之;西北方立冬,大阳旦汤应之。
2、此六方者,为六合之之正精:二旦、四神诸方皆分大小,四神的大小方都在四神的时空方位里,为何大小阴旦汤分别位于立春和立秋,大小阳旦汤分别位于立夏和立冬呢?明明是八个方剂,为何说“此六方者”呢?原来是分之则八,合之则六。可以把四季分之为六季即六气时位,自然也可以把四时八节合之为六季即六气时位。六气分天气和地气即客气和主气,客主加临即是“六合”,六合气化生变,着人生病,则以六合的精要方剂医治,即是“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
四时八节合之为六气之后,我们就可以把二旦,四神汤的时空位置按照六气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的时空方位布置。朱鸟位于南方夏至司天,玄武位于北方冬至在泉,是天地之正位。青龙位于东方春分,春分前后可以用青龙方。白虎位于西方秋分,秋分前后可以用白虎方。二方也是左右东西的正位。春分阴阳平分,春分之前是初之气,大阴旦汤的时位,春分之后是二之气,是小阳旦汤的时位,从大阴旦到小阳旦是气化的左升,青龙是左升之半途。秋分阴阳平分,秋分之前是四之气,小阴旦汤的时位,秋分之后是五之气,是大阳旦汤的时位,从小阴旦到大阳旦是气化的右降,白虎是右降之半途。
总而言之,六方应五运六气,五运六气是打开二旦、四神奥秘的金钥匙。大小阴阳二旦汤是升降阴阳之方,青龙白虎是相互交通左右道路之方,朱鸟玄武是既济上下水火之方。而五运六气源于太阳月亮神明之运动,因而“乃神明之剂也”。
二,补方数七,泻方数六
数六是河图水的成数,数七是火的成数。为什么阳数七为进为补,阴数六为退为泻,张唯静(张大昌)注释里也存疑,如他说“此河图水火之成数,缀此何意,则不得而知,缺如可也。”其实只要汇通运气学说,就不难理解。按照箭头所指,六气的主气顺时针方向左旋前进,就属于补法,客气逆时针方向右退就是泻法。因为主气属地气而应五脏,脏气多虚,故用左旋补法;客气为天气而气变为六淫,故用右旋泻法。所以,箭头指向左旋,是打开补方原理的金钥匙;箭头指向右旋,是打开泻方原理的金钥匙。
凡是大补汤都是七味药,以箭头左旋指示大补汤组方遣药的原理。凡是大泻汤都是六味药,以箭头右旋指示大泻汤组方遣药的原理。这就是本着阳进七为补,阴退六为泻的用药法要。
质言之,泻法者,其箭头指示右退,表示本脏相邻的右侧脏位属于生我的母气。子能令母实,所以泻本脏的同时,兼泻居右的母气。木位之右是水,泻木兼泻水;水位之右是金,泻水兼泻金;金位之右是土,泻金兼泻土;土位之右是火,泻土兼泻火;火位之右是木,泻火兼泻木。此即大泻方的组方遣药的法要。而补法者,其箭头指示左进,表示本脏相邻的左侧脏位属于我生的子气。母能令子虚,所以补本脏的同时,兼补居左的子气。木位之左是火,补木兼补火;火位之左是土,补火兼补土;土位之左是金,补土兼补金;金位之左是水,补金兼补水;水位之左是木,补水兼补木。此即大补方组方遣药的法要。
三、《辅行诀》的五脏体用补泻来源于五运六气的虚实补泻
《辅行诀》论药性,以五行互含为特征,即五行中又分五行,如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龙肝、生姜为火;黄土、干姜为土;砒石、细辛为金;阳起石、附子为水。总统的五行属性为通则,又分的五行是别则。如果不细分别则,就不知道具体的辨证用药。讲得通俗一点,就好比现代中医学院的中药学讲义,既有药物的分类,又在每样药里说明该药的归经。
