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17:57
为中医者,无不奉中医经典《内经》为圭臬,为指路明灯,指导后学。而且历代中医大家皆在《内经》理论指导下,成为一代名医。这是因为《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汲取和融会了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课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也是《内经》之所以被历代奉为“医家之宗”的重要缘由。及至今日,《内经》对中医学术的研究发展及临床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高校教材王庆其《内经选读》)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18:29
熊继柏说:“第一个经典《黄帝内经》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来源于《黄帝内经》。在《黄帝内经》里面构成了中医学最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十大学说,现在也有人将九大学说-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疗、养生、运气,其实还有一大学说,就是针刺学说,所以这样归纳起来还是十大学说,这个十大学说的形成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毫无疑问,《黄帝内经》是我们中医学的第一部经典。”(书引见上)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19:36
但是,因《内经》一书“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黄帝内经素问王冰注序》)、“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间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朱丹溪《格致余论序》)、“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糜不缕指而胪列焉”(张介宾《类经序》)、“《素问》以阴阳之理,阐天人之道,天地阴阳俱于人身,人身阴阳同于天地,苟非其人,此道不明”(高士宗《素问直解序》)、“顾辞意艰深,历来号为难读,加之年代久远,误文错简,时有所见。自唐·王冰次注以后,接踵者代有其人,开发童蒙,宣扬至理,披荆斩棘,厥功难没。徒以全文注释,难有通人,一则由于条件所限,多闻不屑于阙疑,于是不解者必臆度以为解;一则由于遵古太过,以为注疏不可以破经,于是难通者必委屈使之通。夫臆度为解、委屈使通者,离岐黄之本意远矣”(胡天雄《素问补识自序》),即由于时代久远,文字晦涩,通假普遍,衍讹脱落,间或有之,理论玄奥,内容广博,所以使得“学中医者无不视《内经》为畏途,原因之一是一些人把《内经》说的高深莫测”,故而很难读通、读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0:13
其次,纵观《内经》其书,非医学内容很多,而这些旁支的传统文化现象并非可有可无。这是因为《内经》不仅仅是一部医书,而且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规模十分宏伟的中国古代的科学文献,它汲取了古代科学家们对天文、历算、气象、生物、地理,以及人类、心理、逻辑、哲学、养生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揭示了古代丰富的科学成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所以若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基础底蕴者,而只有现代文化知识者,则又很难读通、读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0:51
所以当代有学者认为,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从实用角度讲,学中医经典《内经》,莫如学习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相关书籍。为什么?
赵洪钧先生说:“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统一了《内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适当补充了一些后世学说,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完善。”(《内经时代》.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1:49
那么研读学习《内经》又是为了什么?欲穷其源流,知其所以者,当研读之。
廖育群先生说:“如果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科学与实用技术,学习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自然可以脱离开《内经》的原始文字;而如果想要明其源流、知其所以,则必需研读经典。”(《重构秦汉医学图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4:10
同道觉得上述二家之说是否可行?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5:04
又,古代有所谓“大医”者,与目前的“国医大师”是否相类?其标准是什么?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载之。
《千金方·大医习业》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如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泥,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曜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赵洪钧先生说:“古时医家多为衣食奔走,学术每较浅薄,具备孙思邈要求的‘大医’条件的人实在很少。”(《内经时代》)而目前,经济生活条件已不知高于古人多少倍,但能具备孙思邈“大医”条件者又有几人?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3 13:26:04
再,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为中医者,是为回到古代之所谓“纯中医”好呢,还是与时俱进,参以西说为“现代中医”好呢?为中医临床者,是读《内经》好呢,还是借鉴学习参以西说好呢?学以致用,为患者服务,谁能为患者解决痛苦,就学谁,管他中医与西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毛泽东《书信选集·致陆定一》),毛主席的语言是多么的明智。明智者当自知矣,是否?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5/5/3 15:12:21
那是源头,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