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若风 发表于 2006/5/11 14:39:58

半个中医的至理明言 转贴

半个中医的至理明言
你们是中医发展的动力。那些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于中医的学生们,你们有福了,劝你们不要把自己埋在故纸堆里,往前看,超越历史作现代中医。中医巴不只是一个寻医问药的地方,更应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前沿。我曾有过和你们同样的感慨和义愤,我愿把几十年的变化和故事讲给你们听。
英国现在已有很多所大学设立了中医课程,你知道第一届学生只读了一年就有一半的学生退了学。高年资治疗师短训班讲得不好,人家会要求赔偿。要让人心服口服不容易。中医理论不要把他说的那么玄,那只不过是行业的语言罢了。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们接受信息,交换信息和思维的工具。你说是国语好还是英语好,都好,但都有混乱和误导人的地方。中医理论如果不能帮助临床,可能早就被历史淘汰了。如果读不懂中医的语言,怎么才能知道其中的内容,怎么才能在同行中交流,当然熟练应用中医的概念和语言是不容易,改变也不容易。我们能不能试着翻译一下,使之成为现代科技语言呢。 三十多年前,自认西医已学有所成的我被发配到了广州,成为中医学院邓铁陶的门生。因为北方人国语好,成了班上的重点提问对象。我想都原子时代了,还阴阳五行,瘟病学连最简单的传染病学都不如,但我只能学,不但学还要讲,只讲得滚瓜烂熟。三十年过去了,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咱们都坐到了电脑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贮存,处理,传递,由模拟信息又发展到数字信息——信息被抽象化标准化。
信息的观念进入了医学领域,风湿热:发烧 嗓子痛 心肌炎 关节炎 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抗O 血沉 -----,如果从患者提取的信息与标准信息比照,30%相符可疑,50%相符确诊。这是模拟信息处理。
中医提取的信息显然是被处理过的,我们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是八纲辨证,与五行相关的心肝肺脾肾虚实寒热,然后进入五行相生相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处理程序。中药也是被按四气五味信息抽象化后分类的。
例如舌红属热,阴则补,阳则泻,选药则有滋阴与泻热的不同。我们不难看出,阴阳五行表里虚实寒热都已具有了抽象代码的作用。
中医的这中抽象信息处理逻辑,深深的影响中医看病时的思维方式,虽然都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医在治疗某些疾病上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功能调整和慢性损伤的治疗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的信息有时看起来太朴实,但是不要轻易的否定,反复考虑,可能帮助你看到一些新东西。上学时老师提问麻黄性味作用,这难不到我,还要追问为什么,我说麻黄碱可以平喘利水,挥发油作用于汗腺,发汗解表时要后下。老师(那是中医还没有教授职称)说错,麻黄中空则能通,你看木通苇根通草竹茹都有通利作用,桂枝温经通阳,枝走肢,色红而走血分,凡带红色药材多可入血分,如红花桃仁血竭乳香没药鸡血藤。开始只是当笑料谈论着,以后细想,植物的形态与功能之间,色泽与所含物质之间存在微妙的关系。以形养形是中国人普遍知道的方法,以子补子——五子衍宗丸在英国男性不孕症的效果出人意料。 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感官一接触就变了形,就像一张照片,一部电影,看起来再逼真,只不过是一张纸,一个屏幕。人总是要不断地从不同方面角度反复认识,才能有一个比较接近的概念。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中医摸了一个鼻子,说是像根棍,西医摸了身子,说是像堵墙,印度医摸了尾巴,说像股绳。不能因西医得了大头就说中医不对,大家都是从实践中体验认识到的,谁更正确一点呢,让这些瞎子们争吧。 其实,目前中国流行的中医并不是全面的中医,严格的讲应该算儒医,一种古代读书人的游戏。哪个读书人不读一点医呢,俗称读医养身,读易养心,读书人最高的目标也就是:不为良相,则为名医。近代儒医的理想则是:一支笔一杯茶,三个指头定天下。读书人常讲一些让人听不懂的东西,让人觉得高深莫测,本来是些浅显的道理,弯来拐去,就变得玄而又玄。更多的是自己搞不清楚,就胡猜乱想,瞎编滥造,还要到更古的人那去找依据。有经验的大夫读后一笑了之,何必和古人计较。学生读了,不仅浪费时间,可能造成混乱。