在《辅行诀》里,根据药味的通则和别则,同一类性味的药品分配于三个脏位的体、用、化的补泻,并且根据补泻选用不同药品。如辛味补肝木(桂)、辛味也能泻脾土(姜)辛味也能疏散肺卫邪气(姜);苦味能补肾水(生地黄),苦味也能泻心火(黄连),苦味也能泻脾湿(黄芩);甘味能补脾土(人参),也能泻肾水(生甘草),也能缓肝急(大枣);酸味能补肺金(五味子),也能泻肝木(枳实),也能收敛心火(芍药);咸味能补心火(旋复花),也能泻肺金(大黄)也能泻肾水(大黄)。
以上药味的补泻,都是根据运气学而来的。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火位之主,其补以咸,其写以甘(辅行诀以苦体为泻);土位之主,其补以甘,其写以苦(辅行诀以辛体为泻,以辛甘化合的苦味也为泻);金位之主,其补以酸,其写以辛(辅行诀以咸为泻,也以咸酸合化的辛味为泻);水位之主,其补以苦,其泻以咸(辅行诀以甘为泻,也以甘苦合化的咸味为泻),这些是来是《内经》运气篇的《至真要大论》,而体现在《六元政纪大论》的常数辨证论治里。而且运气补泻法则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滥觞。
例如在辛丑、辛未岁里,中运是少羽水运不及,应肾水虚,故用苦寒坚补肾阴,所谓“水位之主,其补以苦”,这与《辅行诀》的水位“用苦”为补虚符合。在甲戌、甲辰岁里,中运是太宫土运太过,应脾土湿盛,故用苦温泻脾湿,所谓“土位之主,其写以苦”,这与《辅行诀》的土位“化苦”为泻实符合。可见《辅行诀》五脏体、用、化补泻是根据运气补泻原则而来的。
总而言之,五运六气学术确实是打开《辅行诀》宝库的金钥匙。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辅行诀》是属于《内经》岐黄医经系统,并且是实施医经用于临证实践。《辅行诀》是运用运气学说具体处方用药的典范。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8/27 09:26
二,补方数七,泻方数六
数六是河图水的成数,数七是火的成数。为什么阳数七为进为补,阴数六为 ...
常说的左旋,右旋,是指向左旋,向右旋。
图中箭头是从左向右,从右向左。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8/28 07:52
三、《辅行诀》的五脏体用补泻来源于五运六气的虚实补泻
《辅行诀》论药性,以五行互含为特征, ...
辅行诀里面把药按照五行分类,五行中又含五行,只有25种药,那么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几百味药怎么来按照五行区分呢?
本帖最后由 益民老人 于 2015/8/30 12:43 编辑
lyjun2401 发表于 2015/8/28 11:18
辅行诀里面把药按照五行分类,五行中又含五行,只有25种药,那么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几百味药怎么来按照五行 ...
lyjun2401 先生提问: 1、内经此段所说,酸入肝,辅行诀说,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二者互相矛盾啊。
2、关于五味对五脏的补泻,内经和辅行诀有不一致的地方,以哪个为准?
3、常说的左旋,右旋,是指向左旋,向右旋。
图中箭头是从左向右,从右向左。
4、辅行诀里面把药按照五行分类,五行中又含五行,只有25种药,那么神农本草经里面的几百味药怎么来按照五行区分呢?
5、体=阴
用=阳
化=?
