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推协会 发表于 2015/2/26 16:35:36

中医放血疗法之耳尖放血

耳尖一般不针刺,可灸,但用的最多的是三棱针放血。

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
具体放血方法

1、按摩耳廓: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2、消毒:双手消毒后戴上无菌指套或手套后(指套一般只戴接触穴位的指头即可),先用棉球蘸取碘酊仔细擦拭穴位及其四周,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严格消毒。

3、针刺手法: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

4、放血: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出血量一般根据患者病情、体质而定。每次放血约5~10滴,每滴如黄豆大小,约5毫米直径大小。

耳尖放血的常见治疗

高热

这是耳尖放血最常用最有效的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肺炎、扁桃体炎所引发的高热,尤其是在以上疾病经过几天后仍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用耳尖放血可迅速退热,有时一两次放血即可(可结合十宣、大椎)。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中医称之为火眼)

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急性眼结膜炎多因外感疫疠之邪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病。《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说明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全身脏腑经络。五官等有病,取耳部穴位治疗,可收至满意的治疗。

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未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作痄腮)

每日1次,一般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麦粒肿(俗称针眼)

每日1次,一般2-5次即可。

麦粒肿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针眼"、"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胃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口腔溃疡

每日1次,一般3-5天能结痂而愈(如果溃疡多时可在太阳穴放血为最好)。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中医认为,病因为肺胃蕴热,风热之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热循经搏结于喉核。《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故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取疏风泄热,利咽止痛之效。

痤疮(俗称青春痘,又叫面疱、粉刺、暗疮等,中医称肺风粉刺)

双耳尖、大椎、肺俞刺血。

失眠(中医称不寐)

失眠症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具有经常性和一定的病理顽固性,常伴有头晕、头胀、心烦、焦虑、精神不振、工作效率降低等。耳尖刺血有很好的效果,如果结合间谷、行间,再加风市穴效果更好。耳尖刺血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肾开窍于耳,又少阳经也绕耳入耳,因此耳尖刺血,除了活血化瘀以外,可以镇定祛风,交通心肾,所以它是治疗失眠很好的穴位。

湿疹、荨麻疹

耳尖点刺放血能使湿疹、荨麻疹得到有效控制,且不易复发。特别是对肝胆经脉所循行之处,如面颊、耳后、胁肋、腹股沟及会阴部等部位的湿疹,针刺耳尖能明显减轻瘙痒缓解症状。

高血压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注意: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和过敏性体质者,禁用上述耳尖穴放血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放血疗法之耳尖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