例如阴阳,本是借用古代的哲学概念,在中医实践中定义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道家的阴阳变化,主要是指属性相反的事务循环往复,如昼夜交替,冷热变化。而中医中的阴阳观念已变为表现人体对立统一的两方面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现代哲学中的辩证法与之十分相似。 经络可能是中医中最具神奇色彩的东西。神龙见首不见尾,学针灸必须学经络,可解剖开来又看不见。有一次一个英国人和我说,在希腊发现了三千多年前的经络图,经络很可能不是你们中国人发明的。我告诉他经络是人体的一种现象,是细心的古代医者记录下来的,不是发明的,利用经络治疗是中医的传统。七十年代中国盛行针刺麻醉,有一次在附院的手术中,患者出现经络反应,皮肤上出现浅线,高出皮面沿经络缓慢上行,遇俞穴位置稍有停顿,又继续前行。可惜当时没有记录设备。后来在北京市针灸大师教我手部穴位治疗,强刺激痛感过后,大概十分之二三患者出现热感传导现象。患者可以清楚地告诉你热感传导途径,到达位置,有趣的是在五俞穴位置都有停留,经腕,至肘,过肩,到头,然后沿背下行就比较快了,热感通达全身,患者会有一种全身放松的轻快干,疼痛消失。这种治疗无需任何设备,我想在古代某个时期,可能是一种流行的治法。在中国古代政府中曾专门设立推拿科,与儒医不同的事,没有治疗的记载,很多宝贵的东西失传了。儒医一贯对手法治疗是不屑一顾的,所以像孙思邈这样的大医家专门指出,只用药,不针灸不算好医生。
凡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少不了医这个行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能。担人总是要死的,医生就成了一个常要与死人打交道的职业。我初学医时,有时几乎每天都要跑太平间。半夜之后是阴气最重的时辰,那些危重病人往往要守过半夜才投入最后抢救。你有没有治死过人,没有治死过人怎么算全面的大夫。也许你只是眼科或皮科不与死人打交道。但你要独立开诊,便什么情况都会遇到。在病人眼里你就是医生,医生就要救命。医生这个行业也是临终服务的行业。在现代社会中,人不死在医生身边才是怪事。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找我抱怨,因其父发病急,等救护车来时人已经死了。英国救护车规定不能拉死人,人留在家里没拉走。人死了如果三个月之内没看过医生,便要接受刑事调查,天气热人留在家里等警察来处理,要比医生处理麻烦多了,嗨,可怕的职业。
张机,每当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仲景先生常与我们同在。翻开伤寒论,一幅伤感的景象映现在我们面前:一个喜好方术的地方官,本来人丁兴旺,二百余口的大家族,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三分之二的人口都病死了。这个官员苦心研究古代医著,四处将名医方士请来,将一点点的治疗经验方药写在竹片上,架上摆满了这样的条目。他将这些竹片汇编起来,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们。后几经战乱,改朝换代,很长时间,这部散落民间的医著被证明极有价值,被誉为南阳活人书。八百年后,张氏家人已不知所归,朝廷决定要刊印这部医著。八百年不停的战乱,民族迁徙,上哪去追考先人的足迹,大臣林亿硬是编出了作者身世师从,我们也只好信以为真。 即便是在现代这样的信息时代,要考证几百年前的事件,谈何容易。不信你试试看。三百多年前,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强盛的大帝国,可是突然间就崩溃了。起因据说是因为一省大旱,灾民起义冲进了北京。奇怪的是一群乌合之众怎能打败精良的国家军队,偌大一个帝国,皇上也不知道出去躲一躲,而是先下罪己召,最后亲手斩杀了老婆儿女,自己跑到景山上了吊。到底为什么,出了什么事?不像小说家讲的那么轰轰烈烈,充满浪漫。惨烈的事实让皇上都只认为是上天的惩罚。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给一点线索,当时北京在闹鼠疫,士兵们连拿枪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果会怎么样呢,想想看,一个铁匠带了几十万难民冲进疫区,先可以胡作非为,然后呢,繁华的京城逃的一人不剩。满族全部男丁区区只有十万之兵,怎么能吞下这么大一个帝国。英国人对当时的记载为,有人从中国带回了鼠疫,使一些地区的人口一下子减少了八到九成,某教会的资料显示,瘟疫过后,周围十三户人家只剩了两户。
