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面目的中医
本来面目的中医在4月9日的中国中医药报上有一篇题为“还中医本来面目”的文章。文章题目较大,但只是主要谈到了“还中医理论本来面目”这一个方面,我认为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中医行医方式的本来面目,同样也值得探讨。总的来说,现在在中医药理论上,可能是已经或多或少地被一些人曲解或弱化、异化了;而在行医方式或行医环境的改变上,也许是正处在一种不利于充分发挥其特色与优势的地位上。
那种所谓“评价其是否科学”的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已经把科学当成了“正确”或“符合真理”的代名词,即当成了“标准”。因此使得现在的中医人,有许多都变得不自信或不那么自信了,有的甘愿拜倒在所谓“科学”的旗帜下,唯“科学”之马首是瞻,言必称科学,或称接受所谓“科学”的检验及符合所谓“科学的标准”。
我认为,中医的本来面目还应当是:个体自由开业行医,没有建立什么联合性质的大医院,大家分散在各地,各得其所,各施其技,各显其能。他们自由行医在坊间、市井、乡镇,真诚的为患者服务,凭真本领吃饭。他们或有某种专长及独门绝技(如接骨、治疔疮发背等),完全凭疗效取得病人的信任,打开知名度。他们没有所谓职称及等级。然而就在这样一种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环境中,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各地区不同特色、影响不一的“名医”。他们师徒授受,代有传人。他们本身并没有刻意地去追名逐利,或是把取得什么高级职称作为目标。这种本来面目的中医,是在具有深厚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滋养和成长起来的,没有受到近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的严重冲击,没有受到现代各种分科的知识体系即“科学”的新理论的迷惑与干扰。因此,他们一心一意地学习和钻研古人的经典、师傅的传授,加上自身的领悟,故而学业有专攻,专则能精,学而有成。古代的中医,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人又从师不同,因此他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更显示出高低不齐与风格各异。他们的出师,既有师傅的考察,更有由众多病员群众通过临床实践对他的检验,而不是让书本说了算。成就自有公论,名医都不是评选出来的。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历史上,在中医学领域内,真正被大家公认的名医大家,且有代表性著作传世者不过数十人,哪有现在这么多?
本来面目的中医可以自己采药、制药,自制膏、丹、丸、散,自配自用,故能保证药物的质量与疗效。本来面目的中医有一份对中医特有的执着和热爱,他们不会因收入微薄而改从它业。弃文从医者有,而弃医从文或从商者盖寡,或未之闻也。本来面目的中医,没有要国家在经济上的投入或补赏。本来面目的中医许多时候都行走在为病人出诊的路上,或就坐在病人的床边诊脉、拟方,而现在这样的中医却少了。本来面目的中医,他们时刻以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训,铭记不忘:“独有拳拳消未尽,同胞疴痒系私衷”。本来面目的中医,与现时代的中医确实有些不一样。时代变了,环境不同了,受的教育和所接触的人与事都差异太大。很怀念和敬仰那些本来面目的中医。 说的很实际,可在现实的医疗制度的管制下又能奈何? 归根到底中医没有受到国家的充分重视,对体制外的中医限制太死。 南斯拉夫人没见到一个霉鬼,霉鬼也没见到一个南斯拉夫人。谁会对炸死的人同情? 高手在民间 楼上所说是景象,现在若出现便定性为“非法行医”。
页:
[1]