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道 发表于 2015/3/31 11:15:29

网问---1;为什么伤寒论很少提及五脏名词?

全书,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条文:
1,提及最多的是胃:
胃和、胃不和;胃气、胃气和、胃气不和;胃中冷、胃中寒冷;胃气生热、大热入胃;胃气弱、胃中虚、胃中空虚;胃中干、胃中燥、胃中干燥、胃中水竭;胃中有邪气、胃中有燥屎、水渍入胃;胃中燥烦实;属胃也;
2,三焦:多处提及,仅次于胃。
3,脾3:脾家实;肝乘脾。脾约属病名,也算吧。
4,肝2:肝乘脾,名曰纵。在一个方剂的后面注有:并泻肝法。
5,肺1:肝乘肺,名曰横。
6,膀胱2:热在膀胱、冷结在膀胱关元。
7,肠1:邪结在肠中。
膈,胸多见,不能算脏腑,只是部位。
并且上面所列,有的是否出于仲景尚有争议。
经络提及:针足阳明;灸厥阴。
穴位:风池、风府、期门、大椎、肺俞、肝俞、关元;
荣卫、津液、血室。

比较而言,则金匮开篇即五脏生理病理就都提到了。
这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伤寒以六经辩证为主,杂病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的区别?
虽说仲景时代不得不省文,也不至于惜墨如此呀?我们今天常常使用五脏术语解释六经辨证,但是六经辨证很少提及脏腑经络名词的现象,毕竟是心有疑惑?我这个统计提示了什么?

张隐庵:按灵素中,凡论五脏,必兼言胃,---而本论亦然。** 本论指伤寒论。

绿伸 发表于 2015/3/31 15:49:32

师兄考虑问题请从那个年代的环境处想,那时候战乱,人们吃不上,经常是饿的,那个时候的人,估计肠子都没现在人的长,而且胰脏也不一定有,因为胰这个词发明得晚。
仲景师是长沙太守,他为了一方百姓,自己饿得快要死了都不私留一分粮,结果出现了内景,这就是秦师所说的,修行之人出现内景时条件之一。
总之,现代人因为吃肉太多,胰脏发达,总体来说,都是血热阴虚体质。我是这样认为的。至于仲景师所说的胃,脾等根本不是现代人的实体内脏了,还是建议,看王唯工博士的《气的乐章》一书,也许会从迷惑中走出来。

muyu303 发表于 2015/3/31 18:42:24

第一:仲景所说的六经不是内经的六经也不是现在所说的经络六经。伤寒书是补上来的,各家论点都搞进了伤寒书内,古人又没有怀疑精神(有的都成了大家)导致了中医从哲学理论的混乱,也就是你能感觉六经乱七八糟的。现在的辩证什么六经气血八纲三焦等等,从临床上就是个乱七八糟,哪个好用容易点就用这个不知道你有这感觉没。
第二:胃不是现在的胃 应该是内消化系统中包括的食管、胃、大小肠子等。跟现在的五脏划分是有区别的。消化系统相比交而言是最容易处问题的,因为他是非常活跃的。病理物质排除体外除了从表排汗外,最多的就是从消化系统排除了。
第三:三焦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 可以理解为副交感神经紊乱的病也就是中医所示的“气病”,神经调节出问题了。情志影响比较大。

疑雲之火 发表于 2015/4/1 12:52:27

正本傷寒無六經,世傳偽本

未悟道 发表于 2015/4/1 21:13:27

疑雲之火 发表于 2015/4/1 12:52
正本傷寒無六經,世傳偽本

希望稍微解释一下?谢谢啦!

岐黄智慧 发表于 2015/4/8 13:04:13

疑雲之火 发表于 2015/4/1 12:52
正本傷寒無六經,世傳偽本

同上疑问~~请解释下何出此言?

河洛真人 发表于 2015/9/17 19:05:22

岐黄智慧 发表于 2015/4/8 13:04
同上疑问~~请解释下何出此言?

讲六气的书怎么会充斥五脏名词?
就如同一处风景,如果用相机拍下来,又怎么会需用大篇幅的文字。

河洛真人 发表于 2015/9/17 19:12:51

《伤寒论》,人体六气伤寒之书。世传六经,则《素问》热论之缪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未悟道 发表于 2015/9/17 22:02:13

河洛真人 发表于 2015/9/17 19:12
《伤寒论》,人体六气伤寒之书。世传六经,则《素问》热论之缪传。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看过冉雪峰的《冉注伤寒论》,刘渡舟也提到六气概念对于理解伤寒论的重要性,可是本人对于六气概念,仍然似懂非懂。

河洛真人 发表于 2015/9/18 13:45:43

未悟道 发表于 2015/9/17 22:02
看过冉雪峰的《冉注伤寒论》,刘渡舟也提到六气概念对于理解伤寒论的重要性,可是本人对于六气概念,仍然 ...

伤寒指月_-河洛真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ec6b5c0102vp5v.html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网问---1;为什么伤寒论很少提及五脏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