面对这些情景中医还能骄傲的起来吗。有朋友问满清进京怎么没事。这是另一个谜,满人进京后,一改过去的民族通融政策,规定北京城墙之内,汉人不得留宿。直到多年后,禁令仍未取消,只好另筑外城,给汉官和商旅居住。清军甚至不与明军交锋,只是远远跟在雇佣军后面,把利益分给番王,一张圣旨,胜过精兵十万。吴三贵也是急忙躲开这个是非之地,绕过沿海疫区省份,带着大明精兵,一气扎到了云南。这是历史还是医学史,谁愿解开这个谜。 西方的哲学家曾把中国比喻成一个保存原始标本的酒精瓶子。古朴和原始是历史学家最有兴趣的,但对于现代应用技术则意味着愚昧与落后。中医要发展,要进步,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到,一,必须要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使中医的体系更完善;二,找到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现代医学研究的不足。 中国的强盛,必然会使中国文化的影响扩大。在英国最突出表现中国文化特点的是中餐和中医,中餐表达的是技巧和艺术,中医则表达为理性与智慧。中医在英国的发展,不是因为中医的完美,而是由于西医的缺陷。中医的一些治疗作用是西医不可取代的,中医和西医有很大的互补性。 一提科学,人们的第一印象是其代表着先进与正确。但你可知道科学的弊端是容易把人变成机器,使人思维变得简单而机械,僵化而固执。科学的西医与传统的中医比较,鲜明的表现出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别。
中医的最强项是妇科。一个少妇来看中医,结婚五年不孕,西医查不出原因,治疗无从下手,中医检查为肝气不舒,问其答曰容易急躁,很快得出病因为输卵管蠕动过快造成不易着床,用逍遥丸,患者感觉明显不同,月余后就来告诉我已孕。另一少妇来诉,一年孕四次,做不住胎。中西药都吃了很多,原因不明。我告诉她很可能是胚胎有缺陷,不要盲目保胎,请男方来看一看,结果男方治疗后,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变,目前已有两个健康的孩子,并介绍了很多朋友和不孕症来看中医。 造成不孕的原因很多,但英国女性不孕主要集中在四方面:1 肌瘤 就像上了节育环,一般见于三四十岁女人,多数已有孩子,想再生。2 内分泌失调,表现为月经失常,有些面部可见蝴蝶斑,调经补血后多数人在几个月内月经转为正常,可正常受孕,也有等不及(因年龄较大,以前做过几次试管都未着床),去做体外受精而受孕,回来告诉我,感谢中医帮她改变了身体状况。3 原因不明的不孕,仔细查找,中医总能找到身体失调的地方,多数须从肝论治。4 输卵管不通,一般都合并慢性炎症。我在卫生部时曾专门拜访过治疗不孕症的民间世家,文革中受迫害,80年重操旧业,85年我去看他时,他已积累资产超过300万,家传只一条方,药酒也不贵,9元一瓶。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照片,全国各地的都有,还有美国和日本的。七十多岁的老人告诉我,他家五代前是个秀才,经常翻书给人看病,留下这个方子,有人来要就开给人家,觉得挺好使,上代人读了沈阳药学院,将家传的方子制成了药酒,放着就不会坏了,有人要就给一瓶,不仅对不孕症,对其他妇科病效果也挺好,为了向国外寄着方便,现在试着做成药丸。看着那些照片我想,全国那末多中医,为什么非要跑这么远来看他,原来多数是经医院检查输卵管不通的经当地中医治疗无效才找到这。方子只七味药,尽得妇科精髓。 痛经一般只是顺带的治疗,病人跑来告诉你,十多年的痛经,服中药后就没再疼过。有一次一个女孩带朋友找来,说是找了几天才找到我,前几年吃了两瓶中药,月经就不痛了,现在她的朋友痛经,也不知道当初吃的什么药,找我谁知换了地方。查底案逍遥丸两瓶。痛经一般分为两种,正中小腹痛多为气滞血行不畅,多见于年轻未孕女子,治之以疏肝理气为主;两侧少腹痛,则多为异位症,应破瘀散结。 学生问痛经与肝有什莫关系,解剖上差得远。我们所说的肝,与全身的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症状表现在肝,胁胀满,时有肝区痛,易怒,口苦,脉弦,这时只要你看一看指甲,甲床清晰地可以看到微循环的状况,正常应是粉红色,肝气不舒时则为暗红色。肝是全身最大的储血器官,血行不好,自然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这种信息分类使临床易于使用,多数人只需用,不必懂得太深,就像电脑,你每天用,其中的软件程序你又需要知道多少呢。 五年前,我刚从中国回来,我的这个朋友来找我,告诉我他上报了,因找不到我,他只好自己接受采访。我不能称他为我的病人了,几年来他告诉我他比健康人还健康。他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糖尿病人从十几岁到七十几岁,更多是自己找上门来的。这些病人分成了七个类型,按病因分类,治疗因人而异。 很遗憾!此处的照片已不在显示,故无法转载。
