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老药店
济南的老药店济南开埠以后,中药行逐渐形成了三大帮派,即“本地帮”、“北京帮”和“祁州帮”。各帮派的药店遍布老城和商埠,各领风骚。其中,宏济堂在民国成立以后声名鹊起,成为“北京帮”的代表。
宏济堂由北京同仁堂少东家乐镜宇创办于 1907年,初在院前大街,1916年遭兵燹后迁至院东大街(今泉城路东段)路北,是为宏济堂总店(东号)。1920年和1935年,乐镜宇又在商埠先后建了一支店(西号)和二支店(中号),使宏济堂涵盖了老城与商埠的繁华区域。
宏济堂总店初为平房,1935年翻建为两座二层楼房。营业楼前面,左右各有一照壁,上书经营品种等内容。
宏济堂西号位于经二路纬五路的五里沟南口东侧,坐北朝南。初期由靳佩三任经理,有店员20余人。西号初建时亦为平房,与总店同期翻建为两座二层楼房。前楼是西式风格,后楼则为中式。两楼之间形成了一个院落,院内建有东西厢房。
宏济堂中号位于经二路东端,坐南朝北。初期由杨心泉任经理,后由武月如接任。中号初建时即为二层楼房,楼后是个一进的院落,内有一座角楼。
西号与中号所销售的中成药以及汤剂一律到栈房提取,每日所收货款均送总店账房。
当年,乐镜宇在济南创办宏济堂,缘于一次机遇。1902年,乐镜宇捐了一个山东候补道的官衔,由北京来济南候补,但始终无缺可补。1906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在院前大街以官款设立了官药局,让乐镜宇担任总办。不久,杨士骧被参离任,乐镜宇遂将官款补齐,改官药局为“宏济堂”,并遵照族规,冠以“乐家老铺”的称谓。
乐镜宇之所以没有放弃官药局,一是因为济南已经开埠,人流日多;二是因为济南的中药市场十分繁盛。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济南就有了颐寿堂等中药铺。清初兴起的药市会,乃一年一度之盛会,为全国三大药市会之一。延至清末,中药行已位居济南“五大行”之首。不少中药铺都有独门绝技,如庆育堂的“至圣保育丹”、风生堂的“坎离砂”、千芝堂的“保坤丹”、至善堂的“朱砂拔毒膏”等,在民间均享有盛誉。
宏济堂开业之初,生意冷清。乐镜宇遂独辟蹊径,于1909年在东流水(今五龙潭公园内)设立了宏济堂阿胶厂,第一任经理为钱宝亨。乐镜宇独创了“九昼夜提制法”,消除了阿胶的腥味。宏济堂生产的阿胶共12种,行销国内诸省以及东南亚各国。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宏济堂阿胶有两种分别获得“优等金牌奖”和“一等银牌奖”。在数年间,仅阿胶一项,就为宏济堂带来了丰厚利润。
1911年,乐镜宇又在榜棚街设立了宏济堂栈房,一部分作为仓库,一部分作为炮制场所。1922年,栈房开始从事中药批发业务,第一任经理为张慎庭。至1934年,宏济堂的销量已高达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积累了巨额资金。1935年乐镜宇大兴土木,仅翻建东号和西号,就耗资10余万元。
宏济堂的经理人和店员,大都来自北京同仁堂。乐镜宇用人,有“五不要”,即不孝敬父母者不要,不忠实朋友者不要,对人无礼者不要,不讲信誉者不要,不讲仁义者不要。除此之外,乐镜宇还要求所有的店员均要熟背《药性赋》、《大医精诚》、《黄帝内经》等典籍。在几十年中,宏济堂培养出了许多中医药人才。
宏济堂的膏丹丸散,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犀黄丸”等无不选用上等地道药材,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家传规矩,遵古炮制。宏济堂中成药的功效,有口皆碑。而宏济堂销售汤剂,同样一丝不苟,每味药都要经查对员核对无误后逐一单包,并分别写上药名,然后将整服药包成大包,盖章后交付顾客。
乐镜宇十分重视宣传,曾编印了《宏济堂药目》一书,并请清朝遗臣杨士骧、陆润庠写了序言。乐镜宇还曾亲笔书写了广告语,印成单页广告,随药品发放。
乐镜宇于1936年开始掌管北京同仁堂店务,后成为乐氏家族当家人。1948年以后,乐镜宇常住北京,便让其子乐绍虞担任宏济堂经理。1953年乐绍虞病逝,乐镜宇派其长孙乐芝田接任宏济堂经理。1955年公私合营后,宏济堂几易其名。2002年,宏济堂被山东力诺集团纳入麾下,改名为“山东宏济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昔日,宏济堂东号内曾悬挂着“但愿天下人无病,哪怕架上药蒙尘”的牌匾。主柜之上,一年四季悬挂着5把颜色不同的锡壶,喻义“悬壶济世”。东号于1996年被拆除,殊为可惜。
宏济堂西号的营业厅,宽敞高大,上部周边的镂空木雕,均以名贵药材为题材,墙上则挂着鹿头、鹿角、穿山甲之类的名贵药材标本。在五里沟片区改造中,宏济堂西号有幸保留下来,平移后拟作为宏济堂中医药博物馆。
宏济堂中号由于坐南朝北,在建造时更注重了室内采光。建筑风格则是将传统手法与近代特点融为了一体,整条经二路上绝无仅有。在魏家庄片区改造中,宏济堂中号亦有幸保留下来,平移后拟作为宏济堂中医药博物馆2号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