益民老人回复:lyjun2401先生所提的五个问题,集中在这里回答:
1、酸入肝,是因为酸味是风木所化生,风木应肝脏,故酸味入肝,是从肝体属阴的生理特征而言的。肝体阴用阳,用阳太过,肝阳上亢,就要用酸凉泻实,如白芍、枳实;体阴太过,乘胜肝阳,用不及而肝阳不升,就得用辛温升补肝阳,如桂枝、干姜。这是从治法而言的。并无矛盾。
2、《辅行诀》 药味的补泻,都是根据运气学而来的。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火位之主,其补以咸,其写以甘(辅行诀以苦体为泻);土位之主,其补以甘,其写以苦(辅行诀以辛体为泻,以辛甘化合的苦味也为泻);金位之主,其补以酸,其写以辛(辅行诀以咸为泻,也以咸酸合化的辛味为泻);水位之主,其补以苦,其泻以咸(辅行诀以甘为泻,也以甘苦合化的咸味为泻),这些是来是《内经》运气篇的《至真要大论》,而体现在《六元政纪大论》的常数辨证论治里。
可以看出,火位以甘为泻,与辅行诀的苦体为泻不同,其他肝以酸为泻,脾以苦为泻,金以辛为泻,水以咸为泻,内经与辅行诀都是相同的,只不过辅行的属泻的药味有些是放在体用合化的“化味”里。内经凡是泻者,是用本化之味和对化之气,如酸味是风木的本化,凉气是对化的金气,所以酸凉能泻肝阳上亢。苦味是火位的本气所生,“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所以辅行诀依照苦寒为泻是符合内经旨意的,应该以辅行诀为准。但也不能说内经以甘泻火就错了,甘属土,是火生土所化生,所以甘寒也能养阴泻火。所以运用辅行诀的苦寒泻火不能取效时,就得考虑甘苦合化阴气以退热的方法。还有金位之主其写以辛与辅行诀以“化辛”为泻相同,肺金感受风寒或风热,一般用辛味发散泻实是对的。但辅行诀添加咸体为泻,以与酸用为补相对,也有它的道理,其道理就是金水相生而生咸,所以咸寒既能泻肾也能泻肺。应该用辛泻还是用咸泻,以辨证论治为主。
内经凡是言补者,是用对化之味和本化之气,如辛味是金化凉气所生,温气是肝木的本气,所以辛温就能升补肝阳。所以肝木以辛温为补,心火以咸寒为
补,肺金以酸味为补,肾水以苦寒为补,独有脾土以本化的甘味为补,此五味之补,内经与辅行诀是一致的,没有不同。
3、传统方位,面南而立,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主气左旋,即是顺时针方向作圆运动旋转;客气右旋,即是逆时针方向作圆运动旋转。这是运气学的基本知识。
4、《辅行诀》里包括金石药在内至少有六十中药,其中的金石药,有一部分现在已经不用或不常用。至于神农本草365药,都可以依据五色五味和主要的归经,确定其五行归属。辅行诀用药的种类这样少,是由于遣选的药物精良,便于补泻方的简练而有规律可循。但也显出了《辅行诀》的局限性,因而他解释不了《伤寒论》。
5、体是本体有形之物,属阴。人病产生的废物,如痰涎,瘀血,都是有形的,所以采用能入体的“体味”泻实。用是本体的功能表现,功能属阳。功能衰退,所以采用增强功能的“用味”补之。体用合化的第三种药味或补或泻。如木位酸辛化甘,甘能缓急是为补。火位苦咸化酸,酸能收敛津液不外溢是为补。土位辛甘化苦,苦燥湿邪是为泻。金位咸酸化辛,辛能散肺卫邪气是为泻。水位甘苦化咸,咸能泻水是为泻。
益民老人 发表于 2015/8/28 21:13
lyjun2401 先生提问: 1、内经此段所说,酸入肝,辅行诀说,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二者互相矛盾 ...
谢谢楼主长篇大论的回复。
1. 如果认可内经说的酸味入肝,那么服用酸味药物或者食物的时候,是补了肝体,泻了肝阳,那怎么解释辛味药物的作用呢?补了肝阳,泻了肝体?
2. 化味是什么意思?本化之味,对化之气,看了半天,没太整明白。
3. 中国传统方位和现代西方的地图方位是不同,但是通常说左旋,就是指向左旋转,图上的箭头是从左向右旋转,二者是不同的旋转方向。
4. 药物的归经应该是后世搞出来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没有药物的归经说法,辅行诀既然根据汉代以前的医学来撰写,那么其中提到的药物五行归属与后世的归经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5. 酸辛化甘,应该是指酸味、辛味合在一起的时候产生甘味吧。
看小泻肝汤的药物组成,哪是为了泻肝阳上亢?明确说是治疗肝实,肝实,这是肝体的问题吧。 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肝德在散和肝苦急是否相反的两个状态?肝急是什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