尊敬的一个半中医老先生:我家儿子(10岁)有点儿斜视,平时不觉得,只是在看电视时,他不是正面对电视,而是头向左偏30—40度的样子,刚纠正过来,一会儿又偏过去。我很苦恼,帮帮我好吗?谢谢!视力问题确是中国的大问题。来英的中国学生几乎个个戴眼镜,而英国孩子则很少见到戴眼镜的。上面提到的斜视,我没有见到,但医学上的斜视是指两眼不能聚焦在一点,你所提到的可能是侧视,问题不像斜视那末严重。电视的有害射线很容易引起视疲劳,造成眼部肌肉痉挛,调节失常,这与营养不平衡有关,最好是少看电视多运动。中药生牡蛎打成细粉,日服0.3g。记住 一定要生牡蛎,有生物活性,熟牡蛎则变成了石灰。 糖尿病不是传统的中医病名,如果你认为糖尿病就是消渴症,就会被蒙住了眼睛。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西方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说得是教授在给医学生们讲课,讲台上放了一桶尿,教授先用手指沾了一下,用舌头舔舔,然后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尝尝。学生见教授都做了,于是每个人都顺序来尝了尝,证实尿是甜的。教授终于忍不住露了底:可能大家都没注意细节,教授是用拇指沾的尿,而舔的是食指。于是这个故事就被记录下来了。除了教授的狡诈,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事实:在中世纪西方人已经对糖尿病很重视,要求每个医学生尝尿,说明糖尿病已不是一个稀有的病种,可能富人更多见,医生必须会尝尿,这也是一种敬业精神。 直到俄国的巴浦洛夫用狗做试验,切除狗的胰脏,出现糖尿,才确立了糖尿病与胰腺的关系。胰岛素给糖尿病带来了希望,但西方人一直认为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必须终身用药。
到我们中医诊所的糖尿病人都是经医院确诊和治疗中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一型需要每天打胰岛素的。糖尿病分成七种类型:
1,急性发病的1型病人。常见两种情况,一是急性胰腺损伤,病人来时有明显的上腹压痛和背部反射痛,如以上照片中的司机,经重手法按摩加中药活血化瘀,两个月后腹痛消失,嘱其每日减一单位胰岛素用量,近两个月才停药,血糖没有升高。 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用胰岛素四年,问其病史告诉我,他常因上腹痛去看病,一次在看病时晕倒了,被送进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嘱其要终生用胰岛素,并警告他停药就会有危险。奇怪的是他的上腹痛仍按胃病治疗着。用中药后腹痛消失,两个月后停了胰岛素,虽然血糖保持正常,但他还是忧心忡忡,担心会有危险。
一个二型病人来求我救救她的儿子,她儿子还在上大学,最近被诊断为一型糖尿病,每天都要打针。我约这孩子来问问,原来他是在踢足球后大渴时,吃了一桶冰激凌,感觉不适被送了医院。现在每次打过胰岛素就觉得非常饥饿。我问为什莫不试着减点量呢,答不敢。一周后,十全大补丸代替了胰岛素。 现在哪来那末多糖尿病,我在广东某地调查,经尿淀粉酶测定,30%的上腹痛存在胰腺损害,如果是暴饮暴食引起的上腹痛,比例更高。
胰腺损伤有时是不可恢复的,如右旋链霉素,只打一针便可造成胰岛细胞不可逆损害。我遇一美国人,打了一减肥针,体重是下来了,从此却要依赖胰岛素过日子了,中医没能帮他。 另一急性损伤,见于脊背受伤。有从梯子上跌落,或从陡坡摔下,也有负重物时跌倒,还有些人说不清,小关节复位,结节疼痛消失后,便可逐步停胰岛素。上周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十一胸椎复位后,逐步停了胰岛素。 糖尿病课题太大,故事太多,可能要专题交流。
由于儒医侧重开方用药,动手治疗是个弱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多家传世家,叫得最响的是双桥老太太罗有名,我很小时就遇到一些经老太太治愈的椎间盘病人。以后在全国推广冯天有手法,冯在老太太那学了一招半式,也算是红极一时。 英国治疗脊椎疾患,已经形成了一个单独的行业,中国人叫他脊柱按摩,属于补充医学范围,专业学习四年,水平很高。我向他们请教冯氏手法,答曰不完美,不安全。他们的缺陷是只管正骨,软组织的病变不管,粘连时依靠手术。很多腰腿痛病人来看中医,这是我们治疗效果最好的项目。 中医认为,椎间盘突出只是现象,病因是周围软组织功能失调,一边松一边紧,紧的一边必定瘀阻。 伦敦是个国际大都市,各个人种都能遇到。西方人吃不了汤药,除非是妇科或皮肤病不得不吃,中成药效果比国内好,是因为真才实料还是水土互补,效果真是好得多。如十全大补丸,几天后病者回来说,工作一天下来不觉得累了,回家还能干点活,老婆觉得他像换了个人。镰细胞贫血的小儿用后停止了依赖输血。脾虚型糖尿病人用后尿糖消失,血糖接近正常。前列腺肥大的老头用壮骨关节丸两周小便通畅。藿香正气,黄连上清,银翘解毒,血府逐瘀用起来得心应手。
在英国做中医好像比在中国容易,但如果医术不行吃饭就会有问题,难以生存。病人一般条件都比较好,平脉居多,弦滑结代也很常见,与中国人没什么不同,只是更懂礼貌。如果有人提禁止中医,一定会被认为是精神不正常或变态行为,如果是有身份的人提禁止中医,一定会被以反种族,反社会,反人类的行为受到起诉,这就是健全的法制社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行为负责。不过无知的人随便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理会。有记者问查尔斯王子,对中医在英国发展很快又何看法,答首先是中医有疗效。没落的老帝国主义却始终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珍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认真的保护历史的遗产。政府声明要保证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血统的传统文化在这里受法律保护。如果言论侵犯了民族利益,按重罪处理。英国的健康状况确实比中国好,除国家医疗保健系统外,补充医学据统计有七千种之多,日本灵气,印度瑜伽,各种手法治疗,心理治疗,各国不同的草药制剂,芳香疗法,顺势疗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医学是这样广阔的领域,绝不是科学中的一个分科。 中医诊所什么病都可能遇到,结核病,哮喘,心脏病,肝硬变,关节炎,比较常见的是抑郁症,花粉病,有时一天下来病症没有重样的。很多从中国来的专家一下不能适应,专业面窄了很难应付。
各中医诊所用的中药全部从中国来。所谓地道药材,主要是产地种属不同,作用差异很大,例如当归,产于四川为上品,移植到台湾则无效,水土不同,所含成分就不同。关于坐月子,首先要搞清为什么要坐月子。什么是月子病,在生育的过程中,脑垂体会释放一种激素,使肌肉松弛,耻骨联合松开,利于孩子生下来,此时如过于用力,肌肉与骨的连接处很容易损伤,如不及时调养恢复,便可留下疼痛的后遗症,我见过中国人得月子病,没见过西方人得月子病,月子做得过分适得其反。对很多西医明确诊断的病症,从中医角度看是误区,思维的局限使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抑郁症,西医认为这是社会的压力和大脑的慢性损害综合形成的疾病,只能用点镇定剂和营养剂,效果不好,据统计,在英国20%的人有抑郁症,10%因抑郁症不能继续工作。中医认为抑郁症是由气滞血瘀引起,用逍遥丸,血府逐瘀丸疗效极佳,而且在颈部都可以找到淤滞粘连的包块,经手法治疗后即时见效,患者会告诉你,我的头痛去了,压迫感没了,全身轻松。有些人会回来告诉你,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开着车都想唱歌。甚至有人告诉我,治疗后一个月都没吸毒,治疗的感觉就像吸过毒时一样放松。
花粉病西医认为是过敏引起,抗过敏药往往副作用较大。中医认为与脾虚痰湿加外感造成,检查证明患者鼻腔确有慢性病灶,病灶治愈,花粉病也就不再犯了。银翘解毒,黄连上清加人参健脾就可以了,但有些人中隔弯曲,鼻甲肥大,溃疡较难愈合,有时需结合矫形手术。 中医和西医都在发展,现代技术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最好的中医在现代。非要学生从四大经典学起,就像学科学必须先学会钻木取火。守残抱缺,护短避新,学生有意见是当然的,说点气话也没什么了不得。中医应该全面的学习现代医学知识,也应该学习一些其他民族的医疗特长,有比较才知长短,坐在家里自吹自擂无助于事。
现代医学属于西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如前所述,中医在英国的发展是由于西医的缺陷,如果西医已经十分完美,中医被自然淘汰出局也没什么,吃着奶酪没有臭豆腐也不觉少了点什么。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在西方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中医都学了现代医学,和西医的区别又在那里,这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区别,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区别,是一种治疗方式方法的区别。中国人学西医的在这开中医诊所,可以开得很好,这里的西医不行,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就像我们觉得他们简单机械的不可思议。医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每个人只管眼前的那一小块,你和他讲多了,他就会觉得超出了他的职责,糖尿病专家的职责是控制好血糖,治疗胰腺炎就超出了他的职责。更年期的专家职责是减少更年期的症状,治疗妇科病就超出了他的课题范围。这就是科学的研究方式。
中国人很难接受这种狭隘的研究方式。中国人喜欢推论和猜想。
西方教育强调诚实,相信眼前真实的东西,中国人总是希望找都其中隐藏的东西。
西方人讲独立,平等,自信而不愿牵扯太多;中国人讲相互依存,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国在西方最有影响的三本书,第一是周易,第二是道德经,第三是孙子兵法,西方人认为这三部奇书,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一些中国人却因读不懂而弃之。这三部书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周易是一本教人思维和认识事物的经书。对中医的影响最大。周易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个世界最基本的变化就是阴阳。前进与倒退,上升与下降,正面与背面,外表与内在,雌与雄,寒与热,通与断。用事物最基本的属性阴阳编码,易于进行推算。现代计算机采用二进制信息处理,虽是巧合,但也说明这种原始的编码,使用方便。
观察事物,必须先定位,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以生万物。太极就是原点,从原点出发,无论向哪个方向走,立刻就产生了正向和反向,就是两仪,与两仪垂直划分,就可以得到四个相限,在划分以一次,得到八卦方位。这是一个立体坐标系,万物皆包含其中,很容易找到坐标位置。
世界在循环变化无始无终。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六十四卦循环往复,不分始终。
大循环中套着小循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每一件事物,都有孕育,出生,发展,强壮,衰退,完结的过程。六十四卦情景不同,顺境存在着风险,逆境存在着希望,成功时后面跟着悔恨,失败时等待的是重生。育子,婚嫁,扶民,用兵,样样周全。
有人说周易是一本算卦的书,不是的,古人说善易者不卜,一盘棋装在心中,遇事自有分寸。
时时翻翻周易,细想自身处境,养神养心。历史是过去的事情,现代的中医有能力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列,有能力在英国的大学里讲中医现代治疗技术,没有必要躲在古人后面扭扭捏捏。中医站在现代科技的肩膀上,可以明确地指出目前西医的不足之处,并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使人们信服的知道中医理论打破了医学的僵局。
我们使用的一些治疗技术是过去中医里所没有的,西医里也没有,以现代解剖病理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我们把它称为现代中医治疗技术。因为我们干的是中医,讲的是中医,再现代也是中医。有一年我回国参加医疗队,少不了办讲座,会诊查房,挂职下放的副省长悄悄来问我,听说队里有个英国回来的大夫,手摸一摸病人就好了。我告诉他,咱们都是从北京来的,你们的医院过于依赖洋设备,每个病人都拿着片子来会诊,病变都在体表,片子看不到,手很容易摸到,正确的 诊断不是靠设备,要靠医生的经验。 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的医生走出来不能让人认为是二流或三流的医生,应该是 一流的医生。到发达国家也应如此,现在很多事情才刚刚开始,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调整自己,适应发展的需要。中医在这发展有三个有利的因素,第一,不能使用抗生素,激素类的处方药,必须从中医中找出解决的办法;第二,没有过多的限制,内行外行想开诊所都可以;第三,生存竞争使人人向上,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想混,乱收费,马上就会被淘汰出局。
检验医生最主要的标准是处理病人的应变能力。目前死读书的教育形式,很难达到这种要求。内经是一本讲养生的书,内容古朴,不是医书,作为历史参考可以,做专业教材不合适。伤寒论是本好书,历史评价极高,日本皇汉医学甚至提出非汉方不用。我读书时还可以见到一些中医,只凭一本伤寒论混一辈子,你去向他求教,他先让你背伤寒论,漏字错句都不行,临症用经文去套,好了是他水平高,坏了,书上是这么说的,我也没错。现在这样是行不通了,但也有人自知不行,还要说:世上有那么多人,一人骗一次,这辈子也混下来了。清代名医吴鞠通,因父病故,苦读医书十年,但并未行医,可谓旁观者清,正值京师发生瘟疫,去到一看,医者守伤寒方,腑实热症多以承气汤,言三下热不退者必死,死于医者无数。不知病,只辩证,这种悲剧还会重演。史书只能从历史的角度去读,已经不能适合现在的需要了。上工升仙之术可望而不可及,老牛一得之见胜过虚言百卷。只有多年的实践者才知道什么是最有价值的。
中医的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靠的是丰富的临床经验;闻而知之谓之圣,靠的是广博的知识,见微而知著;问而知之谓之工,功力在于掌握患者心理,几句话就可得到需要的信息,不被误导;切而知之谓之巧,这个技巧是必须要学的。
现将恩师邓铁涛先生的脉法录于下,有心者或有所得。
中医脉法,以四字入门,谨记位形数势。
脉位,三部九候。古人以人迎,扶阳,寸口为三部,今人独取寸口,以寸关尺为三部,举按循得九候。左寸关尺分属心肝肾,右为肺脾命。轻取得浮脉,主表证,重按为沉主里证。
脉形,辨大小粗细强弱,知虚实。
脉数,查快慢而知寒热。
脉势,来势缓急,须用心体会。滑脉来往流利,如珠走盘。弦脉紧而弹指,如按刀口,如按琴弦。涩脉来往艰涩,如以轻刀剐竹。洪脉来盛去衰。芤脉如按葱管,似有似无。结脉时有间断。代脉成双而至。
西医诊脉,只数心律,遗失信息甚多。脉的形成,不仅与心脏的博动有关,也关系到外周的阻力,血管的弹力,血液的流量流速,血液的粘稠度。
建立脉搏的体外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脉象的形成。找一根细胶管,当液体在其中流动时,就会在管壁产生激波,用指尖可以感觉到。当液体的供应间断进行时,就感觉到了博动。当将细管得远端堵住,我们感觉到的博动就像弦脉,只有充盈感,没有流动感;将远端放开,感觉就像洪脉,一下就过去了;液体过稀像滑脉,过稠则像涩脉;供应不足像芤脉;结脉是期外收缩,代脉是二联律。人最难超越的是局限,有太多的事你没见过或不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但我坚信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大道至简。感觉很复杂是因为没搞清楚,真正搞清楚了,就觉得简单了。学习的能力就是化繁入简的能力,揭开神秘的面纱,世界上没有奇迹。有一次示范教学收进一个瘫痪病人,车推进来,眼不能睁,头不能抬,四肢不举。诉格林-巴利两年。治疗只五分钟,抻一抻手,转一转头,捋一捋脖子,病人说,太好了,眼睛睁开了,头能动手能抬了。学生们瞪大了眼问,老师你好象给他施了什么法,你手上是不是用了气功。我告诉他们,格林-巴利病程不会超过一年,现在已经两年了,肯定是后遗症,长期不能动造成组织粘连,特别是颈部的粘连会影响脑部的功能,试一试打开粘连,症状果然就消除了,有什么神秘的吗。多处求治的病人,到了中医这就这么简单。
回国时有个朋友来找我,说他姐姐不行了,协和诊断干燥综合征,嘱咐千万不能用激素。可市医院说没有眼泪,没有口水,肺也开始萎缩,不用激素很快就会死的,想赶快去协和问问该怎末办。我查了一下,病者颈两侧僵硬,植物神经节与周围组织严重粘连,试着用手指拨开,病人竟痛的眼泪流了下来,不仅是凑巧,控制腺体分泌的就是植物神经。治疗就这么简单,每天揉揉脖子,病就没了。 小儿遗尿困扰着很多家庭。如果是多喝了饮料吃了西瓜,白天玩累了偶尔尿一次炕不算是病,如果天天尿,夜里叫不醒,检查一下腰,左右扳一扳,按一按,腰部松弛开了就不尿了。
痔疮很麻烦,所谓十人九痔,是因为痔静脉是两大静脉系统的交连支,流向不定,血液淤滞时间过长发生病变,每天用凉水洗一下,冷刺激局部收缩,痔疮就不会再犯了。清廷的保健密法搓谷道效果极好,一般人做不来。
医者治病,病体为本,医理为标。理论只是帮助思维的工具,如能脱开理论的羁绊,自如的驾驭理论,就可以达到自由的境界。腾空心境才能装下东西,虚其心,实其腹,道德箴言。 其中道理,查几个病孩子就明白了,有先天的畸形,有后天的损伤,不一定要太大的变化,就可影响到功能。 只要做,并不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相信现在的学生会很快超过我,这是中医的希望。气功人人有,经过训练可以增强,这是生物场之间的干涉现象。最近日本灵气进入伦敦大学,不是因为它有道理,而是因为有作用,人们能感觉到。正确地认识人体,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气功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识别疾病,掌握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国的健康状况并不好,存在着庞大的亚健康人群。这是一个广大的医疗市场,等待着医疗服务。我回国几次,感觉医疗体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影响到医疗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严重的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中医在社会服务中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可目前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圈子里与西医争短长。我本想选四个项目在中国开展,1,颈椎病的治疗;2,肝病的康复治疗;3,腰腿痛的分型诊断与治疗;4,糖尿病的病因分型与治疗。掌握并不难,但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可张机不肯露面,不知如何是好。圣经乃西方文化的根,不熟读不知其源。圣经展示给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人只有谦卑的生活,将自己交托给God,内心才能得到平安。其实,佛道儒与西方的宗教到了最高境界是相通的,人要有信念,生命才有价值。
肝主怒,怒气盛而咬牙切齿。舒肝理气,再加些滋阴潜阳的生牡蛎,试试看。 自以为是来自于虚幻的自信和无知。中医就像有生命力的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发芽生长起来。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社会的需求。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健康的需求是一样的。可能是经济与科技发展先后的不同,西方发生的事情很快也会在中国发生。先进中存在着落后,落后中孕育着先进,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西医的盲目崇拜来自于对西医缺乏深入地了解,人性的弱点限制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优势,甚至出现了倒退。大量先进的设备使本来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太多的新东西使学生的基本功近于荒废。过于依赖设备,套用公式,有时到了可笑的地步。医生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医生已经变得不会思维,不会动手检查病人。
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太太来看我,根据他疼痛的特点上手一查,我告诉她病因和应该出现的症状,他说,我没告诉你就全知道了,可我在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医生拉着手对我说,我知道你有病,但不知病在哪。
回国参加医疗队,发现紧步后尘。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的人性化治疗受欢迎。 中医在历史上丢失的东西很多,但是也有很多新东西不断涌现出来。最近澳洲因溃疡病获奖,其实在这之前,七十年代中级医刊赤脚医生杂志,专题报道了痢特灵二十一片疗法治愈溃疡病。两毛一分钱治愈溃疡病,经我手的病人,没有不灵的,可惜药价太便宜,各药店都不经营了。到英国后,很多福建人偷渡过来,精神紧张加上生活不规律,得了溃疡病,我们用复方穿心莲代替痢特灵片,加上香砂养胃丸,很快也就治愈了,很少复发。好医生在一个病人身上不会挣很多钱,病人总是想找你。

hillman 发表于 2006/5/13 07:45:05

不错,最近我们在整理《郝万山讲伤寒论》的文字,也有相关的论述。

火德星君 发表于 2006/5/13 11:36:44

好文,这才是医.

wesleybb 发表于 2006/5/13 13:10:40

"中医和西医都在发展,现代技术西医可以用中医也可以用,最好的中医在现代。非要学生从四大经典学起,就像学科学必须先学会钻木取火。守残抱缺,护短避新,学生有意见是当然的,说点气话也没什么了不得。中医应该全面的学习现代医学知识"

无法判断,整文不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个中医的至理明言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